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82.2 5.2折 158 九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翰·伦德·寇耿 John Lund Kriken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91987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952124026204569607

上书时间2024-11-12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约翰·伦德·寇耿等所著的《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详细探讨了关于城市生长与衰落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城市生活中对可持续性需求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如何在不损害土地的情况下最好地利用它们?在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将城市建设得越来越有活力?面对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的当前形势,城市是否还能独善其身,保持固有的地理、历史与景观特征?纵观全书,约翰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将最佳实践原则应用于相互关联且错综复杂并时常让人困惑的21世纪城市营造课题中。

商品简介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成功的城市来自于人们倡导更容易的去理解人的价值和原则,这些原则兼顾到感官,触觉和环境可持续的特性,以及人们全力以赴去做出的设计。同时,这些原则应该可以普遍适用,并被人们所认可。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1.系统介绍SOM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
  2.每项原则都有成功案例进行说明,理论与实践并重;
  3.针对性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设计工具书。



作者简介
  约翰·伦德·寇耿,是原SOM建筑事务所总裁,全球知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城市规划系教授。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勃克力大学,地、环境设计专业。并主持海湾保护设计评论委员会。寇耿先生与周学望先生一起成功构思了上海现在闻名于世的新天地项目。做为SOM城市设计和规划研究所的创始人,约翰在研究如何建立一种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寇耿先生的工作赢得了20多个国家的设计奖项。进步建筑奖,美国建筑师奖,美国景观设计师。 

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营造介绍
千禧之城
城市设计中缺失的元素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及个人化)历史
设计在当今城市营造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引言
原则一:可持续性
对环境的承诺
1.1 为可持续的聚居地创建一个总体框架
1.2 选择正确的未来
1.3 扩展城市/留住绿色
1.4 引导国家进入属于后石油时代的未来
原则二:可达性
促进通行便利性
2.1 交通走廊选址避开城市中心区
2.2 为主要开发项目创建基本通道
2.3 渡轮交通规划
2.4 从错误中学习:多功能街道与公共交通购物街
2.5 畅通的通行
2.6 恢复通行,扭转闲置与衰退局面
原则三:多样性
保持多样性与选择性
3.1 为国会山带来多样性
3.2 城市扩张过程中融入多样性
3.3 在统一的居住规范下创造多样性
3.4 挖掘地方特质
3.5 植入多样性
原则四:开放空间
更新自然系统,绿化城市
4.1 绿化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4.2 一条河流的“卸妆”
4.3 为伯恩罕的规划盖上一个绿色屋顶
4.4 开发一条公共绿带和海岸线
原则五:兼容性
保持和谐性与平衡性
5.1 在创造识别性的同时保护遗产
5.2 在控制开发强度的同时保护历史遗产
5.3 保留乡村景观
5.4 复兴街区形态和建筑类型
原则六:激励政策
更新衰退的城市/棕地改造开发
6.1 重塑一条河流(并重生一座城市)
6.2 在郊区背景下重建城市中心区:当好意受阻时
6.3 激励棕地改造
原则七:适应性
促进“完整性”与积极的改变
7.1 为应对持续变化编制的规划
7.2 用设计原则引导与预测发展
7.3 寻回锈(带)中的钻石
7.4 内外协调
7.5 致力建设灵活的园区
原则八:开发强度
搭配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紧凑型城市
8.1 利用棕地,节省绿地:区域性重建的城市开发强度
8.2 接受开发强度和高度
8.3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原则九:识别性
创造/保护一种独特而难忘的场所感
9.1 应对气候环境,塑造识别性
9.2 对气候和文化负责
9.3 塑造新市中心的识别性
9.4 挖掘滨水地区的发展潜力

第三部分: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
城市是解决方案(不是问题)
一种新的城市模式
一种关于开发的摩尔定律
向亚洲学习
建立一个聚居地框架的需要
重拾规划理论与实践
重新审视单一目的的设计教育与问题解决方式
倡导全国性计划
结论
项目致谢名单



内容摘要

  成功的城市来自于人们倡导更容易的去理解人的价值和原则,这些原则兼顾到感官,触觉和环境可持续的特性,以及人们全力以赴去做出的设计。同时,这些原则应该可以普遍适用,并被人们所认可。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1.系统介绍SOM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
  2.每项原则都有成功案例进行说明,理论与实践并重;
  3.针对性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设计工具书。



主编推荐

  

 

  中国正经历着深澈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熟悉并适应独特的城市体验:鳞次栉比的高楼、令人却步的宽阔马路、一眼望不尽的人群……当然,与此同时,你也不得不忍受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及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切,自然不能完全怪责于规划从业者,但有抱负的同业们又似乎必须做些什么。本书里,约翰先生以他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当可持续性、可达性、多样性等原则在不同的渠道被一次次重复,想必国内的同僚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我看来,本书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华恰恰不在于九项原则本身,而是作者在真实项目设计中实践这些原则的认真和专注。如果说“九项原则”是支撑起结构的骨架的话,那么SOM的大量设计实例则无异于全书的灵魂。对于任何项目来说,汇报时蜻蜓点水地谈及“可持续性”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确实将美好愿景落实到设计里、贯彻到建设中,一切才真正有了意义。庆幸的是,通过《城市营造》一书,约翰以他整个职业生涯将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传达给我们。我想,阅读此书,将不只于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种传承,传承对于城市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实现这一憧憬的真切动力。这一切,始于理想,而终将变成现实。
  俞海星(《城市营造》翻译,SOM公司设计师)
  注:【上市十天,就已被盗版,该喜还是忧?】《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SOM公司首度公开的设计秘!凝聚作者、译者、凤凰空间编辑太多的心血,在此,我社严正声明:凡参与制作、销售盗版图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和经济责任;对打击盗版图书提供重要线索者,我们将给与奖励。希望大家多多维护正版图书!!!
  
  



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城市营造介绍  千禧之城  这是一个简单却极其令人不安的声明: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占据全世界人口的大多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宣告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超越了农村人口。这种城市化趋势还将持续。联合国预计,到2015年为止,我们的星球上将有22座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和6l座人口超500万的特大型城市。类似的预测数据告诉我们,到2030年,城市居民人口将接近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即令人震惊的50亿人。
  这种世界人口流向城市的大迁移意义非凡,堪比一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为生向固定农业聚居地的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自称是“城市建设者”的人们提出并回答一些关键的问题,即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进入这个或已耳熟能详的“城市化时代”?具体来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者们,尤其是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园林建筑师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方法、策略与原则来将城市人群尽可能地转变成积极向上、富含人文精神和更加高尚的种族?  今天我们只能无奈地说:“否”。当下的城市管理者、开发商、建筑师和规划师总体上都还未准备好解决因无计划的城市化所造成的拥挤、污染、开放空间短缺、通勤繁忙以及乏味的千城一面现象。同样重要的是,如今人们已经无法忍受继续毫无节制地耗尽正在衰减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农业用地和开放空间。全球气候变化、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2006年的油价暴涨以及随后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都在警示我们:“一如既往”地设计与开发将意味着全体人类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
  因此,本书试图对当下最有效的城市营造方法进行盘点,展示它们是如何以及能够如何与最佳实践和原则相结合,使我们的后代无悔于生活在这个时代。
  我们的挑战在于要赋予被设计的城市这样一些基因:一个与公共交通息息相关的开发强度、一方独特而令人振奋的环境、一套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以及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集聚模式。我们的目的在于将城市建设为一种能使亿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超大型容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完成这个职业与21世纪城市使命的约定。让我们聊以欣慰的是,如果存在一种被城市历史见证且一再重演的事实,那一定就是城市中心不可避免地自我更新、重建甚至彻底改造。这样做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和发展的人口需求,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科学家们会将它认定为城市的必然基因。这些地区也可能通过那些有胆识和有远见的开发商们,运用城市化的原则重新改造,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