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关照
¥
8
1.9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丹誉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货号Y-A42
上书时间2022-09-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丹誉 著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0872740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77页
-
字数
235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史明鉴,以廉政为宣传点和落脚点,通过历史故事、教训来警示今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照历史,关照现实,鉴前世之兴衰,当今之得失。
- 【作者简介】
-
誉,新闻宣传工作者,传统学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中国纪检监察报“丹青引”“星河灿烂”专栏主持人,中宣部党建网“大v专栏”“网络锐评”专栏作家,干部学国学网公众号作者,列头条“青云计划”榜单。长期致力于以融媒体传播中华传统廉政。
精彩内容:
仁,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 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悌”,以及对大自然的包容,成为“仁”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人特有的家国天下情怀,一直在影响当世,感召后人。 2500多年前,孔子的这种情怀使他毕生致力于弘扬自己开创的儒家学说,因此成为中国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回到故乡鲁国修订儒家经典“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与弟子很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很为有名的经典――论语。 在这部的经典中,集中体现了孔子学说的很高理想境界和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论语记录:“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可见,“仁”的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孔子的思想既是时代现实需要的产物,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他提出的“仁”是继承古代圣贤尧舜二王和周公等人的很好思想而形成。 舜幼年丧母,父亲续弦并为舜生下同父异母的弟弟象。继母特别忌恨舜,几次想谋害他。父亲知道后,决心休掉这个恶毒的女人。舜却跪下哭求父亲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亲妈,如果您休了继母,弟弟象和我一样也失去了亲妈父亲、继母和弟弟都为舜的真诚所感动。此后,舜更加孝顺父亲、继母,爱护弟弟。舜以孝道闻名于世,后来,接受了尧帝的禅让,成为一代明君。 商汤出巡,见到百姓在野外围猎时,从四个方向张开罗网,并且高喊祝词,希望天下所有的野兽都能进入他们的罗网,从而成为他们囊中的猎物。商汤感叹:不能过度捕杀!于是制止围猎,并让大家撤去了三个方向的罗网。 从舜帝的孝道,到商汤的感叹,无不体现出关怀天与人的爱心。这些被孔子继承发扬成为“仁”,尤其是以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睇”,以及对大自然的包容,作为“仁”的核心思想。 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出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是孔子将“仁”变成政治主张的深刻结。而他在这方面的具体实践也有史册的记载:当权者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消除盗,孔子则回答:“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这种设身处地、换位思的“仁”,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次,孔子在深山,遇到一名妇女在哭祭被老虎吃掉的亲人。孔子问明缘由,才知道这位妇女一家人是为了躲避家乡苛刻的,才逃入虎患猖獗的深山。孔子因此得出了“苛政猛于虎”的重要思想,是后世仁政的思想渊源。 这些闪光思想,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孔子也因此被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 “仁”的内涵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情怀。 在孔子之后的两百年,儒家学说的又一集大成的思想家――孟子横空出世。“孔成仁,孟取义。”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有名的“仁政”。他提出了“善论”,作为仁政的理论基础,只要通过不断学“人皆可以为尧舜”,把古代的民本思想发挥为“民贵君轻”的理论。 儒家另一部与论语齐名的经典孟子,记录了孟子这一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把孔子的“仁”由原来对于从血缘关系向外延伸到个体人的关怀,推广到对天下人的关怀。孟子因此获得了与“至圣”孔子并列的“亚圣”称号。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一位叫董仲舒的儒生在给汉武大帝上奏的对策中,围绕“仁”这个传统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近期新理论。他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作为处理人伦关系的原则,为当时和后世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的贡献。p35
- 【目录】
-
序
春节过后,接到陕西乡党誉的历史随笔选集《历史的关照》书稿,沉甸甸共68篇,23万多字。因眼睛不好,只能随手翻翻,却不知不觉从头至尾看完。心头不觉泛起了春水般的涟漪。
次见丹誉,是2015年夏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次研讨会上。2018年由我主编《中国当代具实力作家散文选》(十卷本),正好是丹誉担任责任编辑。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开始关注这个后生。
起初,我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他写的文章。后来看到好几个报刊上都发表他的历史随笔。2015—2017年,《中国纪检监察报》连续三年给他同时开设了两个专栏“丹青引”和“星河灿烂”。中宣部党建网为他开了“大v专栏”“网络锐评”两个专栏。报、报、光明报、学时报、新华文摘、红旗文摘等多家媒体也连续发表和转载他的作品。其中《道光帝的那碗面片儿汤》被“学小组”公众号等转发;《当代新闻出版业更需要工匠精神》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头条发表(2016年5月3);特别是今年3月,他的《“不忘初心”源于自信》和《西柏坡前话“赶”》两篇稿件被中宣部“学强国”学台连续转发,受到读者的。
此外,我也关注到他在和头条上都开设账号发布文章。“丹誉谭古”原创的文章,单帖阅读量高达42万+,单阅读量高达38万+,头条“丹语录”原创文章单帖568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他的历史随笔让更多人受益,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来,他也因此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以及部委、央企开办讲座讲授传统。
丹誉的历史随笔为何受到读者青睐?
首先,他的文章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文章为时而作的规律。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大战略。如何借鉴中国古代廉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丹誉历史随笔的主要方向。《唐代官场的“两面人”》紧扣提出反对“两面人”的政治要求,从唐代历选取了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两面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他们的丑恶嘴脸,讲述他们的卑劣行径,进而分析他们对当时官场政治生态的严重危害,后揭示他们的可耻下场。书记主持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后,作者从“宽容失败”的政治生态,追溯“刀伤锦”的历史渊源,纵横捭阖,娓娓道来,写成了《从“刀伤锦”到“宽容失败”》。
其次,丹誉随笔善于从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入手,剖析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针对不少想为子孙留下丰厚家产而走上贪腐的严重问题,作者从历的清官贤相说起:诸葛亮的《遗表》谈他临终“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仅以《诫子书》告诫子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汉代太傅疏广退休回乡后,将自己丰厚的养和贵重器物分给乡亲,而不给子孙。他还对人说:“我为子孙置办家产会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子孙有本事,我再给他们财产,会消磨他们志气;子孙没有本事,我再给他们财产,会帮助他们犯错误。”盛唐名相张嘉贞终生不置产业,对不理解他的人说:“我贵为将相,不必为衣食发愁,但若犯罪田产再多都会一无所有。朝中费尽心机为子孙占那么多田产,都变为不肖子弟腐化的本钱。”从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中,结出历代名臣虽然没有为子孙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却为子孙传下了清白家风,这种无价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家族,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者正是这样在浩渺如烟的史海中,探索历史的轨迹,为今人和后人提供历史的关照和镜鉴。
后,作者能够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对比中得出科学结论。《“贪官”李林甫的精神压力有多大》一文,讲述李林甫家居“重关复壁”“夜数移床”,外出“宰相驺从之盛,自林甫始”。从李林甫外表光彩照人起笔,剖析到他内心则如临大敌、惶恐不可终;从他喜欢弄权误国,写到他本蜜腹剑;从他生前位极人臣、荣宠绝世,写到他死后身败名裂。《奢华嫁妆与宰相之死》中,作者巧妙选择了杨收和裴坦这对儿女亲家,因对待新婚子女那份奢华嫁妆截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他们相反的人生成败,终产生这种必然结局,从中折出勤俭清廉纳福,骄奢逸招祸的朴素哲理。《“钻钱眼”与“自在军”》《何必“徒烦牛足》则是同一人,原本可以名垂青史,但因贪得无厌而转化为反面人物,本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苏武到于什门》一文,则是将这两位有相似经历的人物,用翔实的时间、数据、地位、作用、结局、影响等进行全方位比较,得出强烈反差,使读者通过作品获得忠奸分明、善恶必报的启示,产生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撼。
文而无质,行之不远。质而无文,行之不久。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直事核,文质彬彬。这些前人的审美经验,应该可以看作历史随笔写作的不二法则。可以看出,丹誉是把这些古训奉为圭臬,并朝这个目标努力的。只要潜心向学,辛勤耕耘,他的文章,必然会迈上新的境界,这是足可期待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