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

保正版,少许笔记,按图快速发货,品相按图免争议,能拍就有,正版请放心购买,加厚包装,支持代购。

183.7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右柜1

上书时间2023-04-0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
  •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35776198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2页
  • 字数 5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内容简介】
  《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理论,包括理、法、方、药、经络、穴位;中编是中医各科概要,涵盖内、外、妇、儿、伤、喉、针灸、按摩、护理等科;下编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四部中医典籍概述,作为进一步钻研各个中医经典著作的桥梁读物。附录特地沦述医德的重要性。《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中医学概论》整体内容有其系统性,但各章亦有其独立性。适合中医初学者和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学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名家云集,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培养并诞生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目录】
上篇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发展源流
二、中医基本学说

第二章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三、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第三章人与自然
一、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二、地土方宜对人体的影响
三、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功能
四、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第四章脏象
一、五脏六腑
二、奇恒之府

第五章经络
一、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的作用
三、十二经脉
四、奇经八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五络脉
八、经络系统的体现

第六章预防
一、未病的预防
二、已病的防止

第七章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三、不内外因

第八章证候分类
一、六经病证
二、营卫气血和三焦的病证
三、五脏六腑的病证

第九章诊法
一、八纲
二、四诊
2口、鼻、齿
3舌和苔
4四肢
5皮肤
(二)闻诊
1音声
2气味
(三)问诊
1问诊注意点
2病案记录
(四)切诊
1脉诊
2触诊

第十章治疗法则
一、内服药物疗法
二、外治法

第十一章药物
一、药物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药物的来源
三、药物的定名
四、药物的性能
五、药物的一般运用
六、药物的采集炮制与贮藏
七、剂量
八、药物的分类

第十二章方剂
一、方剂组成的法则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三、方剂的分类
四、方药剂型的种类
五、方剂药味的多寡
六、古代方剂的衡量
七、各类方剂的简要介绍

中篇
第一章妇科概要
一、引言
二、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三、女子的生理特点
四、妇科的范围
五、妇科治法
六、附方

第二章儿科概要
一、引言
二、儿科的发展概况
三、儿科疾病
四、儿科诊断
五、儿科治法
六、保育
七、附方

第三章外科概要
一、引言
二、外科的发展概况
三、外科的范围
四、外科病因
五、外科的分类
六、外科诊断
七、外科治法
八、附方

第四章伤科概要
一、引言
二、伤科的发展概况
三、伤科的范围
四、伤科的病原
五、伤科的诊断
六、伤科治疗大法
七、伤科的护理
八、附方

第五章喉科概要
一、引言
二、喉科的发展概况
三、喉科的范围
四、喉病的分类
五、喉病的诊断
附:十六绝症
六、喉病的治法
七、喉病的护理
八、喉病的预防
九、附方

第六章针灸概要
一、引言
二、针灸的发展概况
三、经络和腧穴
四、刺灸法
五、治疗

第七章按摩概要
一、引言
二、按摩的发展概况
三、基本手法
四、部位分类、穴位操作及主治作用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注意事项

第八章护理
一、引言
二、精神方面
三、气候方面
四、饮食方面
五、起居方面
六、给药(主要是汤剂)

下篇
第一章内经概述
一、引言
二、《素问》提要
三、《灵枢》提要

第二章伤寒概述
一、引言
二、伤寒的涵义
三、六经的意义
四、六经证治概要及其相互关系
五、六经传变
六、合病与并病
七、八纲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八、治疗原则
九、表里兼病的治疗规律

第三章金匮概述
一、引言
二、内容提要
三、结语

第四章温病概述
一、引言
二、温病学说的成长
三、一般常见的温病
四、温病的辨证纲领——三焦和卫气营血
五、温病的诊断方法
六、温病的治疗

附录
一、体表部位名称简释
二、医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