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13.84 3.5折 3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11536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1页

定价39元

上书时间2024-06-03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6111536
字数:
页码:271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将众多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分别置放在历史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史的链条中予以解剖,考证其独有的叙述特征与学术意义、历史渊源与影响。辨析束公开出版的文学史著的意义,比较同一文学史著不同版本之间的叙述差异,打捞曾被忽略的叙述内容、叙述方式及叙述评价,探究隐藏在共时性特征背后的文化政治学,归纳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在叙述内容、叙述声部与述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共时性特征与历时性演变规律,并比较大陆内外文学史家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目录
引言节 缘起与研究现状一 缘起二 研究现状三 既往研究的缺失与新的学术生长点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研究线索一 历史、文本、叙事二 话语立场、叙述声部及述史方式章 “新中国”文学史节 “新中国”形象塑造一 新的命名及策略二 新中国的形象化三 代文学史家的皈依第二节 “社论式”写作一 历史书写的在场性二 文本空间的单一性三 集体情绪的感召性第三节 逐渐激进的述史线索一 两条路线斗争的述史线索二 “不断进步”的述史线索三 史学模式的机械套用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史节 “新时期”新任务一 对“真”的共识与歧异二 对“全”的追求与调协三 党性与理性的糅合统第二节 “客观化”写史一 学科化建构二 教育教学的三 语言客观化第三节 文学史分期的意识形态一 三分法和四分法二 不同的两分法三 分期的潜规则第三章 走向“个人化”文学史节 多样化文学史编撰格局一 政治话语让渡权力二 知识话语日渐成熟三 个人话语浮出地表四 新的学人新的范式第二节 “多声部”叙述一 多方会谈二 作为主持人的文学史家三 重组真实第三节 多元的述史方式一 多元化的文学史分期二 多元化的文学史情节……第四章 “他者”的文学史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张军,男,1975年生于湖北宣恩,汉族。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论文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为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潍坊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山东省文化厅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曾出版学术专著《流动的经典——柳青接受史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武汉大学学报》、《南方文坛》、《天府新论》等期刊发表文学史研究论文多篇。
序言
本书对当代文学史的编撰史作出了清晰的勾勒,对不同历史时段的文学史编撰特色均有准确的描述。其中,尤以对“探索期”和“‘他’”的文学史的评述更见作者治学的功力:一方面能从纷纭复杂的文学史现象中归纳出言之有据的编写范式,另一方面又能对各史家编撰的得失作出公允的评说,从而显示出开阔的治学视野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评论立场。此书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导(樊星)        该书选题具有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论文观点大体反映近些年来文学史写作和研究的一些声音,并有一定的个人体会和认识。对文学史写作的分期,也基本合理,其中一些提法不乏闪光点,如“社论式”写作等。可贵的地方是作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收集了很多研究性成果,资料非常丰富、充分。论文的整体结构较为合理,语言准确、流畅。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导(王学谦)        该书考察了大陆当代文学史著在文学史内容与体例、叙述声部与述史方式等方面的共时性特征,梳理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历时性嬗变规律,将改变中国当代文学史没有编撰史的学术现状。而其以叙述方式的视角来研究文学史编撰史,思路新颖,方法独特,为文学史编撰史研究寻找到一种新的路径。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中隐藏的文化政治学的分析也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导(贺仲明)        该书把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并把话语立场、叙述声部和述史方式兰条理论线索贯穿其中,形成经纬相错的结构;并另加一章海外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整体说来,该书的理论思考相当清晰,结构相当紧凑,运用了较为丰富的史料,显示了论者相当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本书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导(文贵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