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康年文集(上下)
  • 汪康年文集(上下)
  • 汪康年文集(上下)
  • 汪康年文集(上下)
  • 汪康年文集(上下)
  • 汪康年文集(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汪康年文集(上下)

49.01 3.3折 150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康年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装帧平装

货号l2

上书时间2023-06-30

墨香访古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康年
  •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ISBN 9787807157113
  • 定价 1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汪康年(1860—1911),初名灝年,字梁卿;後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號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出版家、政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汪康年勤於筆耕,撰述甚夥,其著作身後由其弟汪詒年編爲《汪穰卿遺著》(1920年鉛印本)、《汪穰卿先生遺文》(民國間鉛印本,附汪詒年編《汪穰卿先生傳記》)、《汪穰卿筆記》(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等。《汪康年文集》主體即以《遺著》《遺文》爲底本進行整理,並選録《筆記》裏的紀事部分。
本書搜羅完備,校讎精細。編者蒐集了散見於晚清其他報刊、書籍上的汪
【作者简介】
汪林茂,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目录】

整理说明
一、时务报时期论说汇录
1、中国公会章程
2、中国自强策上
3、中国自强策中
4、中国自强策下
5、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
6、论今日中国当以知惧知耻为本
7、为人为己不分为二事说
8、以爱力转国运说
9、惩讹言说
10、论中国求富强宜筹易行之法
11、与复友人论变法书
12、商战论
13、论华民宜速筹自相保护之法
14、论胶州被占事
15、论设立《时务日报》宗旨
16、《亚东时报》叙
17、论将来必至之势
18、论西人处置东亚之意
19、论宜令全国讲求武事
20、本馆告白
21、《创办时务报原委记》书后
22、上黄钦使呈稿
23汪康年启事
二、《京报》时期论说撷粹
1、整理政法纲要
2、汪君康年演说
3、《京报》发刊献言
4、论日本要求在奉吉内地杂居之误
5、说机关报
6、论吾国为无政府之国
7、论偷安为贫弱之原因
8、庆亲王七十生辰特别赐寿记
9、论粤督限制报馆
10、论吾国今日人心之大病
11、读连日罢斥朱宝奎段芝贵谕旨谨书
12、论报馆挂洋牌之不可
12、书越南人巢南子海外血书后
14、论札派黄开文为东三省森林总办事
15、读初五日谕旨谨注
16、读初六日上谕谨注
17、日本公使复外务部言抚顺煤矿事驳议
18、书崇实振华等学堂募捐启后
19、论驻使固请仍用旧制之非
20、任用私人说
21、论报章记事关系个人及社会之分别
22、艰贞无咎说
23、论政界趋势之所定
24、论报章之监督
25、论朝廷宜激励国民多设报馆于京师
26、读谕旨定十五年立宪喜而书此
27、论暗杀之误国
28、公私辩
29、读五月二十八日上谕演绎词义敬告国民
30、日法协约之深意警告政府
31、读开复赵启霖革职处分上谕谨注
32、论上海租界阻挠禁烟之可怪
33、论汉阳枪炮厂不应停废
34、论海军正副使宜慎选其人
35、论清内乱宜先讲内治
36、论西报之言警告政府与国民
37、论日本僧人至中国传教之非
38、《通报》停闭感言
39、论改良监狱宜加意之事
40、论征兵宜先行之各州县
41、论高丽告中国
42、再论高丽告中国
43、三论高丽告中国
44、责己说
45、敬问东三省借外债四千万之理由
46、论政府近日政策
47、论澳门勘界事
三、刍言报论说撷粹
1、《刍言报》小引
2、论葡萄牙革命事
3、驳剪发易服之反对论
4、论杨君度之于粤汉铁路
5、杂说(一)
6、痛论颁行新刑律之宜慎
7、驳招商局为纯粹商办论
敬问(一)
警闻(一)
杂辩(一)
献议(一)
杂说(二)
论清理财政之被反对
宜知(一)
质疑(一)
驳论(一)
琐辩
时事说新(一)
杂说(三)
论今日言论家须顾及国民经济
敬问(二)
鍼报(一)
质疑(二)
发微(一)
杂说(四)
敬告(一)
论中国振作迟缓之原因
问题(一)
质疑(三)
敬告(二)
记怪(一)
时事说新(二)
杂辩(二)
论报馆与戏子
敬问(三)
说明(一)
质疑(四)
读杨度家族主义国家主义演说系之以论
敬告(三)
警闻(二)
记怪(二)
时事说新(三)
问题(二)
读杨度家族主义国家主义
鍼报(二)
杂说(五)
问题(三)
记怪(三)
记怪(四)
读议员论剪发易服事签注
警告(一)
杂说(六)
敬告(四)
悲论-因见近报之对于发辫感而作此
敬告伦议长
醒呓(一)
评时事(一)
警闻(三)
时事说新(四)
论租界与领事裁判权
杂辩(三)
外交感言
献议(二)
杂说(七)
止误
说明(二)
警告(二)
醒呓(二)
杂辩(四)
杂说(八)
敬问(四)
纠谬
驳论(二)
杂辩(五)
鍼报(三)
记怪(五)
献疑(一)
忠告(一)
慎听
说外交(一)
杂说(九)
杂说(十)
忠告(二)
审疑
儆告(一)
宜知(二)
鍼报(四)
悲言(一)
杂辩(六)
敬告(五)
忠告法律馆(一)
杂说(十一)
鍼报(五)
论吾国人心习
论吾国人不通知外情
诘问(一)
鍼报(六)
醒呓(三)
砭论(一)
评时事(二)
敬告(六)
评外交(一)
忠告(四)
宜知(三)
敬告(七)
醒呓(四)
记怪(六)
杂说(十二)
时事说新(五)
忠告法律馆(二)
宜知(四)
记怪(七)
献疑(二)
箴时(一)
鍼报(六)
敬告(八)
箴时(二)
杂说(十三)
质疑(五)
解释刘廷琛奏折之意义
评外交(二)
杂说(十四)
评外交(三)
敬告(九)
鍼报(七)
记怪(八)
杂说(十五)
说官
敬告(十)
砭论(三)
辨正(一)
敬告(十一)
敬告(十二)
质疑(六)
发微(二)
敬告(十三)
鍼报(八)
辨正(二)
杂辩(七)
醒呓(五)
宜知(五)
质疑(七)
小辩
时事说新(六)
敬问(五)
说明(三)
质疑(八)
杂说(十六)
敬告(十四)
辩马相伯与信义银行有无不关涉事
记怪(九)
痛言(一)
痛言(二)
说明(四)
宜知(六)
醒时
愤言
醒呓(六)
宜知(七)
权说
记怪(十)
敬告(十五)
悲言(二)
宜知(八)
鍼报(九)
评政治
杂说(十七)
发姦
杂说(十八)
杂说(十九)
敬告(十六)
敬言
箴时(二)
鍼俗
忠告(五)
悲言(三)
警告(三)
说外交(二)
宜知(九)
质疑(八)
敬告(十七)
宜知(十)
敬问(六)
记怪(十一)
鍼报(十)
杂说(二十)
鍼报(十一)
敬告(十八)
诘问(二)
忠告(六)
敬告(十九)
儆告(二)
质疑(九)
敬告川粤铁路督办大臣
敬告(二十)
儆告(三)
宜知(十一)
纠正(一)
说报
儆告(四)
敬问(七)
质疑(十)
记怪(十二)
警告(四)
杂说(二二)
记怪(十三)
献疑(三)
儆告(五)
规报
论试办义务教育
杂说(二三)
敬问(八)
质疑(十一)
敬问(九)
质疑(十二)
中央教育会关于军国民教育之修正案
中央教育会关于军国民教育之发言稿
儆告(六)
敬告(二二)
质疑(十三)
献疑(四)
醒呓(七)
发微(三)
敬告(二三)
宜知(十三)
纠误
献疑(五)
敬告(二四)
杂说(二四)
宜知(十四)
鍼报(十二)
辨正(三)
杂说(二五)
儆闻(一)
献疑(六)
评时事(三)
宜知(十五)
杂说(二六)
儆闻(二)
评近事
敬告(二五)
评政事
时事说新(七)
儆告政府今日外交之危险
辨政
杂说(二七)
敬告(二六)
诘问(三)
敬告(二七)
记怪(十四)
宜知(十六)
忠告(七)
砭论(三)
诘问(四)
杂说(二八)
杂说(二九)
忠告(八)
悲言(四)
鍼报(十三)
敬告(二八)
忠告(九)
为新疆拟借洋款办实业以为行政经费事
痛言(三)
质疑(十四)
砭论(四)
纠正(二)
儆告(七)
痛言(四)
诘问(四)
记怪(十四)
质疑(十五)
纠谬(一)
诘问(五)
敬告(二九)
悲言(五)
敬告政府
杂说(三十)
五、未刻稿
1、论土豪及讼师
2、论农工商部不许商人借外款
3、论天津商人定货不出事
4、论某公之被劾
5、论吾国人之心理(其一)
6、论吾国人之心理(其二)
7、论吾国人之不重操守
8、论不信史书之贻害
9、论正名之宜急
10、论新书之滞销
11、论演戏
12、论离婚之不易
13、论路股之不合法理
14、论西人之对待吾国
15、论改易服式
16、论宜注重民生
17、论吾国之不重廉耻
18、论合肥相国
19、杂说六四
六、书牍辑存
1、汪康年致陶濬宣书
2、致瞿鸿禨书
3、上浙巡廖榖似中丞书
4、上廖中丞书
5、上廖中丞书
6、上廖中丞书
7、致吴佩葱先生书
8、上直督王夔石制军、鄂督张孝达制军书
9、致王苑生、孙慕韩、夏穗卿君书
10、致瞿鸿禨书
11、致刘幼丹观察书
12、致朱亮生先生书
13、致欧阳云衢先生书
14、致宗方书(一)
15、致宗方书(二)
16、复宗方书(三)
17、复宗方书(四)
18、致苏松太道蔡和甫观察书
19、上晋抚胡聘之中丞书
20、致吴授卿先生书
21、上江苏学政瞿侍郎书
附 同信异文:致瞿鸿禨书
22、致藤田剑锋先生书
23、致唐口口口口两君书
24、再致藤田剑锋先生书
25、上江督刘岘庄制军书
26、致苏松太道余晋珊观察书
27、致志仲鲁先生书
28、上江督刘岘庄制军、鄂督张孝达制军、粤督陶子方制军书
29、上江督刘岘庄制军、鄂督张孝达制军、粤督陶子方制军书
30、致陈雨苍京兆书
31、再致陈雨苍京兆书
32、上某疆臣说帖
33、上瞿中堂书
34、上政府说帖(附:要事杂陈)
35、致张劭熙、朱桂辛二君书
36、致朱桂辛先生书
37、致张劭熙、朱桂辛二君书
38、致高口口先生书
39、致唐杰臣先生书
40、上吕镜宇尚书书
41、致瞿鸿禨书
42、致苏松太道袁海观观察书
43、致瞿鸿禨书
44、上铁宝臣尚书书
45、致各省督抚之公函
46、致静山函
47致口口口君书
七、纪事
1、苏杭甬路始末略记
2、记赔款镑亏之争执
3、记美国退款兴学始末
4、记道胜银行之存款
5、记股票投机之害
6、记银号倒帐事
7、记上海信昌珠号被骗巨款事
8、记总兵谢宝胜治盗事(附录来稿)
八、跋
1、振绮堂丛书初集•圣祖五幸江南全录跋
2、振绮堂丛书初集•澳门公牍偶存跋
3、振绮堂丛书初集•汉官答问跋
4、振绮堂丛书初集•经典释文补续略例跋
5、振绮堂丛书初集•蒙古西域诸国钱谱跋
6、振绮堂丛书初集•客舍偶闻跋
7、振绮堂丛书初集•克复谅山大略跋
8、振绮堂丛书初集•拳匪闻见录跋
附  汪穰卿先生年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