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重有谋—徐达
  • 持重有谋—徐达
  • 持重有谋—徐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持重有谋—徐达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9.59 2.9折 33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正成 编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9324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972059456765018119

上书时间2024-11-12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姜正成编著的《持重有谋(徐达)/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以全新的视角对徐达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徐达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商品简介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置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涂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置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涂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

作者简介
姜正成,江苏省沭阳县人,1954年5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第一学历),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二学历),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青少年心理自助”系列,著有长篇侦破小说:《红颜》、《红眉》、《红乳》。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爱心企业家俱乐部副会长、北京5·26图书联盟副会长、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飞熊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 出身农家,投军遇明主

元朝末年,以蒙古贵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极端腐朽黑暗,广大人民群众遭受沉重的阶级和民族的双重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线上,因此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元朝天下大乱之际,出身农家的徐达毅然投身于起义大军之中,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与信任。

务农世家,少年逢乱世

投奔红巾军,追随朱元璋

智取和州,徐达脱主危难

渡江作战,创立根据地

第二章 四处征战,被封左相国

在攻占了集庆城之后,徐达又四出征战,先巩固了江南根据地,又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武装力量,接着挥师北伐,推翻了元朝政权,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徐达也因功被封为左相国。

徐达东征,施展苦肉计

剿灭陈友谅,拥朱元璋称王

决战平江,歼灭张士诚

摧枯拉朽,推翻元帝国

第三章 戎马一生,功高不震主

元帝国覆灭之后,徐达依然四处征战,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为大明帝国镇守北塞。在戎马一生中,徐达立下了无数战功,但却没有受到猜忌心颇重、心狠手辣的朱元璋的迫害,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算是很少见的。

出师西北,连战皆告捷

征伐残元,晋爵魏国公

镇守边陲,忠心护大明

鞠躬尽瘁,惜英年早逝

一生谦逊事君,忠心不犯忌

内容摘要
  徐达“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置妃。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涂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

主编推荐
  以智勇之资立盖世之功凭忠贞之心定边疆之患

  文武双全持重有谋的“万里长城”

  乱世投军 才智过人脱主危难

  霸业初兴 长江决战巩固政权

  北伐中原 摧枯拉朽推翻蒙元

  开国功勋 四处征战扫清余寇

  力守边陲 三镇北疆固若金汤

  功高不矜 谨慎恭顺不招君忌

精彩内容
 九月的一天,汪大娘为元璋准备了香烛和礼品,由汪大娘的儿子陪朱元璋到皇觉寺,请求高彬长老收他为僧。
皇觉寺曾毁于兵祸,朱元璋称帝后重建并改称龙兴寺。寺的规模较大,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各种金殿俱全。皇觉寺又有自己的大片田产,把土地租给佃农,坐享地租,加之和尚吃八方,每年成千上万善男信女的布施,好年景时吃也吃不完。寺中有一二十个和尚,平时也多为乡亲们做佛事(谁家死了人,为死人念倒头经),赚些银两。他们平常不种地,除了念经,只管些寺中日常琐事。皇觉寺佛堂多,每日需要打扫。寺中长老需要人伺候,且寺中零杂活繁
多,也确实需要
个有力气的人来完成。高彬长老看朱元璋年轻力壮,于是就和当时的主持德祝商量,征得同意后收留朱元璋做了和尚。御制《皇陵碑》记载了这段历史。所谓“汪氏老母,为我筹量”“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朱元璋入皇觉寺后,只是剃光了头,没有受戒,是作为小行童被收留的,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仆,干活吃饭没有工钱。朱元璋非常能干,人小有志气、有个性,吃苦可以,受欺负不干。
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高彬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多苦多累也不在乎。但是比他早来的年长的师兄们欺负他小,经常支使他干那些本不是他该干的活。时间一长他憋了一肚子火,心里好不服气,得为了吃这口饭,也只好暂时忍了。
在皇觉寺里,这种不甚舒心的生活,朱元璋也没能过上多久。严重的灾荒也波及寺庙,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为生的皇觉寺亦感到了财源枯竭的威胁。年成不好,佃户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怜。师叔、师兄们即使轮流去催租讨债仍无济于事。主持和方丈无法支撑寺中一二十号僧人如此坐吃山空的局面,只好遣散众僧。寺庙主持要求众和尚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刚入皇觉寺仅五十天的朱元璋虽然是最后一个被打发出门的,但他既不会念经,也不会做佛事,无奈只好拜别师父和主持,带上木鱼
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了。
三年艰苦的流浪生活,使朱元璋告别了少年时代,成为一个见过世面,有着较为丰富阅历,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在三年的游历生活中,他目睹了国事日非的现实,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以及人心的趋向。三年的非人生活,使他亲身体验了人间的险恶,在和广大贫苦农民进行广泛的接触中,他接受了白莲教义和反元的宣传教育。
在淮西三年多漂泊的生活,使他熟悉了那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他坚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练就了他健壮的体魄,而恶劣的环境也造就了他猜忌、
好斗、残忍的性格。三年中他接触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生活的需要使他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也沾染了江湖习气。
思乡之情使朱元璋在三年多的游方生活中曾两度回到家乡。第一
次是元至正六年(1346年),他返回家乡主要是祭扫父母及大哥的亡灵。只因家乡灾情仍无缓解,他不得不又外出流浪去了。第二次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这次回到皇觉寺没有再走。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三年前的小行童了,他成熟了,有抱负,有志向,不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实践的生活使他清楚地了解到弥勒教在下层
群众中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他已预感到弥勒教宣传的“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天下大乱的时候就要到来了。回寺后,他勤学读书,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P9-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