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小说与知识分子关系:以日本明治末期小说为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记者、小说与知识分子关系:以日本明治末期小说为中心

29.61 5.1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西峰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5912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06-19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记者、小说与知识分子关系:以日本明治末期小说为中心
定价:58.0元
作者:高西峰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1725912
字数:167000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记者、小说与知识分子关系——以日本明治末期小说为中心》所关注的是日本明治末期的小说作品中的“新闻记者”形象,试图通过对新闻记者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分析,探讨同时代在报社供职的文学家主体与其描写的新闻记者形象客体之间的关系,解析明治新闻出版机构、制度与文学创作者以及他们所塑造的新闻记者形象之间的关系,阐述作为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之一的新闻记者失败、消极、虚无、软弱的人生存在和他们有思想无行动的生存态度。这一论述视角在国内日本近代文学研究中是全新的,对于深入研究日本近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无疑很为有益。
内容提要
《记者、小说与知识分子关系》选取了五部明治末期的日本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创作者从写作者转变为新闻记者的意义进行了考察分析,对作为小说背景的明治新闻出版业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且,对日本明治四十年代小说作品中的新闻记者形象塑造的特点进行了中肯的分析评价。  全书从知识分子定义、文学家与新闻传媒的关系、文学作品中的新闻记者形象、近代报社的发生与新闻记者由来及状况、作品中的新闻记者与创作者的新闻记者关系等多个方面,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日本明治末期小说作品中的作为近代知识分子的新闻记者形象的特征,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创作者与小说中新闻记者形象的关系,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角度和丰富的研究资料。 
目录
前言绪论 节 知识分子问题  一、知识分子的定义  二、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  三、新闻记者类型知识分子 第二节 先行研究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方法与意义章 文学家与新闻记者 节 新闻记者的定义 第二节 从文学家到新闻记者 第三节 明治四十年代的新闻出版业第二章 败北的生活者 节 失败的实业家——以作品《流浪》分析为例  一、“立身出世”的时代风潮  二、《流浪》的创作背景  三、“立身出世”的幻影 第二节 消极的生活者——以作品《尘埃》分析为例  一、《尘埃》的创作背景  二、消极的生活者  三、正宗白鸟的主体意识第三章 弱者的二重生活 节 现实生活中的二重生活 第二节 思想和实践意义的二重生活 第三节 知识分子的虚无倾向  一、现实生活中的虚无主义者  二、虚无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 第四节 作家的主体意识第四章 败德的新闻记者 节 平冈的人格变化与夏目漱石的新闻记者观  一、夏目漱石的新闻意识  二、“高等游民”与社会劳动者  三、转职后平冈的人格变化  四、代助与三千代的爱情 第二节 新闻记者蔑视观成因第五章 新闻记者形象形成原因分析 节 新闻记者类型知识分子的特质 第二节 新闻记者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闭塞的时代现状  二、作家的主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索引
作者介绍
高西峰,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赴日本法政大学访问,长期从事日本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截止目前,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序言
日本近代小说中描写了各种职业的知识分子。从明治初期官吏所代表的“使用型知识分子”到思想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再到精神独立的“高等游民”,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及作家的创作意识。明治四十年代,自然主义文学盛行,具有新闻记者体验的作家,创作了反映记者生活的小说作品。就当时的社会风潮而言,记者和从事写作的人,或者可以说记者和作家还处于未分化状态。在大众传媒还不发达的明治时期,作家多通过报纸这个媒介,进行自我宣传,并进行文学创作。任职于东京朝日报社的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人就是此类作家的代表。明治末期是新闻出版业的巨大转换期,不论在报纸的经营策略上,还是在读者层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知识分子也因后援者变为新闻出版业,而陷入最大的危机。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知识分子创作的文学形态相关联,作为文学问题,值得深入考察。  本文在比较宽泛意义上使用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指具有一定学识和教养的人。当谈及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问题时,通常涉及到作家和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两个层面,在本文中,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作家的主体意识。本文在充分借鉴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新的解读。本文并非不同时期作品中新闻记者这类知识分子的简单的社会学意义的类比,而是试图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出作家的主体意识。在文本的选择上,本文选取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正宗白鸟的《尘埃》、岩野泡鸣的《流浪》、还有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以及石川啄木的《我们的一伙儿和他》。虽然研究对象限定在明治四十年代,但为了兼顾研究的连续性,本文在论述中对大正时期广津和郎的《神经病时代》也将有所涉及。  本书在结构的安排上,呈现递进关系。首先,就文学家与新闻记者的关系以及明治四十年代新闻出版业做一简要论述,进而揭示文学家的生存现状。紧接着以作品《流浪》和《尘埃》分析为例,来揭示作为败北的生活者的新闻记者形象。在闭塞的社会现状下,知识分子身心备受折磨。《我们的一伙儿和他》和《神经病时代》中的主人公,行动和思想相背离,实际上在践行着弱者的二重生活。除却新闻记者的自身生活状态外,外界的思潮及偏见都使得他们处境更加艰难。而夏目漱石就是在《从此以后》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败德的新闻记者形象。从生活及精神层面对明治末期的各类新闻记者形象进行研究,不仅能了解知识分子所处的闭塞时代,更有助阐明作家的主体意识。在明确新闻记者这一类型知识分子的特质基础上,与教师、学生等类型的知识分子进行比较,更能明确新闻记者与作家的关系。最后,本文从新闻记者的形成、当时的社会思潮等层面来分析新闻记者的特质。相信通过研究明治末期的新闻记者形象,必能丰富知识分子类型化研究,更能进一步阐明日本近代小说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