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中国古典文学丛书,2003.9一版2011.12十印447页4图,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张草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资深翻译家,从事俄语翻译。)

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50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纳兰性德 著 张草纫 笺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1-12

印次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447页

字数350千字

上书时间2021-06-11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三胜(2004.4一版一印,270页,80图,仅印3千册,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三胜(2004.4一版一印,270页,80图,仅印3千册,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境内有250多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动遗迹。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 ¥68.00
忆南征(修订本)(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回忆录,王震为本书封面题字,1983.10京二版二印,6图,附《八路军南下支队行军路线略图》229页)
忆南征(修订本)(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回忆录,王震为本书封面题字,1983.10京二版二印,6图,附《八路军南下支队行军路线略图》229页) ¥45.00
梅(长篇小说,《南国烽烟》的姊妹篇,插图本,主要描写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部队北上抗日,赣粤边游击队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饱含浓郁的山乡风味。1981.8一版一印,506页,插图4页,汪晓曙插图)
梅(长篇小说,《南国烽烟》的姊妹篇,插图本,主要描写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部队北上抗日,赣粤边游击队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发生的动人故事,饱含浓郁的山乡风味。1981.8一版一印,506页,插图4页,汪晓曙插图) ¥58.00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美丽的敦煌(1997.10二版,1999.9三印,28图,324页,)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美丽的敦煌(1997.10二版,1999.9三印,28图,324页,) ¥45.00
我的父亲韩复榘(2013.4京一版京一印,210图,384页,本书由民国军阀韩复榘次子韩子华(原名韩嗣烺)口述,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韩复榘,如实记录韩的个人生活,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及后人对韩的评价等)
我的父亲韩复榘(2013.4京一版京一印,210图,384页,本书由民国军阀韩复榘次子韩子华(原名韩嗣烺)口述,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韩复榘,如实记录韩的个人生活,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及后人对韩的评价等) ¥98.00
《新周刊》口述史(2004.8出版,192页,《新周刊》8年庆,包括杂志主编封新城写的前言和新旧员工的78篇回忆文章)
《新周刊》口述史(2004.8出版,192页,《新周刊》8年庆,包括杂志主编封新城写的前言和新旧员工的78篇回忆文章) ¥45.00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4期12月下总第312期(2022.12出版,135页,封面故事:东方天际线:中式大屋顶营造之美。包括《屋脊组合:屋顶的身份密码》《皇宫寺庙的几何中心 点缀园林的傲世孤峰》《檐上瓦:身兼实用功能与考古价值》《脊兽:阅读建筑的精彩注脚》《斗拱:开启古建之门的一把钥匙》《天花与藻井:古建筑的室内乾坤》《集古建精华于一身的中国牌楼》《中式屋顶在东亚的“延长线”》等13篇)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4期12月下总第312期(2022.12出版,135页,封面故事:东方天际线:中式大屋顶营造之美。包括《屋脊组合:屋顶的身份密码》《皇宫寺庙的几何中心 点缀园林的傲世孤峰》《檐上瓦:身兼实用功能与考古价值》《脊兽:阅读建筑的精彩注脚》《斗拱:开启古建之门的一把钥匙》《天花与藻井:古建筑的室内乾坤》《集古建精华于一身的中国牌楼》《中式屋顶在东亚的“延长线”》等13篇) ¥45.00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1期11月上总第309期(2022.11出版,136页,封面故事:中国动画百年。包括《动画前传:皮影戏与木偶戏》《1922年:中国动画的“生日”》《中国动画的抗日救亡呐喊》《〈神笔〉和〈骄傲的将军〉开山立派》《〈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的革命史诗》《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电视动画时代的“造星”计划》《转型中的90年代国产动画》《当秦汉三国遭遇3D制作》等14篇)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1期11月上总第309期(2022.11出版,136页,封面故事:中国动画百年。包括《动画前传:皮影戏与木偶戏》《1922年:中国动画的“生日”》《中国动画的抗日救亡呐喊》《〈神笔〉和〈骄傲的将军〉开山立派》《〈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的革命史诗》《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电视动画时代的“造星”计划》《转型中的90年代国产动画》《当秦汉三国遭遇3D制作》等14篇) ¥45.00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3期12月上总第311期(2022.12出版,136页,封面故事:中国奇幻文学:从《山海经》到《故事新编》。包括《初试啼声:中国神话的早期面貌》《〈列仙传〉与〈神仙传〉开启新神话》《〈搜神记〉:打开六朝想象力的大门》《传奇与变文:唐代奇幻文学的双子星》《〈酉阳杂俎〉中的唐朝异闻录》《〈太平广记〉:小说家之渊海》《想象奇绝的〈封神演义〉》等18篇)
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23期12月上总第311期(2022.12出版,136页,封面故事:中国奇幻文学:从《山海经》到《故事新编》。包括《初试啼声:中国神话的早期面貌》《〈列仙传〉与〈神仙传〉开启新神话》《〈搜神记〉:打开六朝想象力的大门》《传奇与变文:唐代奇幻文学的双子星》《〈酉阳杂俎〉中的唐朝异闻录》《〈太平广记〉:小说家之渊海》《想象奇绝的〈封神演义〉》等18篇) ¥45.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人物生平编辑 语音
早年时期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生于京师,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3]  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4]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5] 
寄情诗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6]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7] 
主要影响编辑 语音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诗词作品壁纸
纳兰性德诗词作品壁纸(19张)
纳兰性德不追求功名,非常爱好填词,他在《虞美人·为梁汾赋》写道: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黄庭坚)自招秦七(秦观)共泥犁。 [14]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
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书法成就
纳兰性德蝶恋花毛笔书法
纳兰性德蝶恋花毛笔书法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
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曾耗资四十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英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
文学特点
物性观照
纳兰性德手迹
纳兰性德手迹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8]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予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
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
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
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
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9] 
纳兰性德词
纳兰性德词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喻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出淤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之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
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
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
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纳兰容若的画像
纳兰容若的画像(7张)
又如《长相思》一词:“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历史评价编辑 语音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漫画形象
纳兰性德漫画形象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陈廷焯: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只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只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4] 
近代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10] 
轶事典故编辑 语音
纳兰与红楼梦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8]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确凿,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纳兰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10] 
纳兰与曹雪芹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洲贵族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汉学带入满清皇朝。从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还著文《曹司空手植树记》。
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监视江南文人举动,并为朝廷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不一样,但目的与归宿却是一样,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10] 
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家不但是地道的满洲贵族,从血缘上与王朝有着复杂关系。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属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曹寅当过皇帝侍读(同学),曹寅的女儿又是礼亲王五世外孙、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 [11]  。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达六七十年。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皇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纳兰家与曹家不但在王朝关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祖上都是从龙入关的老资格,并在清王朝定鼎华夏后发迹。两个家族都有一定文化传统,注重文化建设。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己曾领衔主编过一批清初的大部头书籍。他对自家子弟的文化进修、发展尽了心力。儿孙中有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还有喜读书、善藏书的孙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辽阳驻军的游击衔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孙均是文才出众,并乐于广交天下名士的官员。他们的祖上虽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过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势下,较早地顺应这个趋势,完成了这个转变。诗书传家,崇文重礼。
两个家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辉煌,都是“诗书簪缨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职抄家的厄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把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与家族盛衰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纳兰,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深深影响着他们家族的命运。他们家族内部的矛盾发展,家势的炎凉,也微缩、反映了王朝的兴衰。它们互为影响,互为观照。明珠与大多数封建官吏一样,由于权势渐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营私、贪财纳贿覆辄,被御史参劾,遭撤职抄家的处分。他的府邸家园被另一个佞臣巨贪和珅看中,据为己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载,却被告挪用资财,出现亏空被撤职查抄,其织造之职被另一个叫隋赫德的贪官接替。这种陈陈相因并非以良继莠,正是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果。他们两家都曾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权力斗争,属于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党。纳兰性德大弟揆叙因在立储问题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职。雍正更是穷治政敌,降谕在揆叙墓碑上铲去旧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阴险揆叙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为立储问题与皇八子、皇九子结为同党,被雍正恶之,一除为快。因在江宁织造衙门旁万寿庵发现曹家为允禟收藏铸造的铜狮子,找着把柄削职为民,充军发配,一捋到底。两个家族同样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尽历了荣辱盛衰的轮回。
纳兰性德本人虽然没有象晚些时候的曹雪芹那样,亲历家道衰败。但他的婚姻、事业好景不长,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预示着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盛宴必散”的规律。应该看到,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纳兰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正是他们家族史的社会意义所在。 [7] 
就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个人品格来比较,也有许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过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础。纳兰性德在主编《通志堂经解》时,就把凡读书、索引、见闻俱记录在册,以后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可见博学之一斑。一首《望海楼·宝珠洞》把视野内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千古苍桑一并道来,信息量大,跨度大,内涵丰富。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质现象作正确的描述与艺术的表达。竟可以与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关描写一并参照阅读、欣赏。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艺,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书籍。另外还擅长书画、诗词。这些在他的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都一一展现。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同属风雅之流,脱俗之士,但对朋友却有情有义。纳兰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兰、姜宸英、高士奇、顾贞观等著名学者文士,并倾力营救身陷绝地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身虽富贵,但不恋官场,不贪功名,甚至想摆脱世俗纠缠,做闲云野鹤。曹雪芹则有诗友敦敏、敦诚、张宜泉等,更有神秘的“脂砚斋”、弘晓等知音。他乐于帮贫济困,据说他在“鬻画维生”“绳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济孤寡”,收养双目失明的老妪白媪,作风筝谱教盲人于叔度谋生之术。曹雪芹曾谢绝好友敦敏的推荐,不入宫谋职。 [6] 
他们之间确有许多极其相似之处和几乎能重叠套合的家世经历。无怪相隔不久,又与纳兰家结为“亲家”的乾隆,看过《红楼梦》后,一口咬定所写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牵强、索隐,认定明府为大观园;明珠纳兰父子即贾政、宝玉等等不一枚举。且不管这类说法有否根据,有否意义,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确太多,而且在纳兰之后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对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变故毫无知晓,加之个人的亲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源流,使《红楼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更大的涵盖性。 [5] 
主要作品编辑 语音
市面上的纳兰词集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 张秉戍笺注
《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草纫笺注
《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叶嘉莹主编 张秉戍笺注
《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草纫笺注
《纳兰性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
《纳兰的词》华侨出版社 何雅苓笺注
《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冯统一 赵秀亭笺校
《纳兰词》燕山出版社
《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单行本)
《纳兰词》浙江古籍出版社
《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西风吹梦》(纳兰性德 项鸿祚 蒋春霖合集) 岳麓书社2002年
人际关系编辑 语音
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同年,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爱新觉罗氏成婚。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