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与重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思与重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

13.13 1.9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联进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5639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6页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6-19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反思与重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
定价:68元
作者:田联进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1725639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反思与重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是作者田联博士进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和教学一线的研究成果,田博士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比较等领域的研究,前后写了很多非常有分量的高等教育制度方面的文章,直击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势必会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制的重构与变革。
内容提要
自本世纪以来,对高等教育制度的研究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国内呈现出研究热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或引擎,另一个原因是制度本身影响着事物的发展进程及方向。反思与重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关系在于:一是大学内部关系的调整在于实现高校与师生的共同利益;二是高校各种力量的平衡在于形成平等的关系;三是相关程序与制度在于保障师生的权益。在高等教育制度的重构过程中,制度无疑是重要的,制度决定着人们从事高等教育时所表现的观念和行为,更应该意识到,人在制度中的作用与价值,人与制度始终存在着互动,存在着双向建构:制度决定、影响、规范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反过来,人们新的观念和行为创造新的制度,建构新的规范。
目录

作者介绍
田联进,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博士,擅长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比较等领域的研究。1990年7月毕业于怀化学院物理专业、2007年6月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11年9月获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先后荣获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学人”、南京大学“研究生标兵”、四川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科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集体成果)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主持与主研的课题有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课题“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逻辑与原理的生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规划项目“大学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机制研究”等六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作有《现代高等教育内生性制度逻辑比较研究》载《江苏高教》、《论教授治学的回归》载《高校教育管理》、《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历史发展逻辑探寻》载《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运行体制的比较分析》载《当代教育科学》等十余篇。
序言
近年来,关于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讨论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溯其原因,这一倾向与企业界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提出的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列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学领域流行的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流行的新制度主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归根结底,则是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而使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的制度需求。
对于制度,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解释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辞海》缩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而有人则将其解释为“某种结构性安排”,或“一种资本形式”,或“对人类活动施加影响的权力和义务的集合”,等等。但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制度不外乎是一种“行为规则”,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某种规范性和一定约束力,可以抑制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保证人们行为的合法性、适宜性、有序性和连续性,从而有效地协调人们的行动,建立起人们之间的某种信任,创立起可预测的社会活动秩序。基于制度的功能,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经济增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制度可以保护个人自由领域,避免或缓和冲突,增进劳动和知识的分工,因此而促进经济发展;不仅如此,甚至人类的生存和繁荣也完全依赖于良好的制度和支撑这些制度的基本人类价值。
近十多年来,伴同着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多方面的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型阶段跨入大众化阶段进而向后大众化阶段发展的“华丽转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数倍,城市中如同雨后春笋般钻出一座座蔚为壮观的现代化大学校园。然而,另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逆向而行的“大学行政化”倾向,高校中日益增长的浮躁习气和难以遏制的学术腐败现象等,却又给这种华丽转身的光鲜外衣烙下了许多丑陋的污痕。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怪圈?追究问题的根源,最终往往会归结到现行高等教育制度的缺陷或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缺失,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制度问题的高度关注,从而带来了一股对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问题的研究热情。
田联进博士的这本研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问题的论著,就其研究动因而言,和不少研究该问题的学者一样,都出于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现实问题的严肃审视和构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热切愿望;然而,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着力点上,却都有其独辟蹊径之处。
一般来说,研究制度问题,可以有三种分析角度,一是历史—因素分析,即着重探讨该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影响、决定其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件有哪些?二是功能—结构分析,即着重探讨该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何?它与其他制度之间有何关系?其内在结构如何?其核心或基本成分是什么?三是规范—现实分析,即着重分析目前该制度运行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和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解决存在问题或如何进行新的制度设计?而本书作者则力求综合运用这三种分析角度和历史制度主义、结构制度主义和理性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在论著的前半部分,一方面从历史—因素分析的角度,回溯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历史过程,并从中寻求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的影响要素和逻辑力量。另一方面,则从功能—结构分析的角度,解析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最核心最基本的成分和相关的支撑体系。在论著后半部分,作者转向现实–规范分析的角度,着重探析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现实存在的某些问题和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所必经的途径。

这三重分析角度形成了论著的三个着力点:
着力点之一是“制度逻辑”,即高等制度制度生成和演进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或主导因素。作者通过对英国、德国和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历史的探源和比较,归纳出“传统型”、“政府型”和“移植型”三种高等教育的制度逻辑,揭示了在不同政治背景、社会因素和文化环境下高等教育制度演进的不同路径,并从中阐明了富有活力的高等教育制度所共具的内生性特点,因为即便是美国的“移植型”高等教育制度逻辑,也总是始终交融着内化的过程和包含着丰富的独创性。
着力点之二是“大学内核”。作者从高等教育制度逻辑的分析中揭示出一种现象——尽管三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制度逻辑展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坚持大学的学术自治制度上却呈现出最大的一致性。作者从这种共性中寻求到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核,即作为现代大学之魂的独立批判精神和作为现代大学根本制度的大学自治制度。这两者一是在精神层面上,一是在制度层面上,但却共同构成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所不可分割的内核,因为一定的制度是以一定的基本价值为基础的,内生性的大学自治制度是奠立在学术独立的价值观念之上的,而大学的独立批判精神也需要大学的自治制度相维系。
着力点之三是“权力关系”。权力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管理上的支配力量,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权力是“力量不对称或不平等时形成的力量差异”,“是使行为发生变化的能力”。由此可见,制度既然作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某种规范性和一定约束力的规则,作为“对人类活动施加影响的权力和义务的集合”,就必然渗透了一定的权力关系;制度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实际上也取决于其所含权力关系的合理性和适宜性。从制度中的这种特性出发,作者在探析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途径时,紧紧扣住“权力关系”,一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关系中的“政治性、官位性和依附性”,尖锐地批评了大学行政管理权力对教师学术自由权、教师民主管理权、教师职称晋升权等职业性权利,对学生入学资格权、学籍权、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获得权等受教育权及其他诸多权益的侵害;并从历史政治因素的影响、学术共同体的不成熟、大学中强势组织与弱势组织的不对称、组织间缺乏契合、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人员缺乏自律以及权力缺乏规制与权利缺乏救济制度等诸多层次,揭示了导致这种侵害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则分析了高等教育外部权力关系中的“集权性、计划性和强制性”,揭示了那种“强政府与弱高校”的二元不对称格局对大学的自主、自治和多样性的损害。而针对高等教育内外权力关系都存在的失衡问题,作者则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中的两个关键性选择,即高校内部权力关系的平衡关键在于形成各方面的民主平等关系,外部权力关系的平衡关键则在于“由政府——学校二元格局向政府——学校——社会中介组织三元格局转变”。
通过三重分析和这些着力点,作者在这本论著中,不仅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视野里,对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进行了从历史到现实的扫描,从精神内核到外部功能的透视,而且把对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认识聚焦到对其本质特征的解析上,把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任务也集中到对其基本矛盾关系的处理上。这对于高等教育制度问题的理论研究,是颇具创新意义的一种尝试;而对于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工作实践,无疑也可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由于作者选择的是一种带有“宏大叙事”性的论题,论著内容的宏丰远远超出上述的几个着力点,在其他内容中也不乏其独到之见,例如关于为实现对师生权利救济而建立高校内部师生申诉制度的论述。但另一方面,由于论题的宏大,也许在不少问题上,作者还只是站在研究的起点或走在研究的途中,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中的权力关系,涉及诸多方面和诸多矛盾,尽管作者已经作了不少论述,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高等教育领域不同权力场域的划界和权力的监督问题等。然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相信作者和我们的许多年轻学者会在新的研究起点上,作出更深入的研究,而走向更新的研究起点。
冒荣
2014年3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