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

41.8 7.2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建华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建华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2
  • 版次 1
  • ISBN 978721426611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52页
  • 字数 198千字
【内容简介】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作者简介】

姚建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社会学系博士。学术聚焦于传播政治经济学、数字劳工、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英文专著Knowledge Work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当代中国的知识劳工:来自出版产业的改革和抵制》)获第八届高等学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近五年来,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新闻学研究》(中国台湾)、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和“媒介和数字劳工研究:西方的视角”丛书两套。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

 


【目录】

目录

 


 

序一  “数字劳动”新解(张涛甫)

 

序二  重估米尔德里德的活计(罗小茗)

 


 

导言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数字劳动研究

 

一、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新现象与新理论

 

二、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上篇  数字劳动与理论前沿

 


 

第一章  数字劳动:劳动与媒介化的交叉视角

 

一、数字劳动与劳动的“媒介化”

 

二、媒介的“劳动化”:你使用媒介,还是媒介使用你?

 

三、可能的未来:非异化劳动之实现

 


 

第二章  全球数字劳动研究的现状与中国语境

 

一、全球数字劳动研究的现状

 

二、数字劳动与中国语境:本土学者的思考与贡献

 


 

第三章  零工经济、数字劳动与“不稳定无产者”

 

一、零工经济的全球热潮与零工工作的勃兴

 

二、零工经济、数字劳工的困境与“不稳定无产者”的形成

 

三、零工经济劳动者困境的多元化解决策略

 


 

第四章  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劳动与工作/后工作世界的未来

 

一、替代与创造:众说纷纭的现状

 

二、新“卢德运动”会出现吗?

 

三、后工作世界人类社会的收入分配

 


 

下篇  数字劳动与在地经验

 


 

第五章  全球外包、数字劳动与劳动控制

 

一、全球外包实践与众包平台的兴起

 

二、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与劳动控制

 

三、网络社区:来自托客的回应

 

四、小结与展望

 


 

第六章  众包新闻、数字劳动与灵活积累

 

一、众包与众包新闻

 

二、资本积累、劳动力后备军与灵活用工

 

三、众包新闻中的灵活积累研究

 

四、小结与展望

 


 

第七章  自动化新闻、数字劳动与技能变迁

 

一、自动化新闻、新闻生产与数字劳动

 

二、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三、技能变迁:由去技能化向再技能化的转型

 

四、新闻劳动:作为趋势的多技能化

 

五、小结与展望

 


 

第八章  平台经济、数字劳动与情感关系

 

一、平台经济、情感劳动与亲密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三、建构亲密关系:“虚拟恋人”的情感劳动过程

 

四、网络空间中亲密关系的双重“虚拟性”

 

五、小结与展望

 


 

结语  数字劳动研究及其未来

 

一、数字劳动的主体性研究

 

二、数字劳动与社会公共性研究

 

三、数字劳动与交叉性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我与劳动研究的故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