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为中心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为中心

50.66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高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高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908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2页
  • 字数 2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作家日记是作家生命历程的重构和再现。现代作家日记的写作和出版实绩足以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景观,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远远不够。《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为中心》立足日记本体,试图从历史学、文体学、心理学、文化学、美学、传播学等多角度深入探讨现代作家日记这一文学现象的本体特征、社会功能、审美规范、意义价值等方面,初步建构起一个自足的理论体系。以多元开放的新模式,不断拓宽和延伸日记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路和领域。
  除绪论和结语外,《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以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为中心》主体内容共七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总论日记的源流、本体特征及价值。
  第一章源流论,旨在在中外日记传统的纵横坐标系上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日记定位。中国传统型日记萌芽于唐代,而发展于宋,衰落于元,而盛于明清。西方现代日记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以后在英国等西方国家逐渐兴盛起来。西方日记区别于中国传统日记的地方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的个性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的精神。这也是现代日记的核心内涵。中国现代作家日记偏向于西方型的日记,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且成果十分丰硕。
  第二章本体论,主要以现代性为着眼点,分析现代日记作家的主体意识和现代日记的文体特征。现代作家日记的发生源于五四以来对“人”的重新发现。透过作家日记我们能感受到现代知识分子真实的人格形象和生命呼吸,也能体悟到这种现代文体特有的自由、灵活、真实的语体风格。
  第三章价值论,重点关注现代作家日记的社会史、思想史、文学史以及审美价值。作家日记与现代政治运动的进展、阶级斗争的起伏以及社会背景的转换联系紧密,作为正史的佐证补充、丰富深化甚至纠编调整等功能使它具有很高的社会史价值;思想史和心态史研究者关注的是思想者个人或者思想者群体在具体语境中的思想的产生和传播,作家日记因为是面向自我的写作,而越来越成为思想史和心态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作家日记与现代作家的作品之间往往存在互文关系,在现代性话语体系之中,日记参与构成的互文网络已成为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饱含情感态度的生活内容和优美精巧的话语体式是作家日记审美意义的主要来源,如今日记独特的审美价值亦日益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对于各种日记价值的深入理解和反思,有利于我们全方位探寻现代作家日记的意义和功能,给予它在现代文学史和人类精神现象史上以准确定位和评价。
  第二部分包括后四章,主要是鲁迅、胡适、吴宓、郁达夫日记的个案研究,目的是立足于日记写作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从多种角度立体观察和深入剖析现代作家日记。
  第四章研究《鲁迅日记》的表层话语形态与深层作家主体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鲁迅日记》是一个极为简略但很系统完整的叙事文本。其中既没有对外在社会环境的记载,也没有个人真实感情的流露,这迥异于日记常态,也违背读者的阅读期待。其实鲁迅对日记文体有精准的把握,鲁迅日记作为“写给自己看的”文本,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即对世界的虚无与绝望。而鲁迅的可贵之处在于依靠写日记的具体行动来反抗虚无,确证自己的主体存在。
  第五章研究《吴宓日记》所呈现的作家个性心理世界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心理功能。《吴宓日记》如实记录了新旧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尤其是内心深处引发的巨大冲突和震荡。《吴宓日记》作为私人叙事的文本,承载着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同时履行着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的功能。它体现的是吴宓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身份失落的焦虑,以及重新寻找身份认同的艰苦努力。
  第六章研究《胡适留学日记》在公共空间中的文化传播及其历史意义。《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生前唯一被刊布的,也是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日记。它先是在《新青年》上连载,后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留学日记》虽然是私人文本,胡适却成功地使它走向公共领域,参与现代文化生产和舆论空间创造,并且通过它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五四记忆的建构。
  第七章研究《郁达夫日记》作为文学性文本的审美属性及价值。郁达夫是现代日记文学的“始作俑者”。其对日记文学的偏好源于他对文学主观真实性的追求。郁氏日记的形象主体并不是现实的翻版,而是自我的幻象,是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补充和延续。郁氏日记文本兼容史料和审美双重性质,其审美特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还包蕴在对自身生存状态、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中。
【作者简介】
  张高杰,男,1972年出生,河南固始人,文学博士。现在厦门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1997年开始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承担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重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知识分子在1949》,参与编撰著作多部。在《齐鲁学刊》、《兰州大学学报》、《中国出版》、《求索》、《兰州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名作欣赏》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现代作家日记源流论
一日记的概念和特征
二中外文人日记传统
三现代作家日记的写作概况

第二章现代作家日记本体论
一现代性人格的建构与展示
二文体意识的自觉

第三章现代作家日记价值论
一日记与社会史
二日记与思想史
三日记与文学史
四日记的审美性
五价值的多元呈现与反思

第四章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
——鲁迅日记研究
一鲁迅日记的文本形态
二对虚无的体认与反抗
三现代性问题与文体选择

第五章内心的文化冲突及其自救
——吴宓前期日记研究
一志业理想与困境
二情理冲突与婚恋悲剧
三日记:自救之舟

第六章在私人言说和公共叙事之间
——胡适留学日记及其传播研究
一胡适的留美日记
二《新青年》与《藏晖室札记》
三“亚东本”《藏晖室札记》

第七章真中见假与情动于中
——郁达夫日记研究
一日记写作与文学观
二“零余者”形象的补充与延续
三郁氏日记的审美意义
结语
附录现代作家日记与日记体小说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