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论丛(第十一辑):欧美戏剧文学与文化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10.12
2.7折
¥
38
九品
仅1件
作者罗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3292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060160285279109139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北京大学的欧美文学研究发轫于“五四”时代,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形成了优秀的传统和鲜明的特色。素以基础深厚、学风严谨、敬业求实著称。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教学和科研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充实和加强,集中了冯至、朱光潜、曹靖华、罗大冈、田德望、吴达元、杨周翰、李赋宁、赵萝蕤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改革开放以来,北大的欧美文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成绩卓著的学术带头人,并已形成梯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已陆续出版的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广泛影响的专著中,不少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目前北京大学的欧美文学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承担着国家合作和国内省部级以上的多项科研课题,是我们欧美文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弘扬北大优秀的学术传统,促进欧美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决定联合主办“欧美文学论从”。论丛选题涵盖三个领域:(1)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2)欧美文学与宗教;(3)欧美文论研究。为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论丛的每一辑都集中围绕上述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组稿和编辑工作由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具体负责。作者以北大的欧美文学研究人员为主体,同时也有校外专家学者加盟。我们希望这套论丛能展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欧美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优秀成果,以此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为拓宽和深化当代欧美文学研究做出贡献。
本辑《欧美文学论丛》的主题是戏剧作品、理论与剧场研究,绝大部分论文皆为首次发表。
纵览欧美文化发展史,戏剧既是最为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共生活方式。从古希腊城邦公民集体出席的圆形剧场到中世纪万人空巷的宗教剧演出,从文艺复兴时期挥洒自如的戏剧巨匠到新古典主义时期与规则共舞的大师,从市民戏剧的嬉笑怒骂到浪漫主义戏剧的浅吟低唱,从语言的多重探索到舞台的反复试验,两千多年来戏剧文学与剧场模式变幻多姿,探触着欧美各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脉搏,与彼时彼处的政治经济、信仰伦常、审美态势息息相关。而自亚里士多德《诗学》以降,对于戏剧本质与实践的思考探索也成为欧美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除了热衷剧评的业内人士之外,更多智者曾经就戏剧文学以及围绕它存在的诸多问题发表宏论,从人类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开拓戏剧研究的新范畴,使得戏剧诗学研究与思想史的发展融为一体。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剧场概念的提出对于欧美戏剧研究形成了重要冲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逐渐引领着戏剧研究的新趋势,愈来愈多的研究转而将目光投向那些具有跨界特征的戏剧作品和戏剧人,观察他们如何在文学与多重艺术门类之间无羁游走,如何以充满灵性与想象的方式跨越文本、视像、空间与时间的边界。戏剧表现形式的日益创新势必引导着研究者发掘更加适用的理论语言,开拓多样化的阐释方法。本辑论丛收集的十六篇文章大体依循上述思路,可根据研究方向约略纳入作品、理论与剧场三类范畴。
前三篇文章不约而同地以单一文本为考察对象,针对剧本进行多维度的深层剖析。《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智慧”》回溯至西方戏剧的源头古希腊时代。作者喻天舒及央珍从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史料择取、政治隐喻、人神关系这三个层面入手,探讨了索福克勒斯在戏剧创作中表现出的不凡见识与思考。而在多层面文本分析之外,作者又引入比较的视角加以阐发,指出现代中国对人文精神的探索与古希腊悲剧精神其实遥相呼应。《马洛戏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中巴拉巴斯的人物形象解析》一文中,作者刘海英对于十六世纪英国戏剧家笔下的典型性人物进行逐一描述、分析,探讨了经典犹太人角色的罪恶表象之下所暗藏的丰富意蕴,颇富意味地提出了违背人性的个体邪恶行为与少数族群捍卫信仰传统的伟大精神之间难以厘清的悖论关系。《〈还给恺撒〉:一部“意大利即兴悲剧”》所讨论的则是当代法国文学巨匠尤瑟纳尔一部鲜为人知的剧本。作者段映虹敏锐地捕捉住剧本所蕴含的微妙色差,以细腻、流畅的笔触描述了剧中人物丰满真实、复杂生动的形象,继而揭示出这部既诙谐又悲怆,既诗意又写实,既呈现当下又指向永恒的伟大剧作的独特魅力。
紧随其后的三篇文章则基本上属于剧作家研究。《契诃夫戏剧跨文化旅行的五个维度》一文中,作者凌建侯与岳文侠对于俄国戏剧大师的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关照,在逐步厘清契诃夫主要创作特点的过程中,分别介绍了作家对于新戏剧的接受、小说与戏剧意识的融合、作家在加拿大、爱尔兰及中国的接受以及对各国戏剧创作所形成的影响,从跨文类、跨地域的角度对俄罗斯戏剧家进行了多视角解读。《作为剧作家的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及其独幕剧的时空结构》的作者张凌燕以苏联新浪潮戏剧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借助巴赫金所提出的文学时空有机体论说,对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剧作中的时空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科尔泰斯笔下的二十世纪末的社会晚景: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和交易》一文则注意到了当代法国重要的戏剧家科尔泰斯。作者张迎旋借助心理分析的方法,对于剧作家的创作人生进行了综合性论述,指出科尔泰斯如何通过极富特色的语言以及人物之间深具张力的冲突关系,将人类隐秘的灵魂世界展现在舞台之上,深刻揭示出后工业时代的人们沉沦与反叛的精神状态。
《浅谈法国中世纪戏剧中对地狱的表现》运用经典的主题学研究方法,引述众多中世纪文本、图像和研究资料,针对亚当剧、神秘剧等中世纪宗教剧中地狱形象的表现方式提出疑问并加以深究。作者周莽提出,作为天堂的对立面,地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基督教世界对于邪恶与苦难的全部恐惧与想像,却又往往以滑稽热闹、诙谐逗趣的方式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成为恶的美学的早期戏剧体现。
之后的两篇文章都采用了语言学方法进行戏剧文本分析,无形中构成彼此呼应之势。《李尔与三个女儿——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Thou/You转换分析》一文中,作者宫蔷薇在语料统计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人称变化背后所隐藏的人物身份与心理的种种变化。《维诺库尔论〈聪明误〉的语言》一文中介绍了俄罗斯语言学家对格里鲍耶多夫喜剧的研究成果。作者聂凤芝指出,维诺库尔把语轮转换视作戏剧最重要的推进力,故而他在研究中以语轮为基本语言单位,通过对语轮基本特点和连接方式的细致分析,践行了莫斯科语言学小组所主张的语言学诗学观。
如果说上述文章都侧重对具体作家、剧本加以关照,随后的四篇文章则倾向于戏剧本质的探讨。几位作者的研究路径颇为类似,即选择某位戏剧家或剧评家的批评文本为研究对象,相对宏观、抽象地探索戏剧本体特征。《德莱顿·英国新古典主义·妥协精神——〈论戏剧诗〉导读》将戏剧理论研究放置在宏观历史背景之中观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人文功力。韩敏中在文中提出,英国17世纪政治、宗教动荡之后社会整体趋于理性、妥协,这种倾向性与德莱顿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推崇不谋而合。法国古典主义崇拜王权,崇尚理性的审美标准正呼应了彼时不列颠王国的政治与社会需求。德莱顿的《论戏剧诗》重新审视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本土戏剧传统,从理论上将法国古典主义美学融入英国独有的文化背景,对英、法戏剧美学各自做了出较为公允的判断。他的诗学观有益于英国戏剧中豪放机敏与优雅睿智的彼此平衡,成为英语逐渐成熟的助力。《新艺·新剧·新声——洛佩·德·维加的戏剧理念》的作者许彤将目光投向了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文学巨匠及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以其《喜剧创作新艺》为核心,阐述了西班牙古典喜剧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规则的建立及影响。《一个诗人的戏剧——加西亚·洛尔卡戏剧创作理论浅析》则跨入了二十世纪的西班牙剧坛。作者卜珊通过呈现这位现代戏剧大师对于戏剧本质、剧场形式、观众属性的思考,阐发了戏剧与生活彼此交汇,互相渗透的状态。《重叠的悖论——罗兰·巴特论先锋戏剧》则梳理、归纳了二十世纪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对于先锋戏剧的考量与评判。作者罗湉介绍了罗兰·巴特如何透过荒诞戏剧多样化的复杂表象,从社会身份、对白与舞台这三个层面犀利地指出荒诞剧的悖论状态,具有启发性地提出了荒诞派戏剧在盛名的顶峰却难以为继的两难境地。
作为当代戏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剧场研究无疑需要获得相应的重视。论丛最后三篇文章都与纷繁复杂的剧场现象相关,并且无一例外地指向德国戏剧,这或多或少地说明了德国在当代戏剧发展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德国的新叙事剧场》触及叙事文本的剧场改编现象。作者李茜指出,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虽早已有之,却在当代成为气候。新叙事剧场改编与当下的剧场美学相呼应,强调对传统戏剧性的否定。虽则改编的方法形式各异,但作为一种愈来愈普遍的创作现象理应获得更多关注。《剧场艺术与观看》可谓典型的剧场艺术研究范例。作者李亦男围绕着观看乃是剧场艺术基础这一基本命题,提出了与戏剧性截然不同的剧场性概念,使得剧场艺术的范畴大大拓宽。与此同时,剧演的所指意义则具有了不确定性,将随着观看主体的视角与态度发生改观。《间离的空间与戏剧》更是一篇具有鲜明跨学科、跨文化性质的文章。作者唐克扬依据其扎实的多元文化和多学科背景,立足于建筑与空间的视角,对剧场与观看的问题进行了延展性论述,就剧场中空间与心理分离的类别与特性加以辨析,指出现代技术将会给舞台界面形式带来巨大变化,进而使传统意义上的间离效果的意义和方法发生蜕变。
十六篇论文各具特色,充分体现出戏剧研究的丰富性与可开拓性。编者以研究方法为排序依据,期冀清晰呈现作者们从文本分析到理论阐发,从语言文字到剧场艺术的多样化视角与多元化研究思路。作为欧美世界最为古老而辉煌的文学艺术形式,戏剧在当代无疑面临着某种困惑,来自资本、技术、道德与趣味的挑战前所未有地尖锐。如果说这些挑战更多地令创作人群不知所措,戏剧研究者也同样会感到困扰:倘若诗歌无比细腻地呈现灵魂世界,小说细致入微地表现复杂社会,戏剧文学是否仍然拥有一块独属的领地?面对声像技术与传播平台令人眩晕的发展速度,如何论证戏剧在当代社会仍拥有不可撼动的合法性?如何从理论层面引导戏剧走向突破与超越?答案的追寻是一条永无尽头的幽径,令编者欣慰的是,本辑作者在不同方向上做出了各自的努力。
编者
2016年7月
导语摘要
罗湉主编的《欧美戏剧文学与文化》的主题是戏剧作品、理论与剧场研究,所收论文皆为首次发表,涵盖对索福克勒斯、马洛、契诃夫、莎士比亚等世界经典剧作家的研究。从不同维度分析了索福克勒斯、马洛、契诃夫、彼得鲁舍夫斯卡娅、莎士比亚、洛佩·德·维加、加西亚·洛尔卡等的剧作,探讨了罗兰·巴特等的戏剧理论,评介了当代德国的新叙事剧场及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
作者简介
罗湉, 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著有《18世纪法国戏剧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等。
目录
文本研究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智慧”喻天舒央珍( )
马洛戏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中巴拉巴斯的人物形象
解析刘海英()
《还给恺撒》:一部“意大利即兴悲剧”段映虹()
作者研究
契诃夫戏剧跨文化旅行的五个维度凌建侯岳文侠()
作为剧作家的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及其独幕剧的时空
结构张凌燕()
科尔泰斯笔下的二十世纪末的社会晚景:人与人之间
的壁垒和交易张迎旋()
主题研究
浅谈法国中世纪戏剧中对地狱的表现周莽()
语言学研究
维诺库尔论《聪明误》的语言聂凤芝()
李尔与三个女儿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Thou/You转换分析宫蔷薇()
剧论研究
德莱顿·英国新古典主义·妥协精神
——《论戏剧诗》导读韩敏中()
新艺·新剧·新声
——洛佩·德·维加的戏剧理念许彤()
一个诗人的戏剧
——加西亚·洛尔卡戏剧创作理论浅析卜珊()
重叠的悖论
——罗兰·巴特论先锋戏剧罗湉()
剧场研究
当代德国的新叙事剧场李茜()
剧场艺术与观看李亦男()
间离的空间与戏剧唐克扬()
内容摘要
本辑《欧美文学论丛》的主题是戏剧作品、理论与剧场研究,绝大部分论文皆为首次发表。涵盖对索福克勒斯、马洛、契诃夫、莎士比亚等世界经典剧作家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