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技术转移
  • 管理技术转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理技术转移

支持七天无理由 ,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73.18 7.5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海波、 张亚峰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7397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286801

上书时间2024-10-22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创新驱动发展,更需转移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即从实验室向生产线或应用场景的技术转移,是亟待解决的历史性、世界性、时代性难题。从有独立科研活动那一天起,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完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当代科学技术研究领域越来越细分、方法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投资越来越巨大,成果转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矛盾越来越尖锐。
科技经济“两张皮”也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的重大难题。1982年,我国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该方针直指当时我国多个行业存在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痼疾,这个方针在今天还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意义。
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果持续产出,技术市场有序发展,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但也面临技术转移链条不畅、人才队伍不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给与转移扩散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首次描绘了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蓝图,提出了“两步走”目标和“三方面”重点任务。
“两步走”目标是:步,到2020年,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初步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第二步,到2025年,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全面建成。
“三方面”重点任务包括:一是优化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础架构,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四梁八柱”。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技术交易网络。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二是拓宽技术转移通道,增强技术转移体系的辐射和扩散功能。依托创新创业促进技术转移,深化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扩散,拓展国际技术转移空间。三是完善政策环境和支撑保障,确保体系高效运转。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健全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统筹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有关税收政策等。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直接法律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这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5月15日发布,2015年8月29日修订。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技术转移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直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诸多针对性措施。为了有效施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2016年2月26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5月9日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至此,我国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工作架构设计完毕。
但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认识问题还没有解决。本质而言,技术转移的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就是实践问题,是技术转移的理论和认识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技术转移实践提出的问题。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不过,理论也是必要的。没有理论指引,实践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本书的目的,是在理论上探讨技术转移的诸多基础性认识问题。比如: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什么关系?技术转移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特征?技术转移和专利许可是不是一回事儿?技术转移的国际动态是什么?技术转移该如何管理?
为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本书按照从认识到实践的逻辑,把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是认识技术转移,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厘清技术转移的由来、现代技术转移基础架构的产生,以及技术转移的四个本质特征。第二部分是解析技术转移,辨析了技术转移以及相关的概念,分别从行动者和观察者的视角梳理了技术转移的十三种发生形态,探讨了技术转移的五种机制、三种模式和十三个规律。第三部分是管理技术转移,总结了技术转移管理中的项目化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管理。第四部分是制胜技术转移,主要讨论了我国的技术转移政策、专业服务平台、当前我国技术转移的特点和我国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关键要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这样的结构安排能在帮助读者建立比较全面、系统的技术转移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了解现实中技术转移的真实情况。
这些探讨当然不能解决技术转移的全部认识问题。但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的探讨多了,思想实验多了,环境就会好起来,行动就会顺起来,参与技术转移的人就会多起来,技术转移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贡献就会大起来。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导语摘要

本书对首先对技术转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多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其次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政府角度多方面阐述技术转移,再次从军民融合、技术市场、技术评估、金融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平台等多角度对技术转移所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解读,期望从管理的角度对技术转移提出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本书从技术转移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架构形成和主要特征出发,解析了技术转移的概念、形态、机制、模式和规律,并从项目化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技术转移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管理技术转移。本书可用于与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教学培训。



作者简介

刘海波,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出版《专利运营论》、《技术经营论》《方正大师王选》《国运所系》等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研发成果转化。
张亚峰,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访问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政策、专利与技术商业化,研究成果发表在R&D Management和《中国软科学》等期刊。



目录

目录
部分 认识技术转移
章 技术转移在“二战”后的展开
节 “冷战”框架下的技术转移
第二节 联合国框架下的技术转移
第三节 国际投资贸易带动的技术转移
第二章 技术转移基础架构的形成
节 美国《拜杜法》
第二节 英国技术集团
第三节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
第三章 技术转移的四大本质特征
节 时代使命
第二节 法制基础
第三节 市场经济
第四节 专业能力
第二部分 解析技术转移
第四章 技术转移的概念辨析
节 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第五章 技术转移的发生形态
节 观察者的视角
第二节 行动者的视角
第六章 技术转移的理论探索
节 技术转移的机制
第二节 技术转移的模式
第七章 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律
节 宏观视角
第二节 操作视角
第三部分 管理技术转移
第八章 技术转移的项目化管理
节 项目管理概要
第二节 技术转移项目
第三节 用项目方法管理技术转移
第九章 技术转移的合同管理
节 技术合同概要
第二节 技术合同类型
第三节 技术转移合同需求
第四节 用合同管理技术转移
第十章 知识产权管理
节 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
第二节 知识产权政策
第三节 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
第十一章 国际技术转移管理
节 国际技术转移的新形势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移的新视角
第三节 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第四节 我国管理国际技术转移新举措
第四部分制胜技术转移
第十二章 我国技术转移政策
节 历史演进
第二节 政策议题
第十三章 我国的技术转移平台
节平台要求
第二节机构平台和区域平台
第三节网络平台
第四节建设情况
第十四章我国技术转移的特点
节 多主体合作持续深入
第二节 知识产权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节 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四节 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十五章 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
节 体系化认识
第二节 关键要素
第三节 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对首先对技术转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多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其次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政府角度多方面阐述技术转移,再次从军民融合、技术市场、技术评估、金融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平台等多角度对技术转移所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解读,期望从管理的角度对技术转移提出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本书从技术转移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架构形成和主要特征出发,解析了技术转移的概念、形态、机制、模式和规律,并从项目化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技术转移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管理技术转移。本书可用于与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教学培训。



主编推荐

刘海波,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出版《专利运营论》、《技术经营论》《方正大师王选》《国运所系》等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研发成果转化。
张亚峰,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大学访问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政策、专利与技术商业化,研究成果发表在R&D Management和《中国软科学》等期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