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之美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15.87
1.6折
¥
98
九品
仅1件
作者[法]修伯特·多纳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1010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972059519339839501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修伯特·多纳诺著的《无尽之美》讲述了多纳诺家族的故事,也讲述了希思黎的品牌故事。永不言弃,热爱自然,是多纳诺家族的家族精神;用植萃奢宠艺术,来传承无尽之美,让世人共享无尽之美,可以说是希思黎的一贯理念。在《无尽之美》中,我们能看到法国贵族的激情和浪漫,魅力和迷人,家族的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还能看到一个世界高端化妆品品牌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坚持,也能了解这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Sisley希思黎,诞生于1976年,是一个享誉全球、致力追求并坚持卓越品质的高端化妆品牌。她有着独特的家族背景——修伯特·多纳诺伯爵的家族在拿破仑时代就立下赫赫战功,是目前法国仅有几个拥有伯爵头衔的家族之一;伯爵夫人则是波兰皇族的后裔。希思黎作为“植物美容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凭借强大的研发背景和“追求卓越品质”的理念,真正赋予所有产品自然、安全、有效的承诺。
《无尽之美》文图并茂,对追求美丽和时尚生活的女性而言,是一本不错的品牌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修伯特·多纳诺(1926—2015),法国著名波旁王朝时期名门贵族的后裔,世界知名植物化妆品牌希思黎(Sisley)创始人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波兰之心
第二章/ 欧纳诺这个姓氏
第三章/ 法国中心区的一片森林
第四章/ 家族的联结
第五章/ 一场新的冒险——希思黎
第六章/ 未来的燃料——植物
第七章/ 拉雷诺迪埃
第八章/ 希思黎,一个流淌着法国血液的国际化家族企业
附 录
简要年表
摄影师名录
致谢
内容摘要
《无尽之美》记载了多纳诺家族的历史及在化妆品行业的故事,修伯特?多纳诺伯爵分享了他个人及整个多纳诺家族的珍贵回忆。
20世纪30年代,修伯特?多纳诺伯爵的父亲纪尧姆?多纳诺以合伙人的身份创立了他的*个护肤品品牌兰蔻。在“二战”后,多纳诺伯爵和妻子伊莎贝尔创立了植物护肤品品牌希思黎,希思黎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家拥有国际视野的法国家族企业。这些成功离不开多纳诺家族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希思黎品牌自身的价值观、理念、期待及对风格的把握。
主编推荐
《无尽之美》讲述了多纳诺家族的故事,也讲述了希思黎的品牌故事。永不言弃,热爱自然,是多纳诺家族的家族精神;用植萃奢宠艺术,来传承无尽之美,让世人共享无尽之美,可以说是希思黎的一贯理念。在《无尽之美》中,我们能看到法国贵族的激情和浪漫,魅力和迷人,家族的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还能看到一个世界高端化妆品品牌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坚持,也能了解这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Sisley希思黎,诞生于1976年,是一个享誉全球、致力追求并坚持卓越品质的高端化妆品牌。她有着独特的家族背景——修伯特?多纳诺伯爵的家族在拿破仑时代就立下赫赫战功,是目前法国仅有几个拥有伯爵头衔的家族之一;伯爵夫人则是波兰皇族的后裔。希思黎作为“植物美容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凭借强大的研发背景和“追求卓越品质”的理念,真正赋予所有产品自然、安全、有效的承诺。
《无尽之美》文图并茂,对追求美丽和时尚生活的女性而言,是一本不错的品牌普及读物。
精彩内容
玛丽·瓦勒夫斯卡,多纳诺伯爵夫人我非常喜欢说自己是两段法国与波兰结合的爱情果实,一段是一个半世纪前,由当时是将军,之后是法国元帅的祖先菲利普一安托万·多纳诺与玛丽·瓦勒夫斯卡结婚而展开的。友谊和战争将这两个国家牵系在一起,而现在又多了一项联结,属于爱的联结。
1967年,戴高乐将军(GeneraldeGaulle)曾在华沙说:“我们波兰人和法国人,在许多方面竟是如此相似!”1807年1月1曰,在拿破仑进入华沙前的最后一个驿站布沃涅旅店(BlonieInn)时,前来欢迎皇帝的人群中有位美丽、纤细的金发蓝眼女子。就像整个波兰一样,期望这位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与耶拿(Jena)的征服者在身处权力与荣耀的高点时,可以让这个位于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被撕扯、分裂的国家——波兰得到自由。
当皇帝座驾接近时,她用法语哭喊:“我的主人,欢迎来到波兰!将我们从独裁者的手中拯救出来吧!波兰人会为您献上生命,而您也已经虏获了我们的心!”拿破仑惊讶之余更为之倾倒,便从马车中递了一束花给那名女子,并说:“请把这些花当作我的承诺——希望我们会在华沙重逢!”马车渐行渐远。拿破仑一抵达华沙,便要求找到这名女子。玛丽当时20岁,父母来自拉金斯基家族(Laczynskis)。拉金斯基家族是当地的贵族,生活淳朴,以家族地产为生。她是六个孩子中的长女——父亲马修·拉金斯基(MathieuLaczynski)过世后,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17岁时,便已嫁给一位富有的70岁邻居,阿纳斯塔斯·科隆纳·瓦勒夫斯基(AnastaseColonnaWalewski)伯爵,也有了她的第一个孩子,安托万(Antoine)。
玛丽是个狂热而神秘的爱国主义者,对于占领波兰极大部分的俄国人充满敌意。她随即就被找到,而且很快收到来自波兰临时政府首脑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JosephPoniatowski)在波托茨基宫(PotockiPalace)主办款待拿破仑的宴会邀请。她谢绝邀约,但是她的丈夫及所有华沙人都逼迫其赴约。
最后她屈服了。因为她听见人们对她的低声呢喃,她有可能就是那只帮助她所热爱的波兰得以重建的上帝之手。
随后的日子里,拿破仑会私下与她见面。两人的浪漫约会变得频繁,而且直到拿破仑离开波兰仍保持
着亲密联系。1808年,在巴黎,拿破仑与她再次会面:之后的一年则是在奥地利往来密切。1810年,玛丽产下拿破仑的儿子亚历山大(Alexandre),不久,她与孩子便移居巴黎。
然而,拿破仑只在某些部分满足了波兰爱国者的期望。他并未重建他们的国家,只创立了“华沙大公国”(theGrandDuchyofWarsaw),以避免激怒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Ⅰ)。
拿破仑退位时,玛丽·瓦勒夫斯卡和她的儿子亚历山大在枫丹白露度过了帝国的最后数小时。他们甚至还到厄尔巴岛探望拿破仑——然而,当时两人的亲密关系己成过去。滑铁卢战败后,玛丽在马尔迈松最
后一次见拿破仑。
从1812年起,玛丽经常与年轻的龙骑兵(Dragoons)上校菲利普-安托万·多纳诺见面。她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807年7月的华沙。虽然玛丽与其丈夫瓦勒夫斯基伯爵己离婚,早就是自由之身,但她不认为自己可以在他还健在之时,自由再婚。当菲利普-安托万返回德国时,他们仍维持书信往来。
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