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晚清温州士绅社会研究
¥
38.05
6.6折
¥
5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尤育号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尤育号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6712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33页
-
字数
284千字
- 【内容简介】
-
“因地制宜”用于学术,“因”是学术依据,“地”是研究对象,“制”是研究计划和视角,“宜”是适当的方法。在我看来,作者将此书冠之以“因地制宜”,至少有两层意蕴,一是说在社会视域下晚清温州士绅处理地方事务时“因地制宜”,与华北、江南士绅有异,二是作者写作《因地制宜:晚清温州士绅社会研究》在研究取向、材料使用上“因地制宜”,与其他同仁有别。这恰恰是该书的学术价值所在。
简单说,“因地制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事求是,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将普遍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研究对象,共性与个性的这种结合,实际是一种学术创新,是对本本主义的突破。
这是一部颇有份量的区域士绅研究的力作,其主旨,作者有如下概述:不同于将士绅全然定义为国家政权附庸的传统观点,以及近几十年来社会史研究中过于强调士绅的非国家规定性的倾向,该书力求从区域人手,着眼于温州士绅在经营地方的过程中,如何在“地方”的关系和脉络中“因地制宜”,如何发挥在地能动性以及能动性的限度的讨论。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地”的研究取向。依我的浅见,“士绅”之所以为士绅,不仅在于知识和身份的“士”之属性,更在于与地方社会内在结合的“绅”之在地性。
- 【目录】
-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缘起、思路和主要内容
章 传统延续下的温州社会
节 建置沿革与地域文化传统
一、建置沿革
二、永嘉之学的传承
三、多元混合的民间信仰
第二节 道咸年间的温州社会
一、“道光萧条”与温州社会
二、“公局”、团练与地方政治
第二章 晚清温州士绅与儒学的地方性实践
节 “敬乡”意识与地域化儒学传统的再发现
一、地域文化意识的自觉
二、重振永嘉之学的努力
三、永嘉之学与地域文化传统
第二节 “敦本励俗”与宗族建设
一、士绅与宗族
二、宗族与儒学教化
第三节 从传统文教到新式教育
一、官学与书院的规复
二、地方祠祀系统的重建
三、士绅传统与地方教育转型
小结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与清末温州士绅权力空间的扩展及其限度
节 学务场域中的国家、士绅与地方社会
一、清末温州新式学堂的发展
二、学务机构与士绅在学务场域的权力渗透
三、清末教育转型的“国家化”与“地方性
第二节 士绅、商会与地方社会
一、绅、商之间
二、温州商会的设立及其组织形态
三、”在商言商“与商会的政治参与
第三节 士绅、地方自治与地方社会
一、地方自治思潮与地方自治的推行
二、地方自治与士绅的社会政治参与
三、绅权扩张的限度和地方自治的困境
小结
第四章 官府、士绅与地方风俗治理
节 晚清时期的移风易俗潮
一、移风易俗潮之兴起
二、移风易俗之论说
三、移风易俗之实践与成效
……
第五章 个案研究:官绅黄体芳的政治和文化取向
第六章 个案研究:乡村士绅张桐的日常生活和阅读世界
附录
征引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