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
¥
31.09
9.7折
¥
3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忻平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忻平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6-12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2418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3页
-
字数
465千字
- 【内容简介】
-
现代化概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遽现代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在1927--1937年的上海表现得十分典型。现代化造就了上海城市与都市文明,也塑造了具有现代城市人格的一代上海人,改变与重建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在诸如人口、人格、社会、收入、消费、建筑、语言、民俗、衣食住行乃至物化、人文环境等各层面上,都显示了与时代同构共进、多远趋新的特征。这一切,构成一幅现代上海都市世俗生态画卷,也深刻地推动了上海历史的前进,奠定了上海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其中,尤以结合中国国情带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变异文化,成为上海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致命弱点,又使得转型社会中的上海人人格及其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势差的二元结构与发展轨迹。这表明,上海人与上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有赖于国家独立与整个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完成。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上海寻找诠释“现代中国缩影”的一把锁钥。这不仅需要对人与生活有关的各层面、各领域的实证研究,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分析与理论架构。过去的得失成败与经验教训,无疑会对今天具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忻 平:男,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研究室主任。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民俗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对中国现代历史、上海史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90篇。主要著作有《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2000年以来的学术成果:
(1)"'七七卢沟桥事变'的预言",《中国书报刊博览》,2001年7月。
(2)"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3)"乡村社会整合中的异趣",《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 【目录】
-
序
前言
楔子 上海人的一日——1936.5.21
导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历史全息运动与社会历史的全息研究观
一 历史·社会史·全息社会生活史
二 城市化与现代化
三 20-30年代上海城市现代化模式与特征
第一章 人口:现代上海文明的载体与动力
第一节 移民:上海人的主体
第二节 人口的诸种构成与上海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从职业构成看20-30年代上海人口的现代属性
第二章 一体化社会结构之透视
第一节 上海社会结构分层研究之一
第二节 上海社会结构分层研究之二
第三节 政治整合与社会整合:一体同构的社会中心体与社会成员
第三章 上海人社会人格形成及特征分析
第一节 社会化:上海人现代人格塑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
第二节 一个特殊的社会群落:上海人社会人格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多重复合的次属关系与“两面人”
第四章 新型生活方式透视:工资、物价与消费
第一节 工资:一种迥异于旧的分配形式与谋生回报
第二节 物价与收入:上海人生活水平状况
第三节 3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水平与状况的一个调查及分析
第四节 消费:从生存本能向个性解放与自我价值体现的质的飞跃
第五章 物化环境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城市基础建设与市民生活
第二节 人·建筑·空间·文脉
第六章 时代投影下的新型都市文化生活
第一节 商业化、多元化、大众化:20-30年代上海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
第二节 上海变异民俗文化之研究
第三节 语言与生活:急遽递嬗变异的上海方言
第七章 共谐中的异趋
第一节 价值观:两极对峙与走向
第二节 无奈与抗拒:转型社会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社会边缘化与社会病态
结束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