我的父亲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7.24
2.9折
¥
25
九品
仅1件
作者老照片|编辑部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735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1060181274629095428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老照片》以“定格历史、收藏记忆”为己任,至2018年4月,已出版了118辑,共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的文字一千万余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记录。《老照片》出版20余年来,这些带有个人记忆温度的文章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年长的读者借此印证经历过的历史,回忆过往的岁月。而青少年读者借此从中国社会的变迁中,仰望历史的星空,感受普通民众细腻的家国情怀。本册为老照片编辑部编的《我的父亲》。
作者简介
《老照片》编辑部,成立于1996年,主编冯克力。截至2018年4月,共出版《老照片》118辑,《老照片》相关图书几十种。《老照片》的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回忆父亲朱培德 朱维亮
浅忆父亲陈方济教授 陈方权
石狮见证父子情 吴炳南
父亲顾颉刚和他祖母的合影 顾 潮
我的父亲孔祥勉 孔令仁
父亲李济与丁文江、傅斯年的交往 李光谟
回忆父亲张春霖 张宗海
我们的父亲华霁荪 华亦增
父亲的梦 曹 雷
我的父亲王芸生 王芝琛
武昌车辆厂创始人父亲李宣予 李嘉陵
父亲的追求 李广开
父亲张我军的早年经历 张光正
先父的两张老照片 祝伟坡
父亲邓广铭执教复旦大学的日子 邓可蕴
我的父亲苏静将军 苏晓林
硬汉父亲 王玉春
父亲的长袍照 王尔福
父亲的老相机 夏立群
父亲的信 杨弘绪
我的父亲是武工队队长 刘厚军 刘沪民
父亲赵俪生和孔祥瑛的一段趣事 赵 絪
父亲的学生时代 龚玉和
父亲曾经是个兵 任建国
与父亲的唯一合影 张 垣
父亲亲历“地道战” 高石英
服务农村的医生父亲 张 琦
父亲胡萍为毛泽东驾驶专机 胡耀萍
父亲曾是外交官 吕苏兰
父亲走过八十年 徐 明
父亲留下的照片 张丹非
往事回眸 李立伟
父亲的风景照 邱三宝
父亲“老豆” 李 岩
永失父爱 友 谊
内容摘要
《我的父亲》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辑录了已刊《老照片》中关于父亲的文章三十五篇,其中有顾潮回忆文章《父亲顾颉刚与他祖母的合影》、著名演员曹雷回忆父亲曹聚仁的文章《父亲的梦》、王芝琛撰写的《我的父亲王芸生》和胡耀萍描写《父亲胡萍为毛泽东驾驶专机》的文章,感情真挚丰沛,文字质朴真实。在这些饱含温情的私人记忆中,读者不仅能够读到名人大家的家风与品格,也能体会到平民百姓的家庭温暖,一起感受百多年来中国人细腻的家国情怀。
精彩内容
回忆父亲朱培德我的父亲朱培德(1889—1937),字益之,原属滇军,后率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1925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历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总长、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193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军衔,成为五位陆军一级上将之一(其他四位是何应钦、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他曾致力于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却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五个月辞世。当时我十六岁,对他的许多事情已有很深的记忆。
父亲身材中等,但却给人“魁梧”的印象。平时不轻易发怒,偶有怒意时,即使不扬声也使人感到“雷霆万钧”之威。他不喜欢官场的习俗。初到南京参
谋本部时,他发现每次进出大门,总有卫兵列队迎送
,还有军乐队在大门内演奏。几天后,他就下令取消了此类仪式。再如,他乘火车出行,常有政府官员去火车站迎送。父亲在国府会议上力倡简仪,这些旧俗遂被革除。
父亲的阅读范围很广,从中国史、诗、散文到有关欧、日、美近代政治、社会、民情的资料,皆有涉猎。他读书时,身边带着两本小手册,一本录下较重要的内容或心得,另一本选录有意义的字句。周末我从学校回家时(当时我住读于金陵中学),他常向我讲解读书心得或特别欣赏的词句。商务印书馆发行“四库全书”选集时,父亲买了一套精装本,藏在三个特制的大书柜内,说等打完“大战”后退休回家从头读起。可惜,父亲所有藏书、笔记均在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时与住房同被焚毁。
父亲晚年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他带兵征战十几年,见每次战后,都有许多青年遭受伤亡的痛苦,总觉得自己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导致他试图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曾跟随他多年的参谋长黄实亦因此成为虔诚的佛教徒。经黄的介绍,父亲开始对佛教发生兴趣。起初自己选读经书,也曾去南京近郊佛寺与较知名的住持高僧研讨几段经文。1935年,父亲在家中阁
楼特设小间,作为他研究佛理的“静室”。他曾几次对我讲授佛教理论及佛教在印度及中国发展的史迹,等等。
父亲平时居家平易俭朴,但在外交场合,非常注意中华大国的庄严和体面。为此,他特请一位曾留学剑桥大学的先生来鼓楼家中教习英语,讲授欧洲文化、历史、礼仪,母亲有时也在旁同学英文。1936年,父亲为翌年准备代表中国出席英皇加冕大典,特制了一套陆军一级上将的大礼服和几套西服,研习宴席上的礼节,并与母亲同习交际舞。
在日常生活方面,他教导我们生活要俭朴,居家要勤俭。衣服有破洞时,补好再穿,但要干净;不滥用纸张,须用两面写;每餐要想到农人种植辛苦。“一粒米,一滴汗”,碗内不能剩饭。他要求我们平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