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艺术研究
¥
46.47
8.9折
¥
5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卜登科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卜登科 著
-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0543108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0页
-
字数
10千字
-
丛书
美术学博士文丛
- 【内容简介】
-
《李可染艺术研究》下篇结合李可染的生活背景、师承关系以及交游环境去考察这一境界产生的必然性,是李可染境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再者,在研究李可染的美学境界的发展历程中,笔者同时结合了他的画法演进过程,尤其是章法,同时涉及了部分笔法、墨法及造型等相关问题,原因是,画法既是技法,同时又是一种形式语言,是审美境界充分表达的基石。并且,笔者从技法角度人手,在实践层面上诠释李可染美学境界升华与画法演进之间的促动、互动关系,即画法对审美境界充分表达所承载的作用,这是下篇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李可染的意境营造体现了一个时代集群的审美取向,有着鲜明的时代感。但是,时代感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标签”,也不是对社会思潮的简单应和,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需要指出的是,在意境追求同时,尚需守住“文脉”——一种既随着时代语境变迁而发展,又不失传统精髓的文化特质。可以说,李可染的审美指向,对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提供了诸多启示,它不仅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象征,也是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结合的成功范例。当然,我们提倡艺术的多样化,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思想体现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在当代社会,这种理想仍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必须赋予新的精神内涵。艺术既是“游于心”的依托,也是“游于艺”的载体,在新的时代,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要突出当代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李可染的审美指向无疑是当代人“游于心”与“游于艺”的平衡点。从当前与未来中国画发展走向来看,这种境界的建构还只是一个开端,如何拓展它,是当代人和后来人的重要课题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李可染不同时期的作品,从笔墨语言和图式风格出发,阐释李可染墨法演变与李可染审美境界升华的历程,是解读和凸显李可染艺术创作理念与创作技法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切入点,也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研究李可染艺术的重要途径。
李可染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总结过去,更在于启示当代,昭示未来。当代对李可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无论从美学意义还是从技法层面上看,对李可染的艺术研究都有继续深入的必要,也有无限发掘的可能。这会促使我们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艺术创作的价值评判标准保持清醒的认识,对把握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个性精神内涵有着指导意义。
- 【目录】
-
上篇李可染墨法研究
上篇导论有关李可染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李可染墨法溯源
第一节墨法源流
第二节中国匦改良运动对墨法的影响
第三节科学信念与李可染墨法的形成
余论
第二章李可染的墨法与笔法
第一节李可染笔法与墨法关系总论
第二节皴法中的墨法
第三节擦法中的墨法
第四节点染法中的墨法
余论
第三章李可染的积墨
第一节李可染积墨法渊源
第二节李可染积墨法特色之一:“揉墨法”
第三节李可染积墨法特色之二:“带有光色因素的积墨法”
第四节李可染积墨与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余论
第四章李可染墨法的文化含义
第一节以墨法与西画争表现力
第二节“八五”新潮与墨法的传统回归
第三节李可染的墨法与传统
第四节李可染墨法的文化本质
余论
结语
下篇李可染美学境界研究
下篇导论李可染的审美境界论析与界定
第一章李可染美学境界渊源
第一节家世与启蒙
第二节交游与人际环境
第三节师承
第二章李可染美学境界的升华与画法演进
第一节“境”对画法的促动——造境
第二节“意”与画法的互动——写境
第三章李可染美学境界的当代启示与前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