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她们
¥
19.52
7.5折
¥
2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谢宏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6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谢宏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2013
-
版次
1
-
ISBN
9787547306024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1cm
-
页数
195页
-
字数
1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家谢宏的人物随笔集。作者用实的语言描写了40多位与他生命中有过交集、在记忆中留下光亮、令他怀恋往昔的人,这些或有名或默默无闻的至爱亲朋及陌生人,有的还在与他同行,有的已与他擦肩而过。他们的命运及喜怒哀乐,折了整个时代的变迁,让人感叹和共鸣。
精彩内容:
格非教授一提到格非,大家大概都会将他放在作家的行列。其实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当老师呢。说他是教授或作家都没错,他是个学者型的作家。我在华东师大读书那会,常去河东中文系的宿舍串门,和我混在一起的,大多是八五级中文系的,当中有许多是我的好朋友,而格非是他们的辅导员,因而也会遇见他,他正处于精力旺盛、意气风发的年纪,写小说也已声名鹊起,听说张艺谋曾想将他的一个小说改编成电影,虽然后没成事,但我想,这个事件至少给他、给我们这些“文青”,都有极大的刺激和鼓舞,因为当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正红遍靠前外。当时我虽读经济系,却和夏雨诗社的诗人混,用诗歌描绘我们的白梦,但说内心话,我与那些走红的校园男诗人有点“隔”,觉得他们过于邋遢或癫狂,我反而比较欣赏写散文或小说的,觉得他们斯文得体,有如谦谦君子,不像诗人那样,一惊一乍的,显得小气。但当时我几乎不读小说,偶尔听格非和他的胡侃,我也只有静静听的份。离开师大后,我没了他的消息。听他的说,他还在师大做老师。直到我开始写小说,我才在翻阅杂志时看他的小说,那时候他已红得发紫。后来我们再次见面,是在1995年的4月,特区文学杂志社搞笔会,请了格非、苏童、余华等作家来深圳,而我作为市里的作家,也受邀参加座谈会。其间我们作过简单的交谈,还送了一本我的诗集光阴的故事给他。我们互留了通讯方式,但之后却没联络。等到我要出小说集温柔与狂暴的时候,我想请他写序,但心里有点忐忑,才打电话征询王为松。王为松说应该没问题的。还给我格非在北京的电话,当时他正在岳父家度。我给格非打电话,说了这个意思。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很快写好寄来了,对我的作品,他有弹有赞,让我受益匪浅。而后,我们偶有电话联络,加上我每年都有出差机会,常绕道拐去上海,住在学校的招待所,走在林荫大道,乘机做个怀旧的梦。小住的旰,我会请格非吃个饭,听他侃侃写作,他才出众,真是做老师的料。那段时间,他在读博士,写得少了,但读了许多书。大概1999年前吧,我去上海时,又和他见了一面。饭局上,问起他的写作。他说动了笔,写了几万字停下了,一直没继续下去。他说起他可能要离开上海。当时我有点惊讶,但过后没在意,心想他要走的话,大概会去北京的。我这样想的理由,一是他夫人是北京人,二来嘛,也只有北京这城市,适合他这段位的作家。果真,后来一联络,他真的是在北京接我的电话了,谈到自己的,他说很享受教师这份职业,可读可写可授业,他说这份工作比较适合自己。一晃又五六年过去了。我的工作岗位也调整了几处,没了出差的机会,我几乎没再出去走动了。2004年4月,我从单位辞职后,只待在家里写东西,也少出外跑动。满满地写了一年,有天看报,突然看到一则消息,说格非蛰伏十年,写了一部接近经典的长篇人面桃花,于是赶紧跑书店买回一本细细欣赏。之后,又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消息,他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照片上的他,满脸笑容,但头发也白了许多。我突然感慨起来,发觉自己也该出去走走了,于是才有了2005年5月的京沪远游。这次我们是在“万圣书园”见面的。那离我暂住的北大不远,离他任教的清华大学也近。那天下雨,诗友刘晓芳驾车和我一起去的。格非一早到了,坐在楼上咖啡馆的。我发觉他更壮实了,头上的白发多了,但还是精力充沛。格非给我的感觉,一直有的风度,这会也真是做了,他现在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副主任。我们点了饮料,边喝边聊,话题大多集中在学校方面,原因是我这人嘴拙,起不了p1-2
- 【目录】
-
自序
格非教授/1
又见李洱/5
何馆长或何教授/9
作家巴桥/14
诗意的梦游人/21
温远辉先生/27
一个诗人/30
小八/36
钱老师/41
小丫头/46
飘来荡去/50
是个人物/56
朗诵者/64
爱情故事/70
女同学/75
情中人/82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