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敛与狂: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敛与狂: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

12.22 3.4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东, 王轶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2143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24-05-31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敛与狂: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
定价:36.00元
作者:王东, 王轶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020102143
字数:210000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有一个日本,是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有一种情结,是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情结畅销书《别跟我说你懂日本》作者王东再次带你走进日本配有多幅知名摄影师王轶庶提供的手机摄影图片镜头下日本的敛默与疯狂
内容提要
《敛与狂: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是畅销书《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的系列作品。“压抑与暴力。愈暴力愈美丽?军国主义还会来?右翼是个什么玩意儿?AKB48的色情意味?从中流到下流。太子妃如果要离婚……”本书似乎有一双独特的眼睛,能看见一个日本人看不见的日本,读者可以借作者一双慧眼,读懂那个暧昧的日本。同时配有几十幅手机摄影图片,展示镜头下日本的敛默与疯狂。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东辽宁大学法律系毕业。1996年旅居日本至今,曾从事传媒工作,现投身商海,兼职写字。出版作品有畅销书《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王轶庶知名摄影师。甘肃长大,现居广州,现供职于媒体。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著有个人作品集《归程》等。2010年度马格南图片社基金获得者。在摄影师王轶庶眼中,日本是他除了中国之外最愿意观察的一个国家。
序言
(序)独辟蹊径看日本  /高源伸王东兄嘱我为他的这本书写段文字,留日十余载的岁月中,好在有王东兄与我击节话诗,对酒当歌,留下处处美好记忆的同时,也让我的心智学识斩获颇丰,实乃生命中不可多得之良师挚友也。因此虽虚长几岁,我仍以兄相称。初识王东兄,说起来也是近二十年前的往事了。那时的他有点愤世嫉俗,经历了这些岁月的洗礼,他比那时多了几分沉稳和成熟,但其点评时事的犀利文风与其知识跨度之广仍如当年一样,在日本的华人社会中难寻出其右者。后来,陆续与王东兄一起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从灯火阑珊的号称亚洲最大欢乐街区的不夜城歌舞伎町,到闹中取静的山县有朋大将打造的和风庭园椿山庄,从明星政要到诗人画家……饕餮过已经变得近乎面目全非的日式“中华料理”,也曾在时尚流行发源地涩谷的地下酒吧抑或最为传统的居酒屋柜台上喝到天明……我们各自用自己不同的目光审视日本,这个无法搬走或视而不见的邻居。一提到日本,很多人自然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战的艰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呼声余音未息。但我们国人,尤其是群情激奋走上街头的那些青年,究竟对日本了解多少?我们是否曾试图去真正地了解这个岛国上的民族?清末民初的大儒辜鸿铭曾经说过:“应该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这个观点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很前卫很激进的看法,但辜老先生并不是一味地妄自菲薄。他在《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说来惭愧,当下的中国社会,恰恰缺乏的就是“同情的力量”和“心灵的生活”吧?早年戴季陶的《日本论》呼吁国人必须了解身边这个邻居,可惜近百年来中国的知识界以及大众完全没有对此予以重视,直到近些年,对于日本的介绍以及译作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遗憾的是,居多的是一些围绕政经形势的“大手笔”或个别文人式的无病呻吟。王东兄的这本书,开卷之后可发现其独辟蹊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资料的翔实与写作手法的轻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连很多留日、旅日多年的华人,对一些平日貌似了解的日本事物,都不禁发出“哦,原来如此”的感慨。比如关于近年来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推崇备至的日本饮食文化,王东兄却提出了冷静且独到的评说,尽管我个人对此并不完全苟同,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客观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读后应该说开卷有益,能够了解其迥异于他人的思维视点更是获益匪浅。本书虽不敢说在这方面独步人先,但确实是作出了一种尝试,而这种努力在波乱浮躁的今天尤为可贵。本书中不仅涉及了日本的政治、历史与文学等“上层建筑”的范畴,也将笔触伸向了颇具特色的娱乐圈、“风俗”(色情)业乃至卡拉OK等百姓感同身受的“小事”,但在王东兄的注释与深入分析后,不仅会让读者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日本事”有耳目一新的“真知”,更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文化意义上的“灼见”。我和王东兄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赶上了文化传统的一段波折时期,后来又感受了社会财富上的急剧变化,亲身体验了时代的种种陵替起伏。我们在岛国客居的这些年中,除了承担着基本生存要求的压力,为稻粱谋之外,聊以自慰的是并没有放弃求知若渴的习性。而王东兄比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起社会责任,笔耕不辍,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身边这个复杂的邻居,实为我的榜样。我也以在游学东瀛的岁月中能够有幸结识这么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深为骄傲。恐怕一直身处国内的朋友难以体会到的是:在去国漂泊的海外,能够有一个随时能互相依靠的臂膀且丝毫不掺杂利益关系的兄弟,是多么的难得!彼时,与王东兄在某居酒屋对饮至半夜,聊起写作与出版,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将来摒弃所有羁绊和顾虑,出一部彻底为自己写的书——我期待着。镜子——日本摄影小记   /王轶庶    我去了五次日本,各是在2005年和2012年,几次下来从南面的长崎到最北端的稚内,算是基本领略全境了。第一次去日本就是王东先生陪我们四处走的,当时就觉得他对日本也太懂了吧,没有什么问题能难住他。2012年我和向阳先生又去了日本各地,为他的纪录片拍摄静态照片。在日本时,我并没有看相关书籍,也没怎么提问,我更愿意直接地去看,打量他们。    仅凭看,我似乎就能看懂他们。和我去过的其他国家相比,在别国拍的照片总是有些异域风情,有陌生的惊讶,但日本不是。这个邻居真的就像你家的邻居一样那么熟悉,但你绝不敢自称了解他,特别是如果某天他对你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日本像一面镜子,总让我下意识的去比较,去认知。这是个复杂的国家,它复杂地影响着我们。     对日本的记忆,很多时候是愉快的,但并不一定是亲切的。我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混杂在各种变幻又坚固的感受中,有关日本的人、事、风、物,它们经常令我感到迷惑。我用手机拍摄了书中这些照片,尽管更多的日本照片是用单反拍的,但手机是私人物品这个属性让我的拍摄更为自由,也更个人化,它像一只无声手枪,和我一起安静地打量着这个国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