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
  •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
  •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
  •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

4.79 1.2折 39 七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8174

上书时间2023-12-12

斗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锯口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洁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1602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253千字
【内容简介】
  《文学翻译主体性范畴之"主客体互动性"研究》从理论研究的范畴化视角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有关原理重新审视现有研究,旨在论证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理据性,反拨有关此问题的极端化倾向。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为理论框架来研究主客体互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杨洁,男,湖南籍,1971年生,翻译学博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与文化研究所负责人。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译著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主要研究兴趣为翻译伦理、翻译美学、认知诗学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原理性阐述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与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 

 第六节 本书的结构 

 小结 

第一章 译者主体性发挥问题研究的概况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西方语境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极端译者主体性意识 

  二 语文学研究时期矛盾的译者主体性 

  三 结构主义时期译者主体性的遮蔽 

  四 后结构主义时期对译者主体性的发现和认可 

  五 后殖民主义时期对极端译者主体性的复归 

 第三节 中国语境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一 传统译论在译者主体性问题上的争论 

  二 当代译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系统化 

  小结 

第二章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性的哲学基础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实践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特点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下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三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下的主客体关系的性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照下的文学翻译主体和客体 

  一 文学翻译的主体 

  二 文学翻译的客体 

 第三节 文学翻译客体的意义形态化及其定性 

 第四节 文学翻译客体的价值属性化及其重构之原理 

 第五节 把握文学翻译客体的语境参数论分析框架 

 小结 

第三章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性的必然性分析 

 第一节 译者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一 译者的主体结构 

  二 译者主体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特征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结构与意义存在方式 

  一 文学文本的结构特征 

  二 文学文本意义的存在方式 

  小结 

第四章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的发生过程描述 

 第一节 社会异域文学艺术需要的驱动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动机和目的的产生 

 第三节 译者的主体尺度对文本属性的价值化 

 第四节 语境重构与暂构意义的生成 

 第五节 文学翻译的艺术重现 

 小结 

第五章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性的实践可描写性和可证性 

 第一节 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发挥表现形态的研究范畴 

  一 广义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研究范畴 

  二 狭义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研究范畴 

 第二节 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描写和实证 

  一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性的自证描述 

  二 译者主体性发挥之主一客体互动性的他证解析 

  小结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总结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可拓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锯口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