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现代:近代中国历史书写的重构
¥
51.04
7.1折
¥
7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 黄克武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货号 A2
上书时间 2024-12-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作者
黄克武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01
版次
1
ISBN
9787220119347
定价
72.00元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2页
字数
2300千字
【内容简介】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学界逐渐反思以西方为中心的范式,不再以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现代性”当作唯yi的、普遍的生活模式,进而提出以中国为中心,探索现代性的他种可能。在此理念之下,中国现代性不但是一个现实的生活处境,有其内在的发展理路,也是中西历史、文化交融互释之产物。本书以此为轴心,从典范转移到具体个案,反省近三十年来的近代中国史学研究。全书收编论文16篇,由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典范转移、中外学界研究状况的反省,以及几本中英文史学著作的书评等集结而成,分为典范转移、晚清史的检讨、民国史的反省等三个部分。以著作与议题作为切入点,本书通过观察历史研究的思路如何转变,学者如何各显神通拓展新局面,期待由此产生出新问题与新方法,为近代中国史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黄克武,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研究领域为清末民国思想史、政治史与明清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1994)、《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1998)、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2008)、《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2010)、《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2013)、《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2016)、《顾孟余的清高: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可能》(2020)等;并编有《画中有话:近代中国的视觉表述与文化构图》(200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与王建朗合编,2016)等十余部著作。
【目录】
典范转移 “现代”观念之源起与历史研究的本土反思…………………… 003 前 言 ……………………………………………………………… 003 近代中国“现代”概念之起源 …………………………………… 005 现代化研究范式的建立 …………………………………………… 012 多元现代性的反思 ………………………………………………… 019 结 语 ……………………………………………………………… 025 从“文明”论述到“文化”论述:清末民初中国思想界的 一个重要转折……………………………………………………… 027 前 言 ……………………………………………………………… 027 “文明”与“文明史” …………………………………………… 031 “文化”与“文化史” …………………………………………… 036 文明、文化与科玄论战 …………………………………………… 044 结 论 ……………………………………………………………… 047 翻译、启蒙与中国现代性………………………………………… 049 前 言 ……………………………………………………………… 049 翻译研究的两种取径 ……………………………………………… 051 广告与翻译 ………………………………………………………… 053 翻译与启蒙:鲁迅 ………………………………………………… 059 翻译与启蒙:梁启超 ……………………………………………… 061 翻译与启蒙:严复与新观念、新语汇的译介 …………………… 063 结 语 ……………………………………………………………… 068 从“士大夫”“士绅”到“地方精英”:二十世纪 西方汉学界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领导阶层之研究……………… 070 前 言 ……………………………………………………………… 070 “东方专制论”下的国家代理人 ………………………………… 073 艾伯华与士绅社会理论的建立 …………………………………… 075 对于明清士绅角色的辩论 ………………………………………… 076 施坚雅的理论架构与区域研究的兴起 …………………………… 078 “孔飞力学派”与地方精英典范的形成 ………………………… 079 Esherick、Rankin与地方精英典范的建立 ………………………… 082 世俗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085 前 言 ……………………………………………………………… 086 何谓世俗化? ……………………………………………………… 088 世俗化概念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 094 结 语 ……………………………………………………………… 104 建立史学典范的一个努力:论余英时《史学评论》 “代发刊辞”……………………………………………………… 106 晚清史的反省 经世文编与中国近代经世思想研究……………………………… 125 前 言 ……………………………………………………………… 125 “经世文编”简介 ………………………………………………… 127 “经世文编”思想内涵之分析 …………………………………… 135 研究方法的反省 …………………………………………………… 142 研究展望 …………………………………………………………… 145 清代考证学的渊源──民初以来研究成果之评介……………… 147 评介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1738—1801)》……………… 169 评柯文著《历史中的三个基调:作为事件、经验 与神话的义和团》………………………………………………… 182 前言:著述背景 …………………………………………………… 182 理论架构 …………………………………………………………… 188 实例展演 …………………………………………………………… 193 反省与评估 ………………………………………………………… 198 文格德与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论《一个骑士在中国》……… 206 评潘英著《革命与立宪》………………………………………… 214 民国史之检讨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 223 序 言 ……………………………………………………………… 224 思想动员:辛亥革命的思想根源 ………………………………… 225 革命党与立宪派共造共和大业 …………………………………… 232 辛亥革命的意义:代结论 ………………………………………… 237 评刘禾著《跨越语际的实践:1900至1937年间 中国的文学、民族国家文化与被翻译的现代性》……………… 238 胡适档案与胡适研究……………………………………………… 251 前 言 ……………………………………………………………… 251 胡适纪念馆藏档案简介 …………………………………………… 256 穿透迷雾:如何利用胡适档案从事胡适研究 …………………… 264 以胡适档案解决问题的一个案例:陈之迈致胡适函 …………… 271 结 论 ……………………………………………………………… 277 记忆、认同与口述历史…………………………………………… 279 前言:众声喧哗的历史场景 ……………………………………… 279 口述历史所面临的困难 …………………………………………… 281 口述访问工作的社会面向 ………………………………………… 283 集体记忆理论对口述工作之启示 ………………………………… 284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之干扰 ……………………………………… 286 口述记录之挑战:从语言到文字 ………………………………… 287 结 语 ……………………………………………………………… 29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