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的内涵及实现策略研究: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为视角
¥
57.77
7.3折
¥
7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龙卫球 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6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龙卫球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2431775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6页
-
字数
288千字
- 【内容简介】
-
人类历史上历经了三次教育革命:历史早期,在家庭、族群、部落中“向他人学习”构成了首次教育革命。第二次教育革命与人类文明社会的形成有关,新兴文明的复杂性呼唤一种更为系统的教育形式,于是人类迎来了以学校为标志的“制度化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以“大众化教育”为特征,教育资源不再为某些特殊阶层所独有,而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就是技术发展,从早期的印刷技术到近现代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都是与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内涵密切相关的技术方式。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体现。但以智慧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却被认为不会如同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继续嵌入第三次教育革命的体系之中,而是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新一轮教育革命,也就是“第四次教育革命”。
言及第四次教育革命的特征,人们较为容易想到的是学科交叉,但实际上学科交叉在第三次教育革命中已经开始显现,而非第四次教育革命所独有的。我们认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核心特征是智慧时代的人类教育。相应地,法学教育需要在“适应”与“回应”两个层面上展开思考并作出安排。“适应”是指法学教育要顺应时代大势,拥抱和融入前沿科技发展,在教育内容交叉化和教育方式信息化两个维度上深入探索。“回应”则涉及高科技大潮之下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主导性问题,法学教育在结构上应以“人的教育”为核心带领,建构相应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与具体课程。基于这样的理解,探索立德树人导向下高科技时代法学教育的框架逻辑,亦应沿循“适应”与“回应”两条线索展开:一方面,“回应”高科技时代智慧化、数字化给人类自身意义相关价值判断带来的挑战,突出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体系结构中的独立性和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适应”高科技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教学体系的各个层面(通识教学、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增强交叉元素。
- 【作者简介】
-
龙卫球,江西吉水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美富布莱特学者。民法典立法专家,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合同编”召集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工信部法律顾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咨询专家、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网新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科协“科技组织与科技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著有《民法总论》《法学的日常思维》《法学的自觉》《民商法转型与再现代化》等。
- 【目录】
-
上篇 导向内涵
第一章 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第二章 立德树人的内涵
第三章 立德树人与法学本科人才培养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思政教学改革
第五章 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简析
第六章 立德树人与公益实践
第七章 立德树人与学风建设
第八章 立德树人与培养效果评价
下篇 实施策略
第九章 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教育――以北航法学教育改革为个案
第十章 新发展理念下北航二十年法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第十一章 法学专业实习的“北航模式”:锥形立体结构支撑
第十二章 “强基础、重交叉”――对标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办好新时代一流法学教育
第十三章 美国案例教学视域下法学本科教学方式之改革
第十四章 日本法学本科教育的特色
第十五章 慕课(MOOC)时代的通识教育
第十六章 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与启示
第十七章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报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