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 不要教导
¥
11.61
4.0折
¥
28.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章梓茂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4923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08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8.8元
上书时间2024-06-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要引导 不要教导
定价:28.8元
作者:章梓茂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11714923
字数:120000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那就是—— 培养孩子是引导,而不是教导。 ——章梓茂 独生子女 素质培养 课程学习 升学压力 未来发展 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 家长如何通盘考虑?又如何具体引导? 一个大学教授与您分享25年的教子过程与经验 本书是作者25年来培养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以及深入思考的真实记录,涉及独生子女教育、起跑线、素质培养、课程学习、升学压力、未来发展等孩子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作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对孩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着独到而又切实可行的应对之道和解决方法。远观这个案例,我们看到这样一幅让无数父母艳羡的画面,貌似“放养”的女儿,成长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总是被轻易化解,而作者似乎并没太仔细地过问和管教。在这本坦诚而深情的书中,作者的生动叙述告诉了我们这一动人画面背后的另一面,他对女儿的培养教育可谓处处用心、细致设计。他对孩子高度关注,但慎言谨行,善于抓住时机悉心引导,用貌似“放养”,实则“深耕”“精耕”的方式,让小学初中时功课平平的女儿不但健康快乐成长,而且具备了坚韧、责任感、独立性和学习能力等等品质,并最终也获得的学业成绩。高考时女儿考入清华,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 给孩子被“放养”的感觉,而作者自己对孩子却是处处精心、高度关注、抓住时机、悉心引导,可谓是“深耕”、“精耕”。他对女儿的培养,也正是“的教育没有痕迹”这一教育理念的一个成功范例。
目录
引言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第一部分.学前幼儿1.初为人父的点点滴滴2.老人管孩子——爱有余严不足3.解决两大问题:自己吃饭自己玩耍4.兴趣班里没兴趣5.从小处着眼培养意志力第二部分 小小学生1.家庭教育分工明确2.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3.任何小事都是培养独立能力的机会4.定量供给制播种理财观念5.发生意外学会应急处理6.学会与人相处7.学会与大自然“玩”第三部分.初中阶段1.初中择校父母是关键2.骑车上学——给孩子成长的机会3.遵守规则而又机动灵活.4.起关键作用的作息时间表5.方式独特而省力的课业辅导6.遇难题培养自我钻研意识7.饭桌交流天然平台8.保护孩子隐私不是一句空话9.重视与学校的互动,与时俱进.10.如何做到令行禁止11.遇上挫折时要帮助孩子具体分析12.面对中考家长如何努力第四部分.高中生活1进入人大附中后的规划2两个暑假不同安排3.我这样处理“早恋”问题4.木桶理论高考秘诀5.我制定的高分策略6.成人礼仪令人感激7.填报志愿艰难抉择8.功夫在平时大考比放松9.意料之中喜出望外10.超级长假玩个疯癫第五部分.大学时代1.初入清华设置底线2.危险的叛逆3.父女一年多的对峙4.抓住时机结束冷战.5.引导孩子进行长远规划6.专项辅导争取保研7.如期毕业就业指导8.女大当嫁不做“圣女”后记.孩子,愿你继续走好未来的路!附录.女儿的话
作者介绍
章梓茂男,1957年生人,祖籍浙江萧山。1978年3月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历时12年完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学业。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故而学业优异;他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因材施教,因此深受学生欢迎。作为教师,他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予以关心;作为家长,他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学生一样来进行培养教育。在从教20余年的同时,他对女儿的培养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用貌似“放养”、实则“深耕”的方式,顺利把女儿送进清华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
序言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去年暑假,女儿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七年的学习生活。她从本科到硕士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的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理成章地就去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的P&G)。到现在已经在那里上班一年多了。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同事、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学生(已是小学、初中学生的家长)在一起时,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孩子成长的问题。大家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健康成长的女儿,经常要我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而在那样的场合,我说得更多的是我基本上“不管”,对孩子应该“散养”。这时候大家不是认为我说话不真诚,就是觉得我到了这时候已经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其实,我当然深知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只是究竟该怎么管、怎么帮,各有各的想法和办法。回忆总结起来,确实又觉得我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而我这样的管和帮,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不管”和“散养”。25年里,我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还是相当用心的,真是高度地关注她,尽力地帮助她,平时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既要注重各项细节,又要明确远期目标,不敢轻易造次。不是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切体会如实地与大家分享,只是各位家长的提问常常让我没有办法简单地如实回答。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基本国策所致,绝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当然现在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大都如此。这种“只有一个孩子”的状况,就好比有六个农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只给了他们一粒种子(孩子)。但要保证这颗种子能长成优质健康的苗,再经历风雨的洗礼,最后长出丰硕的果实,这也实在是一项艰难而又长期的工程。常言道:“独子难教,独柴难烧。”而美国“青少年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说过:“是独生子女,仅这一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一种病。”他指的是独生子女这一身份就意味着一种不正常和违反自然的关系。因为他们“独”,其父母和其他长辈就容易将他们放在一个独特的地位,稍有不慎,这棵幼苗就有可能旁逸斜出。虽然对六个成人来说,其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唯一的一个孩子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那真是用生命都难以承受之重啊!这就如同有六个农夫要共同育一棵独苗,虽然每个农夫各有各的经验,但有时候也会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导致争论不休,结果可能会耽误农时。但对一棵成长中的幼苗来说,施肥、除草、去虫、剪枝,可一样也耽误不得啊!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和系统的方案,大家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统一目标下,必须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作为一名长期以来一直在学校工作的教师——或者叫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当今的孩子教育问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孩子家长们所面临的困惑和焦虑,我忍不住拿起笔来,把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真实地记录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教师,教育孩子本身就是自己的一项职责。如果自己的这些点滴体会和心得,对当今正在培养、教育子女的年轻父母们能有所借鉴,那也算是尽了一个教师应尽的一点义务。在这里,我首先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我的孩子并不天生就怎么优秀。我也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能从清华大学毕业就算是成功的案例。第二、像我这样,家里有一个从国内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孩子的学生家长其实有很多。我的大多数同事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也都摸索了很多经验,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样十分健康。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有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遇到了各种问题。有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甚至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第三、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面对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状况,其实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是失败不起的,因为失败了就没有机会重头再来,而失败的原因又多得无法归纳。因此,借鉴一些所谓成功的案例,也许对年轻的父母们是一个很好的参照,能帮助他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捷径。现在,我女儿的学生时代已经结束。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完成了一件大事,也轻松了许多。此时此刻,出于一种责任和一个教师的职业使然,我确实觉得应该把自己25年来在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进行整理,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真心期望再和现在广大年轻的父母一起,进一步共同探索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能够在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下,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谨把此书献给我的岳母和妻子。感谢她们为女儿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也把此书作为结婚礼物,献给我的女儿。你的健康成长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让我们共同开始新的生活,去体验下一个阶段的人生历程吧!章梓茂2012年8月8日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