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丝绸之路旅行
¥
19.48
5.4折
¥
3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杨献平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0
上书时间2024-12-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献平 著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996093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1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知行天下
- 【内容简介】
-
《沿着丝绸之路旅行》这是一部个人旅行史玉心灵史的散文合集,是对古丝绸之路蜂腰部位,即黄河兰州段至郭煌的孤身旅行体验。作者用文字激发阅读快感,勾连大地人群之繁复景象,以切身体验状写生命被时间塑造和湮灭之幽秘悠然。
《沿着丝绸之路旅行》既有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更有个人在旅途特殊境遇下地情感呈现,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丝绸之路乃至北方大部地区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流变。
- 【作者简介】
-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1973年生。曾在巴丹吉林沙漠从军近二十年。在《人民文学》、《天涯》、《大家》、《芙蓉》、《诗刊》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批评等近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丝绸之路》、《匈奴帝国》,散文集《沙漠之书》、《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南太行故事书》等。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
- 【目录】
-
P2 黄河的兰州,饮尽一生忧愁
那是一个凌晨,由酒泉开往兰州的长途班车进入兰州西郊的时候,我被喧哗的河水喊醒。眼前的黄河正从黑色的两山之间坦荡或者拘束而来,黎明的光辉使得河面发白,与四周及远处的大背景相联系,就像是凭空流泻的天堂银练。
P10 老凉州:人生需要纵深
武威终究还会是武威,从纪元前到现在,沉浸与喧哗于斯的“凉州”与传诵千古的《凉州词》一起,在时间的隧道里蜿蜒跌宕至今,也必定会继续蜿蜒向前,永不停息。
P20 八声甘州:总有些美好在路上发生
彼时的张掖,不见城郭。高山之间.雪水如练,夹在流沙与大山之间的张掖,东西平阔,湿地连绵。当时,月氏王者的庭帐一定是这一带最显眼的人类建筑,也是整个河西走廊最繁忙和最热闹的地方。
P32 山丹与焉支:青草就是棼想
这青草之下,泥土之中,肯定藏有那些人的鲜血和骨头,还有灵魂和持续至今的哀歌。大地上,几乎每一处都有死难,也有爱情和繁衍,还有仇恨和权力,杀戮与温情。焉支山也不例外。
P44 尧熬尔:简单而庄严地过一生
那种敲打从皮肉到骨头,又从骨头到心头——让我想起来裕固族最美丽的传说,想到夏日在祁连山野盛开的哈日嘎纳花。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一夜雨水之后的山坡,遍地都是湿漉漉的青草、灌木和石块,还有盛开着的金露梅和银露梅花——小小的花朵,美得让人心疼。
P54祁连丹霞:在自然而前找们只是庸众
当地人习惯把这一带的丹霞地貌,说成是当年霍去病驱逐匈奴的英雄雕像,我觉得牵强(或许只是嫉妒心理在起作用)。我也想像过去的英雄一样,在中国的河西走廊,长久并且牢固地留下自己的痕迹和梦想。
P64 民乐:在油菜花中躺下来
扁都口与30公里之距的民乐县城简直判若两地,一边季节变换,凉风穿胸,金黄色的油菜花照亮整个祁连;而民乐县城,则是安静的,没有多少人走动,到处都是安静的阳光。
P76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历史上几乎所有关于西域的记载和传说都与酒泉有关。西汉的勇士张骞、名将霍去病驱兵千里,深入祁连和河西腹地,逐匈奴、设亭障、建城池、筑烽燧,自此,河西地区正式纳入中央帝国版图。而酒泉,也因汉武帝赐酒于霍去病,霍去病将之倾倒入泉,与将士共饮而得名。
P84 额济纳:绿洲的前世今生
“土尔扈特人的悲壮之举不是消失在历史的传奇交界地区的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人类永恒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一个真实范例,是值得我们传咏的一部伟大史诗。”
P102 花朵上的沙尘暴
风是最好的牧者,它的长鞭总是携带尘土,从这一片戈壁到另一片戈壁,它们的迁徙徒劳但却兴致盎然。不消半个月,灰尘、沙土、风暴又回到了我们和它们的生活当中。这似乎是一种命运,贯穿了沙漠乃至其周边万物的整个生命历程。
P116 沙漠深处有人家
我想,要是能在路上遇到骑马的她,我一定要和她换换。我骑马,她乘车,最后车子和她一溜烟不见,只剩下我在辽阔的古日乃行走。五花马打着喷嚏,偶尔咴咴嘶鸣,带铁的蹄子刨开黄沙,斩断青草。出自祁连山的鹰隼在高空鸣叫,丝绸般的流云和如血的日晖,将一个人在沙漠的行程营造得肃穆、决绝而又悲壮。
P132 灿如黄金:有个姑娘叫多琴
多琴这才笑了,随手又端起一碗酒,伸过来,与我的酒碗猛然相撞。飞溅出来的酒水弹跳起来,透过阳光,闪着晶莹的光亮,悄然落地。这一天,我蓦然发现——喝酒的女孩子很美,比那些在阁楼里望月拈花,随风寄情的女孩子更美。
P142 古日乃的青草马背
远远望去,清晨的古目乃草原,微风摇动的众多青草犹如涟漪的湖泊,飞行的白色大鸟和祁连山的苍鹰如舞如电,蓝天上的白色云彩犹如光芒照耀的鱼鳞。我不禁惊呼——在黄沙汹涌,沙尘暴连续不断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竟然还有一片如此美丽和丰厚的草原。
P150 在沙漠的九种感觉
我时常一个人,站在寂寥苍茫的沙漠边沿,望着远处匍匐无际的瀚海,从这一端到遥远的另一端。橘黄或黑色的地平线上,始终漾着一些生动的景象——白发鹤颜的老者,抑或集体裸体奔走的美丽女子。那么大的沙漠,人间的疆场和地狱,从人间最低处,一直伸向灰黄色的天堂,寂然如梦,苍老、悲怆。
P174 嘉峪关:有生命就有遗存
在传说中的雁鸣石前,我拣起一块石头,使劲敲了敲,也没有听到类似的大雁鸣声。在嘉峪关西边的戈壁上骑马——老了的马,没有脾气的马,我一直想让它飞腾起来,而它总是慢吞吞地,干燥的蹄子敲着卵石,在阳光下汗流浃背。我有些怜悯,人对牲畜的奴役有时候残酷得过于直接。
P184 旧情事与塔尔寺
我想,悟道的人总是聪慧的,而他们的那种聪慧往往表现为愚笨,与世俗的完全相反。得道的路漫长艰辛,却可在一瞬间忽略。佛陀乃智慧,几乎每个凡俗人都有,只是,我们太过注重,太过执着,太过自陷入与愿进入,少了不,也少了要;少了热,也少了不热,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生互灭。
P194 低窝铺:与费尔南多·佩索阿同行
一个人站在荒凉路口,有风吹过来,仰头的天空一贯的高和蓝。打开《惶然录》,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是:“属于我的正在消失。”这句话让我猛然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一时之间,思绪荒芜。它似乎暗合了我为数不多的单独旅行——从忧伤开始,往往无从结束。
P202 敦煌:佛光下的俗世生活
对于张大干、于右任、陈寅恪、常书鸿等人而言,敦煌是良知、艺术乃至灵魂;对于段文杰、樊锦诗等人,敦煌是责任和使命;而在一批批外来游客的内心,则不过是一些散落的先民遗迹和文明显影;对于当地人而言,敦煌则是能够为自己的世俗生活带来实际利益的家乡。当一批批的游客来到又离开,敦煌依旧,守卫者仍在,生存者仍在,作为人类的和内心的、世俗的和灵魂的敦煌仍存。
P214 莫高窟:从神灵到众生
宗教的无上威严和清净无为,使得凡俗的人,甚至挥舞马刀、杀人无算的将军,也从内心感到惊惧和崇敬。宗教的力量可以让苦难变得有意义,让杀戮和败坏稍作迟疑,甚至望而却步——似乎如此,宗教才成为一种信仰,让尤其注重现实利益的人们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应有的慰藉,在现世生活中得到具体真实的回报。
P224 流沙上的城堡
像她这样的人,行为单一却古怪难言,与当下的俗世生活和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富有的人在酷寒荒僻之地挥金如土,用重复的劳作实现艰难的梦想。漂亮的建筑,堆放的书籍,悬挂的油画,在沙漠种树—这乌托邦、悲壮的行为、高尚的徒劳之举和得不偿失—距离人类精英思想和圣者襟怀仅一步之遥。
P236 我生活的地方,我看到的景象
月光把巴丹吉林照成天堂,把黑色戈壁幻化成海市蜃楼。头顶青天,在夏天的细风中抽烟,喝啤酒;在寂静中听到蜥蜴奔跑及沙鸡的咯咯声。晚上,一个人躺在房间,看小跳鼠在地面蹦来跳去,这是只给我一个人观赏的舞蹈。我会笑出声来。可笑声没落,小跳鼠就仓惶逃走了。我沮丧,看着落满细尘的窗帘,久久不愿翻身。
P246 每段旅行都是自我放逐的人生片段(代后记)
从起初被美景美事美人所震撼与吸引,到切不过如此匆匆别过,这种过程,肉身的挪移变得无足轻重甚至百无聊赖,内心的感觉和精神的折射才是每个旅行者最想要的。其实,每一次旅行,都是自我放逐和自我收回的一种纯精神活动,而身体,只是唯一可以借助的工具而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