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

36.68 2.4折 150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运华、张功成、刘春成 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12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运华、张功成、刘春成 著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2194826
  • 定价 1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0.5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构造学瓶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及成藏动力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提出了中国近海存在两个不同特征的油气带:靠近陆地为内含油带,远离陆地为外含气带。内含油带位于陆壳上,地温低戚盆早,为占新一始新世湖相断陷盆地,水生生物为生烃母质,生油为主;外含气带位于洋一陆过渡壳上,地壳薄、地温高、成盆晚,为始新渐新世海相坳陷盆地,高等植物是主要生烃母质,生气为主。内含油带大油田围绕古湖泊中心分布,外含气带大气田沿古海岸平原分布。
  《中国近海两个油气带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可供从事油气勘探工作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两个油气带构造特征
第一节两个油气带构造类型及形成机制
一、构造背景
二、构造形成机制
三、盆地类型
第二节两个油气带构造演化
一、内含油带构造演化
二、外含气带构造演化
第三节两个油气带构造特征
一、内含油带构造特征
二、外含气带构造特征

第二章两个油气带沉积特征
第一节内含油带沉积特征
一、内含油带地层
二、内含油带沉积体系
第二节外含气带沉积特征
一、外含气带地层
二、外含气带沉积体系

第三章两个油气带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内含油带湖相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一、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研究
第二节外含气带海陆过渡相、海相烃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一、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源研究

第四章两个油气带油气藏特征
第一节内含油带油藏类型及特征
一、披覆背斜油藏
二、逆牵引背斜油藏
三、断鼻油藏
四、断块油藏
五、岩性油藏
六、生物礁油藏
七、潜山油藏
第二节外含气带气藏类型及特征
一、底辟背斜气藏
二、披覆背斜气藏
三、挤压背斜气藏
四、断块气藏
五、断鼻气藏
六、岩性气藏

第五章两个油气带成藏主控因素
第一节欠补偿沉积的湖相烃源岩控制了大油田的分布
一、石油分布不均匀,只有部分凹陷为富烃凹陷
二、富烃凹陷的形成条件
三、富烃凹陷控制了大——中型油田的分布
第二节海相三角洲平原煤系烃源岩决定了大气田的位置
一、“源控论”起源于湖相生油体系,也适用于海相生气体系
二、优质生油岩分布于中-深湖相,优质气源岩形成于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外含气带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均与大型海相三角洲伴
第三节凹陷的储盖及运移条件决定了大油田的位置
一、大油田分布于凹陷内——凹陷富集型
二、大油田分布于凸起上——凸起富集型
三、凹陷内及凸起上都有大油田——平均富集型
第四节地层一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
一、大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决定了凹陷内油气主运移方向
二、地层断层组合模式决定了油气富集部位
第五节汇油面积的大小决定了油藏规模
一、在理论与实践中,汇油面积常常被忽略
二、面向富烃凹陷的凸起上的大构造汇油面积大,易形成大油田
三、富烃凹陷长轴方向两端的大构造汇油面积小,不易形成大油田
四、相邻的相似构造,汇油面积不同油气富集程度显著不同

第六章两个油气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第一节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一、中一深湖相烃源岩识别
二、煤系烃源岩识别
第二节高精度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
一、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
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三、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
第三节复杂断裂解释技术
一、超地震道数据分析技术
二、基于局部结构熵的断层检测技术

第七章两个油气带勘探实践
第一节富烃凹陷特征及分类
一、富烃凹陷内涵及判别标准
二、富油凹陷特征与形成条件
三、富气凹陷特征与形成条件
第二节内含油带勘探实践
一、已证实富油凹陷
二、潜在富油凹陷
第三节外含气带勘探实践
一、已证实富气凹陷
二、潜在富气凹陷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