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学科建设丛书朱建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21.97
6.2折
¥
1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建江主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3854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10892909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朱建江,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历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规划办公室主任、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统计局局长、物价局局长、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崇明县副县长,嘉定区副区长。目前,主要从事城市科学、区域发展、乡村发展研究。著有《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初探》《负债经营与债务清偿》,主编《城市学概论》《乡村振兴与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养老产业合作与发展》等著作。主持国家高端智库、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等部门课题30多项。在《社会科学》《上海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等发表论文60多篇,曾获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目录
第一编 区域发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 区域发展类型及其演变
第四节 区域发展学科体系
第二章 区位与区域发展定位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三节 区位优劣势分析方法
第四节 区域功能定位
第五节 区域发展目标
第三章 区域范围的划分与界定
第一节 区域范围
第二节 区域边界
第三节 区域规模
第四章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与再认识
第二节 区域空间作用机制与全球化发展
第三节 全球化与新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第四节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新的组织
第五章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与特征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基本理论
第四节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六章 区域合作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合作的产生、效果与作用
第二节 区域合作目标形式内容
第三节 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
第四节 区域合作中的要素流动
第二编 区域发展类型(I)
第七章 城镇体系
第一节 城镇村体系构建
第二节 城镇村人口、建设用地、住房规模确定
第三节 城镇村公共设施与市政设施配置标准
第八章 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发展定位
第二节 城市发展规模
第三节 城市发展结构
第四节 城市发展活力
第五节 城市公共服务
第六节 城市运营
第九章 小城镇发展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概述
第二节 小城镇综合改革
第三节 特色小镇建设
第四节 强镇改革之路
第十章 乡村发展
第一节 乡村概述
第二节 乡村发展
第三节 乡村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一章 城区发展
第一节 城区基本范畴
第二节 城区功能定位
第三节 城区人口规模
第四节 城区发展布局
第五节 城区旧区改造
第十二章 郊区发展
第一节 郊区的内涵
第二节 郊区的发展
第三节 郊区城乡一体化
第十三章 县域发展
第一节 县域发展内涵
第二节 县域产业
第三节 县域城乡统筹
第四节 县域生态文明
第十四章 居住社区发展
第一节 居住区发展概述
第二节 居住社区发展内容
第三节 居住社区发展模式
第三编 区域发展类型(II)
第十五章 农业园区发展
第一节 农业园区概述
第二节 农业科技园区
第三节 现代农业园区
第十六章 第二产业经济园区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区发展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 科技园区
第四节 临空经济园区
第十七章 第三产业经济园区发展
第一节 第三产业经济园区解析
第二节 商业区和商务区
第三节 自贸区和保税区
第四节 国家级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第五节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第十八章 经济特区和国家级新区发展
第一节 经济特区和国家级新区概述
第二节 经济特区发展
第三节 国家级新区发展
第十九章 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理论综述
第三节 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的因素剖析
第四节 地区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标准
第五节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现状界定
第六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七节 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十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
第一节 国家主体功能区概述
第二节 优化开发区域
第三节 重点开发区域
第四节 限制开发区域
第五节 禁止开发区域
第二十一章 城市群发展
第一节 城市群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城市群概念在国内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群在中国的发展实践
第四节 城市群发展的未来展望
第二十二章 经济带发展
第一节 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定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剖析与经济带的内涵界定
第三节 案例剖析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第二十三章 国家生态功能区发展
第一节 生态功能区概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我国生态功能区类型
第四节 国家风景名胜区发展
第五节 国家公园发展
第四编 区域发展类型(III)
第二十四章 发达国家区域和都市区发展
第一节 欧洲空间规划
第二节 日本首都圈的发展与规划
第三节 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区的发展与规划
第四节 法国巴黎大区的发展与规划
第二十五章 金砖国家的都市区发展
第一节 圣保罗大都市区在巴西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莫斯科都市区及俄联邦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德里都市区及印度城市治理的困境与挑战
第四节 约翰内斯堡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章 “一带一路”发展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解释
第二节 “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原则与合作机制
第三节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四节 中国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
第二十七章 全球城市
第一节 全球城市内涵
第二节 全球城市理论演进
第三节 全球城市评价指标
第五编 区域发展实施
第二十八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二十九章 区域发展规划
第一节 区域发展规划理论溯源
第二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演进趋势
第四节 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展望
第三十章 区域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区域发展体制
第二节 区域发展机制的概念与内涵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
第三十一章 区域发展政策
第一节 区域发展政策概念
第二节 区域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节 区域发展政策制定
第四节 区域发展政策实施
第五节 区域发展政策评估
附录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方案
第一节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进展和面临问题
第二节 嘉昆太三地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联动发展思路任务
第四节 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与示范区联动发展重点领域的财税政策
第五节 飞地经济发展案例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区域合作的外部动力机制,即来源于区域或区域外部力量的总和,作用于区域成员或区域的存在和发展,并起着加速或延缓区域合作发展进程的作用。区域合作的外部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区位选择、区域交通发展等方面。
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可以采取引导和强化两种方式。一方面区域所有成员的政府通过协商配合共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协调区域之间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布局、城市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线状网络组织的建设,从而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决定成员的设立及其区位,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区域内部成员的组成与管理,通过区域内部同等的成员政府部门或官方性质的机构来组织和协调区域的内部事务等。
企业区位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成员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源于企业,企业的行为选择对区域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企业区位选择主要是通过对诸如区域政策、劳动力、技术、生态环境等投资环境分析之后决定的。大量企业共同的区位指向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兴起和发展,并会进一步影响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和区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区域企业发展环境,可提升地区产业能级,加强区域的对外竞争力,引导企业合理的发展集聚,驱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形成区域合作发展。......
精彩内容
本书是对区域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总体研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重点研究实践中的各种区域发展类型,以及从各种具体区域发展类型中抽象出来的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和区域发展实施措施。全书体例分明,分为五编三十三章,包括区域发展基础理论,区域发展类型(含从行政区角度划分类型、从跨行政区角度划分类型、国内经常涉及的跨国界区域发展类型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