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革时代的哲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变革时代的哲学

39.25 7.0折 56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伟平 著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15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伟平 著
  •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219103562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7页
  • 字数 290千字
【内容简介】

一个半世纪前,李鸿章等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晚清以来的中国,今天,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亘古未有的。从世界大格局看,冷战结束后,历史并未像福山所说的那样真的“终结”,而是进入了“后冷战时代”;从文明的演进来看,我们正迎来一个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的“生态时代”,“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正发生巨变,“后工业”的“信息社会”“智能社会”正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正迈入“全球化时代”……时代、社会的大变革不是可以假装看不见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它的总特征到底发生了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它又是以怎样的形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高扬哲学反思、批判的精神,进行彻底、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为新时代、新社会贡献智慧,也为时代变迁中惊惶失措、无所适从的人们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作者简介】


 

孙伟平  1966年生于湖南常德,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价值论、伦理学、社会历史观和文化问题研究,著有《事实与价值》《价值哲学方法论》《伦理学之后》《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等,发表论文300多篇。

 


【目录】


导论 变革时代的“时代精神”
一、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二、人类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三、通过创新推进哲学的时代化
篇 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讲 哲学:时代精神的
一、哲学是什么?二、哲学是“科学”?
三、“哲学是哲学史”四、哲学之“是”与“应该”五、哲学的素养与境界
第二讲 洞悉价值世界的奥秘
一、价值究竟是什么?二、事物的价值
三、人的价值四、价值的主体五、价值的客观与
第三讲 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一、“拟科学”的哲学面临困境二、哲学的价值维度重新进入视野三、生活实践中价值问题的突显四、简要的结论
第四讲 价值论如何“改变”哲学
一、从中国价值论兴起谈起二、价值论与认识论的学术差异三、价值论对哲学的实质改变
第五讲 作为价值哲学的马克思哲学
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意蕴二、马克思价值哲学的主题三、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二篇 信息时代的哲学思
第六讲 信息科技、互联网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科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范式二、信息技术范式与信息社会的来临三、作为新型技术社会形态的信息社会
第七讲 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何以可能?
二、信息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内容三、以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建构信息社会
第八讲 知识经济:机遇与挑战
一、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二、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三、所有权与剥削问题四、“数字鸿沟”与新的社会等五、新的社会盾与社会分裂
第九讲 信息社会的伦理反思
一、信息伦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二、信息时代面临的伦理挑战三、信息伦理建设的基本方略
第十讲 信息时代人的新机遇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基础二、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三、等发展的可能
四、自主发展的新空间五、对人自身的重构与塑造
第十一讲 信息时代人的新异化
一、作为工具的技术对人的异化二、新经济对人的排斥与异化三、政治上“被边缘化”、纵四、虚拟交往与人际交往的新异化五、网瘾:一种新的心理疾患
第三篇 立足时代的哲学实践
第十二讲 创建当代“中国价值”
一、为什么要创建当代“中国价值”二、当代中国价值观转型的特点与趋势三、当代“中国价值”建设的可能路径
第十三讲 当代中国道德亟待重建
一、道德与老人一起“摔倒了”二、启动社会系统工程“扶老人”三、以建设的姿态“扶道德”
第十四讲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价值观
一、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特质和现实意义
二、近代以来关于东亚价值观的认知变化
三、全球化时代东亚价值观的综合创新
第十五讲 多样与跨交流
一、多样及其意义二、坚持主权,弘扬民族三、跨交流、对话与合作四、“文明的”不可避?
第十六讲 后时代呼唤生态文明
一、扬弃偏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二、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三、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第十七讲 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转折二、哲学的进步与中国的发展三、当代中国的“顶层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创建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