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
27.75
5.8折
¥
4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徐志强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2
上书时间2024-12-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志强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5973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7页
-
字数
205千字
- 【内容简介】
-
哈佛大学既是一所私立大学,也是一所“国家大学”,始终把“增进学问,泽被后世”作为使命。本科课程改革是哈佛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自由选修制开启了美国大学现代化和民族化时代。“集中与分配”制使必修与选修、自由与责任实现了平衡。这两次改革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奠定了基础。**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强调“遗产”与“变化”,致力于培养“优秀公民”。“核心课程”强调人的价值和责任,致力于培养“有文化的人”。21世纪初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培养“世界公民”。研究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发掘其中蕴含的核心理念,总结现代大学应有的特色,为我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也对面临现实困境的大学予以鞭策。
- 【作者简介】
-
徐志强,河南确山人,教育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学研究。
- 【目录】
-
**章 绪论
**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博雅教育
二 通识教育
第二章 艾略特与自由“选修制”
**节 “选修制”在美国大学的早期发展
一 德国大学影响下美国大学选修思想的萌芽
二 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大学的*早尝试
三 乔治·蒂科纳在哈佛大学进行的选修制改革尝试
四 弗朗西斯·韦兰德和亨利·塔潘的选修制改革
第二节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的历史性变革
一 艾略特自由“选修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 艾略特对哈佛大学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节 艾略特自由“选修制”改革的主要思想
一 自由教育
二 民主生活
第三章 洛厄尔与“集中与分配”制
**节 洛厄尔对选修制的批评和纠正
第二节 洛厄尔“集中与分配”制改革的主要思想
一 学术自由
二 社会责任
第四章 通识教育与“自由社会”
**节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
一 《红皮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科南特校长面临新挑战
三 通识教育成为本科课程基础
第二节 哈佛大学**次通识教育改革的主要思想
一 通识教育
二 “自由社会”
第五章 “核心课程”与“有文化的人”
**节 “核心课程”改革背景
一 “核心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 博克校长与罗索夫斯基院长
第二节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
一 核心课程
二 个人价值
第六章 21世纪初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世界公民”
**节 21世纪初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一 改革过程
二 主要内容
第二节 21世纪初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
一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二 “世界公民”
第七章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
**节 自由
一 大学自治
二 学术自由
三 为“自由社会”培养“自由人”
第二节 使命
一 肩负使命,与时俱进
二 追求卓越,引领未来
第八章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 大学自治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课程改革成功
二 学术自由是大学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 教育家治校是大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四 大学课程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先培养“人”后培养“才”
五 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六 大学是“灯塔”,不能丧失精英主义特质,更不能毫无特色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