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在朝鲜的集大成古籍】清嘉庆英德堂刻本【东医宝鉴】原装25巨厚册一套全,与《本草纲目》同为中医双壁。16开本,朝鲜医圣许浚撰。收录:黄帝内经、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万病回春等80余种中医古籍,以道家内丹养生为纲。分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五篇。论述精、气、肾、血、津等。收药材千余种药方万种。保存了我国早已失传的医学典籍,如张仲景、华佗、葛洪等人秘笈。嘉庆本是本书最早的中国版本之一。
¥
4350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5 × 15 × 27 cm
册数25册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中国医学在朝鲜的集大成古籍】清嘉庆英德堂刻本【东医宝鉴】原装25巨厚册一套全,与《本草纲目》同为中医双壁。16开本,朝鲜医圣许浚撰。收录:黄帝内经、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万病回春等80余种中医古籍,以道家内丹养生为纲。分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五篇。论述精、气、肾、血、津等。收药材千余种药方万种。保存了我国早已失传的医学典籍,如张仲景、华佗、葛洪等人的秘笈,嘉庆本是本书最早的中国版本之一
原装25巨厚册一套全,全套完整无缺,大16开本,单册平均厚度超过1厘米,全套书近30厘米厚。全书书共有二十五卷,有多幅精美的医学版画。原装没有修补,没有衬纸,没有虫蛀。其中有2册是白纸的。全套完整无缺,珍贵罕见。本套书是嘉庆版本,嘉庆本是本书最早的中国版本之一。
《东医宝鉴》以《内经》为中心并借鉴了金元四大家的思想,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全书书共有二十五卷,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分。
内经编:精、气、肾、血、津液等和五脏六腑的功能;
外形编:可见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现象和相关疾病;
杂病编:诊察法和病因,不包括在内经编和外形编的各种疾病、妇产科病和小儿科病;
汤药编:当时用的各种汤剂;
针灸编:针法和灸法。
《东医宝鉴》引用或选摘中国明万历以前的中国医书83种,朝鲜医书3种,保存了我国失传的古医书或早期医书,如张仲景、葛洪等医著的某些佚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东医宝鉴》收载15类,1400多种药材。每方均注出处。主要纂辑自中国古代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证类本草》、《圣济总录》、《直指方》、《世医得效方》、《医学正传》、《古今医鉴》、《医学入门》、《万病回春》、《医学纲目》等80多种中医典籍的图书,而对朝鲜的本地药材进行的介绍,除名称标注本地名称外,其余所载药性均依照中医观点。
许浚历时15年完成这部医书的编撰, “李东垣为北医,朱丹溪为南医,刘完素为(陕)西医,许浚为(朝鲜)东医。因朝鲜地处中国东方,故称许浚为“东医”,该书也被命名为《东医宝鉴》。
许浚(公元1546年—1615年)字清源,号龟岩,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阳川,享年70岁。许浚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期的名医,著有著名医书《东医宝鉴》,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足以和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齐名。这本书补足了明朝在医学不断衰落的情况下不少新观点。不仅极大影响了朝鲜韩方医学的发展, 而18世纪在日本和清国著述刊行后也获得很高的评价。
朝鲜宣祖29年,许浚向朝鲜宣祖提出编纂医书,将医术普及化,让一般百姓也懂得阅读,防病患于未然。因此朝鲜宣祖命许浚与御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医书编纂,期间遇“壬辰倭乱”,编书工作一度停顿。
乱事结束,编纂工作继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到了光海君2年﹝1610年﹞终于完成编纂工作, 1613年刻版刊行,至今《东医宝鉴》已有36种不同版本。
“李东垣为北医,朱丹溪为南医,刘宗厚为(陕)西医,许浚为(朝鲜)东医,鉴者明照万物。元朝罗谦甫著《卫生宝鉴》,本朝龚信著《古今医鉴》,故许浚之著作,亦可名为《东医宝鉴》。”也就是说,“东医”其实是对许浚个人的称赞,是相对于中医名家李东垣和朱丹溪而言,许浚学习并掌握的,也就是李东垣和朱丹溪学习所掌握的——中医,世界上从来没有朝鲜民族自成体系的医学。
《东医宝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医宝鉴》在世界上率先体现出国家对大众提供医疗服务的保健理念。这些方面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