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教育的转型研究
¥
67.31
7.6折
¥
8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徐湘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17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湘荷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7302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地理教材的历史嬗变为视角,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梳理了工业文明视域下浅层环境教育的贡献、特征和局限,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进而构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整体、双向、三位一体”的深层环境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教育的对象。
- 【作者简介】
-
徐湘荷,女,山东冠县人。教育学博士,聊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比较教育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项。在本专业CSSCI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三篇论文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 【目录】
-
第一章 风起云涌的环境教育运动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产生背景
一 生态恶化问题的凸显
二 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的迷失
第二节 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 环境教育的始基
二 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工业文明视域下浅层环境教育的贡献、特点及其局限
第一节 工业文明视域下浅层环境教育的贡献
一 框架结构的演变:越来越被可持续发展原则所统领
二 内容的演变:和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次)逐渐增加
三 呈现方式的演变: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节 工业文明视域下浅层环境教育的特征及局限
一 浅层环境教育的特征
二 浅层环境教育的局限
第三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深层环境教育对工业化理论预设的批判
一 机械论的世界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二 科技理性至上观
三 视个人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会观
四 消费至上的幸福观
五 反传统的传统观
第二节 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理论假设
一 世界观:从机械论到有机论,从人类中心论到共生论
二 知识观:从客观到情境,否定理性知识的优位性
三 人性观:从社会性到生态性
四 社会观:从个人主义到共生的生态网络
五 意义感:从物质的累积到个人的成熟和对社区生活的参与
第四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整体、双向、三位一体”深层环境教育模式(上)——形上反思
第一节 以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来反思当前的学校教育
一 技术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分
二 以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反思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深层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态人”
一 工业文明视域下学校教育培养的“经济人”批判
二 深层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态人”
第三节 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 共生取向
二 可持续发展取向
三 健康消费取向
四 幸福取向
五 多样化取向
六 本土化取向
第四节 深层环境教育的教育研究
一 环境教育研究的冲突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二 环境教育研究的多元化阶段(21世纪以后)
第五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整体、双向、三位一体”深层环境教育模式(下)——形下构建
第一节 学校环境教育
一 理念:环境问题的根源何在
二 方法论:实证性、批判性和形式性的方法论
三 教学方式:本土化的专题课程和户外生活相结合
第二节 家庭教育
一 树立家庭生态保护意识
二 践行“5R”家庭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节 社区教育
一 积极宣传,发挥社区环境教育的教化功能
二 广泛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结语 特点及尚未解决的难题
一 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特点
二 尚未解决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地理教材的历史嬗变为视角,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法、
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梳理了工业文明视域下浅层环境教育的贡献、特征和局限,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深层环境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进而构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整体、双向、三位一体”的深层环境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教育的对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