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现为弥勒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硬精装,1987.10一版一印,843页,弥勒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汉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居住于此而得名。)
弥勒市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汉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居住于此而得名。
¥
158
八品
仅1件
作者云南省弥勒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10
版次1
印刷时间1987-10
印次1
印数8.3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页数843页
字数1200千字
上书时间2023-0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最后四页下部靠近地脚处有破损,内页正常,不影响阅读
- 商品描述
-
弥勒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地处东经103°04′—103°49′、北纬 23°50′—24°39′之间。 [3] 截至2022年10月,弥勒市面积4004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9个镇、2个乡。 [1] [13] 弥勒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髯翁西路136号。 [15] 2021年末,弥勒市户籍总人口为55.32万人。 [8]
弥勒汉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居住于此而得名。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弥勒县,2013年3月撤县设市。 [1] 弥勒市是“接轨滇中、连接两广”重要枢纽,是“出境入海、辐射东盟”的重要节点。境内煤炭储藏量达19亿吨,果、蔬、药、花种类繁多,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种植面积66万亩,是云南重要的食品药品原料产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太平湖、东风韵、可邑、红河水乡4个省级特色小镇已成为全域旅游新窗口。 [1]
2021年,弥勒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1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8.53亿元,同比增长1.8%。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
弥勒市新貌
弥勒市新貌
西汉时,弥勒境东北部为同并县地,西南部为律高县地,分属牂牁郡和益州郡。 [3]
蜀汉时,同并称修云,后称味县,属建宁郡,律高属兴古郡。 [3]
南北朝时期,境内为西爨地,隶属南宁州。 [3]
唐朝初年,称泉麻县,隶属郎州。天宝年间后,归属南诏。
大理国时期,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所据,隶属石城郡(郡治在今曲靖)。 [3]
元朝初年,弥勒部隶属落万户府(今石林)。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千户总,隶属广西路(今泸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置弥勒州,始设土知州。 [3]
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土设流,隶属广西府(今泸西)。正德十六年(1521年),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属省都司。 [3]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弥勒州改称弥勒县,隶属广西直属州(今泸西)。 [3]
民国二年(1913年),隶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隶省。 [3]
1953年,成立弥勒县彝族自治区(县级),隶属宜良专区。1954年7月,划归蒙自专区。1956年12月,建弥勒彝族自治区(县级)。1957年11月,划规新成立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县名撤销复称弥勒县。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 [3]
行政区划编辑 播报
区划沿革
2003年9月,原弥东镇撤并入弥阳镇。 [3]
2006年 3月,原卫泸乡撤并入弥阳镇。 [3]
2010年末,全县行政区划为弥阳镇、竹园镇、朋普镇、新哨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等10个镇、2个乡。 [3]
2011年7月,云南省国营弥勒东风农场实行管理属地化改革,下划弥勒县人民政府,成立弥勒县东风农场管理局。 [3]
2021年2月22日,撤销弥阳镇,设立弥阳街道,以原弥阳镇行政区域为弥阳街道行政区域。 [2]
2022年9月30日,弥阳街道析置为弥阳街道、太平街道、福城街道3个街道。 [21]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弥勒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乡:弥阳街道、太平街道、福城街道、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朋普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 [13] 弥勒市人民政府驻弥阳街道髯翁西路136号。 [15]
地理环境编辑 播报
位置境域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与泸西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毗邻,西与建水县、玉溪市华宁县隔南盘江相望,南连开远市,北接昆明市宜良县和石林彝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县境南北长约80千米,东西宽约50千米,土地总面积4004平方千米。历史文化编辑 播报
地名由来
宋大理时,境内为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所据。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置弥勒州。 [3]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
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云南省弥勒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细跳月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山一带,在弥勒市彝族阿细人聚居的村寨及泸西、陆良等地广泛流传。阿细跳月参加者少则十几人,多则上千人,多在祭祀、节日、盛典时表演,具有很强的自发性、自娱性和群众性。 [19]
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
风景名胜编辑 播报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弥勒市虹溪镇,距弥勒县城28千米,白龙洞全长1500多米,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宫、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灵芝斜塔等多个神奇景观、10多个厅堂,100多个景点。 [6]
东风韵艺术小镇
东风韵艺术小镇
东风韵艺术小镇
东风韵艺术小镇,位于弥勒市区南10千米处,始建于2014年,景区涵盖生态农业、艺术文化、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产业,包括薰衣草庄园(薰衣草主题公园和薰衣草服务展示中心)、葡萄酒庄园、艺术家庄园、玫瑰庄园、百合庄园、森林公园、湖滨湿地、静谧溪谷、农副旅游产品加工基地等,是一个集高端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 [14]
锦屏后海
锦屏后海
锦屏后海
锦屏后海,位于锦屏山后,并以“海”字延伸弥勒佛包容之意,故取名“锦屏后海”。锦屏后海规划用地1171.32亩,建设用地约363.9亩,总建筑面积约43800平方米,有湖区景观、民俗风情体验街、湿地疗养度假区、文化艺术展示中心、休闲度假酒店、面山有机特色茶庄、禅茶养生馆、乡村客栈、游客体验和服务中心等设施。 [7]
著名人物编辑 播报
弥勒市著名人物
古代
杨绳武、孙髯。 [4]
近代
王炽、宋文溥、刘荣显、张士明、孔庆溢、何现龙、朱家璧、李荣兴、徐晃、吴子谦、张迎年、童绍尧、马士金、张冲。 [4]
当代
梁刚、罗旭、熊秉明。 [4]
荣誉称号编辑 播报
2019年1月25日,弥勒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16] 同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2] 同年11月18日,弥勒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3]
2020年5月14日,弥勒市被认定为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7]
2021年1月19日,弥勒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9] 同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