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
¥
18.5
9.3折
¥
2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杨海明,周静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12830
出版时间200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1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0元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
定价:20.00元
作者:杨海明,周静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301112830
字数:228000
页码:2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汉语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之一就是由原来偏重于静态研究转而为偏重于动态研究。所谓动态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联系历史的发展来研究汉语语法,这属于"历时动态";也可以注重于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变化,这属于"交际动态";也可以倾向于现时语言现象的社区变异、地域变异和功能变异,这属于"共时动态"。其实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语法研究时,需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观念:即把语言,包括语法,看作是一种永远在变化、不断在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开放式的系统。在历时和共时这个坐标上,语言永远处在运动的态势之中。我们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基本观念,才不会对语言的种种变化现象感到惊讶,才有可能洞察语言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书是语言学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专著,内容涉及多角度审视、全球化中的汉语、改革开放中的汉语、性状与程度的扩散、动宾结构的发展、被动陈述的发展等,适合汉语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序言自序章 多角度审视 节 审视汉语 一、汉语的现状 二、现代汉语的地域 三、典型的母语人群 四、非典型的母语人群 第二节 审视认知 一、认识认知 二、基于认知的语言学 三、动因与原则竞争 四、审视解释 第三节 审视汉语及其生存环境 一、强势语言与一般语言 二、语言差异 三、认识汉语 四、当今的“新异”汉语 第四节 审视发展 一、常态与非常态 二、变化的典型与非典型 三、发展的大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全球化中的汉语 节 相关认识 一、对社会发展与研究倾向的认识 二、汉语的文本与对汉语特点的认识 三、汉语的演变与动因认识 第二节 汉语原则与动因的发展变化 一、一般倾向 二、表述的凸显与焦点变化 三、结构冲突与结果 第三节 汉语结构与网络 一、运动中的汉语 二、网络中的汉语 三、如何看网语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改革开放中的汉语 节 汉语多视角观察 一、半个世纪的汉语 二、汉语在海外 第二节 汉语文艺体文本 一、现代白话文与汉语文本 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本 第三节 政论体与科技体文本 一、政论体文本 二、科技体文本 第四节 汉语的新闻体文本 一、社会与语言 二、媒体与全球华语 第五节 汉语变化归因 一、历史的发展 二、社会的开放 三、城市的作用 四、信息结构改变语言结构 五、媒体与网络 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 性状与程度的扩散 节 性状与信息结构 一、信息溢出归因 二、名词的性状义 第二节 发展演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 二、“程度 抽象名词” 三、“程度 指人名词” 四、“程度 物质名词” 五、“程度 处所名词” 六、性状与形式化 第三节 性状程度泛化与居中倾向 一、中庸倾向与“很中产” 二、解读“中产”性状” 三、“很中产”评价义溢出 四、程度泛化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性状程度泛化的认知解读” 一、“程度 名”性状义泛化 二、认知动因 三、信息结构与动因竞争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 动宾结构的发展 节 动宾结构的扩容 一、动宾结构的特点 二、动宾结构的变化 三、“动名1名2”结构 第二节 动宾的语义结构 一、动宾匹配与语义 二、“动名1名2”中的语义结构 三、语用基础 第三节 相关解释 一、语言内部原因 二、语言外部原因 三、动名1名2结构扩大归因 四、认知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 被动陈述的发展 节 被动陈述 一、被动陈述的构成 二、“被”的功能 三、被动与语义特征 第二节 被字句的构成与层级 一、“被~”格式 二、被字句的构成原则 第三节 被动的动态发展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 二、被动的隐喻 三、被字句的语义层级 四、被字句的多样化 第四节 认知解释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 二、各种解释 三、精细化与概约化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 指称的发展变化 节 指称构成 一、指称与强度 二、指称与信息 三、指称密度与指称赋值 第二节 语篇衔接中的指称匹配与强度 一、指称的匹配 二、同指竞争与信息重建 三、指称的5种匹配 第三节 指称的发展 一、指称的发展变化 二、指称密度与赋值的认知解释 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 时间表述的缺位与补位 节 “X以来”的缺位 一、“X以来”中X的构成 二、“X以来”中X的缺位与动态演变 第二节 强调动程表达的补位 一、时间与过程 二、“长期”与“一直” 三、“长期以来”与“一直以来”的交融 四、认知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