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哲学
¥
7.75
1.1折
¥
6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伟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3143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71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06-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新大众哲学
定价:68.00元
作者:王伟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6193143
字数:400000
页码:4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艾思奇在《如何研究哲学》中指出:“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呢?这问题现在解决了:因为从哲学的研究中,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世界观,这世界观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的根本方法。我们借此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变革自己的意识,更进而建立起健全的、合理的生活实践。”《新大众哲学》的诞生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新大众哲学》,力图准确判断和反映时代的新变化,进行新的哲学的分析;力图科学思考和回答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问题,赋予新的哲学的概括;力图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经验,作出新的哲学的概括;力图回应当代国内外流行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给予新的哲学的评判。可以说,《新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具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将哲学还给大众,让大众掌握哲学,《新大众哲学》与《大众哲学》一脉相承,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普通群众的中国梦插上哲学的翅膀。 n
内容提要
《新大众哲学》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论、人生观七个方面围绕新时代的新问题展开了哲学诠释。全书接续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风格——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的笔法、贴近大众的语言,通俗而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很好地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明,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 n
目录
目录 n n总论篇:学好哲学 终生受用 n插上哲学的翅膀,飞向自由的王国——哲学导论3 n一、为什么学哲学4 n二、哲学是什么6 n三、怎样学哲学用哲学13 n结语18 n与时偕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9 n一、以科学赢得尊重20 n二、以立场获得力量23 n三、用实践实现革命25 n四、因创新引领时代27 n结语29 n立足中国实际“说新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31 n一、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33 n二、自觉站在巨人肩上36 n三、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40 n四、真正成为大众的思想武器45 n结语47 n唯物论篇:反对主观唯心主义 n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唯物论总论51 n一、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大讨论51 n二、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54 n三、反对主观主义58 n结语66 n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论68 n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消失了吗68 n二、物质是运动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75 n三、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时空穿越可能吗79 n四、运动是有规律的——诸葛亮为什么能借来东风85 n结语88 n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意识论90 n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动物具有“高超智能”吗90 n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机大战”说明了什么96 n三、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加工厂”和“原材料” 100 n四、意识是社会意识——关于“狼孩”的故事104 n五、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大众哲人”艾思奇与《大众哲学》110 n结语113 n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观115 n一、自然观问题的重新提出——“美丽的香格里拉” 115 n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笛福与《鲁宾逊漂流记》121 n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温室效应和“哥本哈根会议” 127 n结语132 n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信息论134 n一、信息的功能与特点——“情报拯救了以色列” 134 n二、信息既源于物质但又不等于物质——“焚书坑儒”罪莫大焉140 n三、信息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蜻蜓低飞”是要告诉人们“天要下雨”的信息吗144 n四、信息与人的实践活动——虚拟实践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吗147 n五、网络社会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反映——虚拟时空并不虚无152 n结语156 n辩证法篇:照辩证法办事 n用辩证法看问题——辩证法总论161 n一、揭示事物最普遍规律的科学——老子《道德经》与辩证思维方式161 n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金融危机与全面的观点166 n三、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说与发展的观点169 n四、事物往往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变化的——都江堰、阿波罗登月与系统的观点173 n五、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发展的——曹操《龟虽寿》与过程的观点178 n结语182 n学会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184 n一、矛盾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周易》和阴阳两极对立统一说184 n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具体地分析具体的矛盾188 n三、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91 n四、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好”矛盾与“坏”矛盾之分197 n五、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战略策略199 n六、矛盾的精髓——公孙龙《白马论》的“离合”辩203 n结语207 n要把握适度原则——质量互变规律209 n一、既要认识事物的量与质,更要研究事物的度——汽会变水、水又会变冰209 n二、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促进事物质的飞跃——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庸俗进化论”与居维叶“突变论” 214 n三、要研究质量互变的特殊性——事物质变的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n218 n结语220 n新事物终究战胜旧事物——否定之否定规律222 n一、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胚对胚乳的否定、麦株对麦种的否定222 n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毛泽东妙论飞机起飞、飞行和降落229 n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231 n结语235 n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系统论237 n一、用整体观认识问题——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237 n二、以结构观点观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239 n三、从层次性出发分析事物——山外有山,天外有天242 n四、凭开放的眼光看世界——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244 n结语245 n把握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247 n一、反对形式主义——从文山会海看内容与形式247 n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怎样练就“火眼金睛” 251 n三、善于认识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话说蝴蝶效应与彩票中奖254 n四、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功261 n五、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中国梦”与“中国向何处去” 267 n结语273 n认识论篇: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n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论总论277 n一、实践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纸上谈兵,亡身祸国277 n二、人类认识的两个飞跃——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看人的认识过程284 n三、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过程“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 288 n四、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黑天鹅的启示290 n五、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295 n结语298 n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认识的秩序和过程300 n一、人类认识的个别与一般——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00 n二、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从小孩喊第一声“妈妈”说起307 n三、由认识一般再到认识个别——谈谈理论的指导作用310 n结语315 n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根本认识路线317 n一、一切真知灼见来自人民群众实践——小岗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317 n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 320 n三、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化为群众行动——怎样回答党校学员的一个问题 n326 n四、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以获取正确的认识——既不搞命令主义,也不搞尾巴主义331 n结语334 n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表述336 n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的简明概括——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其伟大作用看“两变”思想336 n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李贺诗句“少年心事当籋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343 n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 351 n结语354 n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356 n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到延安中央党校校训356 n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n364 n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品格——《易传》“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思想368 n四、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教训372 n结语375 n历史观篇: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 n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观总论379 n一、第一个伟大发现——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379 n二、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罗素悖论与旧历史观的认识难题383 n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从“灵魂不死”说起388 n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解开人类历史奥秘的金钥匙394 n五、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的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一场争论401 n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历史人民性的一场讨论407 n七、科学地说明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13 n结语421 n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424 n一、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逻各斯”与社会规律424 n二、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有机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429 n三、人类社会发展“最后动力的动力”——强大的古罗马帝国为什么衰亡了435 n四、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 443 n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风云际会的近代中国 n445 n结语451 n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利益论453 n一、利益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关于司马迁的利益观453 n二、利益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的利益难题458 n三、民生是高于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民谣《老天爷》到“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461 n四、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共产党人怎样对待利益问题464 n结语467 n原版后记469 n
作者介绍
王伟光,教授,哲学博士。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重量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代表作有《利益论》《社会矛盾论》《王伟光讲习录》《王伟光自选集》《哲林漫步》《社会主义通史》等。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