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
18.52
9.3折
¥
19.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春秋]孔丘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春秋]孔丘 著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7
-
版次
1
-
ISBN
9787200065077
-
定价
19.9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3页
-
字数
552千字
-
丛书
家庭书架
- 【内容简介】
-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
“四书”“五经”是千百年来历代读书人从事政治活动、文学创作的基础文本;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处世法则与治国基础,属于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浓缩了古代先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镌刻了古圣先贤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它采用原译文对照的形式,精选原书中千古流传的珍句名篇,以最新的视角解读最传统的文化经典,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带读者跨越千年时光,与古人作一番心灵交流,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丰富遗产。
- 【作者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 【目录】
-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旬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大学
中庸
诗经
关雎(周南)
卷耳(周南)
桃天(周南)
苯苜(周南)
汉广(周南)
汝坟(周南)
鹊巢(召南)
草虫(召南)
行露(召南)
殷其雷(召南)
摞有梅(召南)
小星(召南)
野有死$(召南)
柏舟(邶风)
击鼓(邶风)
谷风(邶风)
式微(邶风)
北门(邶风)
静女(邶风)
新台(邶风)
柏舟(鄘风)
墙有茨(鄘风)
桑中(鄘风)
相鼠(鄘风)
载驰(都风)
硕人(卫风)
氓(卫风)
伯兮(卫风)
木瓜(卫风)
黍离(王风)
君子于役(王风)
采葛(王风)
大车(王风)
将仲子(郑风)
女日鸡鸣(郑风)
有女同车(郑风)
箨兮(郑风)
狡童(郑风)
褰裳(郑风)
风雨(郑风)
子衿(郑风)
扬之水(郑风)
出其东门(郑风)
野有蔓草(郑风)
溱洧(郑风)
鸡鸣(齐风)
著(齐风)
东方之日(齐风)
东方未明(齐风)
南山(齐风)
甫田(齐风)
卢令(齐风)
敝笱(齐风)
猗嗟(齐风)
葛屦(魏风)
盼沮洳(魏风)
园有桃(魏风)
陟岵(魏风)
十亩之间(魏风)
伐檀(魏风)
硕鼠(魏风)
蟋蟀(唐风)
山有枢(唐风)
椒聊(唐风)
绸缪(唐风)
$羽(唐风)
无衣(唐风)
有$之杜(唐风)
葛生(唐风)
采苓(唐风)
车邻(秦风)
驷■(秦风)
小戎(秦风)
蒹葭(秦风)
黄鸟(秦风)
无衣(秦风)
渭阳(秦风)
宛丘(陈风)
东门之扮(陈风)
衡门(陈风)
东门之池(陈风)
东门之杨(陈风)
墓门(陈风)
防有鹊巢(陈风)
月出(陈风)
株林(陈风)
泽陂(陈风)
羔裘(桧风)
隰有苌楚(桧风)
蜉蝣(曹风>
候人(曹风)
七月(豳风)
鸱■(豳风)
东山(豳风)
鹿鸣(小雅)
采薇(小雅)
鸿雁(小雅)
鹤鸣(小雅)
斯干(小雅)
无羊(小雅)
巧言(小雅)
巷伯(小雅)
大东(小雅)
北山(小雅)
青蝇(小雅)
宾之初筵(小雅)
苕之华(小雅)
何草不黄(小雅)
绵(大雅)
生民(大雅)
板(大雅)
载芟(周颂)
良耜(周颂)
有駜(鲁颂)
玄鸟(商颂)
尚书
皋陶谟(虞书)
益稷(虞书)
甘誓(夏书)
汤誓(商书)
盘庚(商书)
高宗肜圈(商书)
西伯勘黎(商书)
微子(商书)
牧誓(周书)
洪范(周书)
酒诰(周书)
多士(周书)
无逸(周书)
礼记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篑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
苛政猛于虎
晋献文子成室
礼运
学记
易经
一乾
二坤
四蒙
五需
六讼
七师
八比
九小畜
于履
十一泰
十二否
十三同人
十四大有
十五谦
十六豫
十七随
十八盏
十九临
二十观
二十一噬嗑
二十二贲
二十三剥
二十复
二十五无妄
二十六大畜
二十七颐
二十八大过
二十九坎
三十离
三十一咸
三十二恒
三十三遁
三十四大壮
三十五晋
三十六明夷
三十七家人
三十八睽
三十九蹇
四十解
四十一损
四十二益
四十三夹
四十四骺
四十五萃
四十六升
四十七困
四十八井
四十九革
五十鼎
五十一震
五十二艮
五十三渐
五十四归殊
五十五丰
五十六旅
五十七巽
五七八兑
五十九涣
六十节
六十一中孚
六十二小过
六十三既济
六十四未济
春秋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石碚谏宠州吁(隐公三年)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
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年)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齐桓公下拜受胙(僖公九年)
阴饴甥对秦伯(僖公十五年)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寺人披见文公(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
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
祁奚请免叔向(襄公二十一年)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
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牟)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
子革对灵王(昭公十二年)
伍员奔吴(昭公二十年)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