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美学

106.5 72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元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6219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0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72元

上书时间2024-05-29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诗美学
定价:72.00元
作者:李元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020106219
字数:565000
页码: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听李元洛老师评点古今诗词。
内容提要
弥纶群说成宏构,元气淋漓贯古今。文采斐然针砭时弊,胜义纷呈细说诗词。章诗人的美学素质——论诗的审美主体之美古往今来,怀着热切的心情去朝拜诗的殿堂之人何止万千,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叩响它的门环,而在这少数人中,大部分的造访者又只能拥挤在门槛内外,而登堂入室卓然成名家或大家的却寥寥可数。如同苏联名作家爱伦堡所说:“写诗的人很多,诗人很少。”这,究竟蕴藏着一种怎样的诗的秘密?翻开中国诗歌史,在屈原以他的如椽之笔抒写了中国诗歌史的第二章之后,在诗史上能留下名字者已经是时间的大浪淘尽黄沙的结果。《全唐诗》所收录的唐代诗人有两千余人,但真正为后代所熟知的也不过二三十人,在这二三十人中,他们的作品也只有小部分为后人所传诵。这,究竟说明了诗学上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站在今天的山峰上瞻望未来的岁月,后代仍然会有无数少男少女来向诗的殿堂奉献自己的一瓣心香,他们渴望在他们的青春梦中寻觅到诗的珍宝。但是,诗,需要才华,他们是否有自知之明?是否认识到诗歌创作者这一审美主体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是否认识到有无诗性思维,有无诗性智慧,有无诗的艺术感觉(或称“诗感”),是进入诗的国土的张通行证呢?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但往往忽视了文学也是对生活的表现与艺术的再创造,更加忽视甚至否定了作家或诗人这一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以致在我们的诗歌美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探讨与研究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的南坡,有一个驰名古希腊世界的德尔菲神庙,在该庙入口处矗立的大石碑上,几个大字赫然镌刻其上:“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将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的宣言。我的诗美学,就是想从“审美主体”这一起点出发,在没有终点线也没有边界碑的美学领域里,去认识诗作者这一“自己”,进而去探寻那无穷的诗美的秘密。一社会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诗,是诗作者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和表现,而不是诗作者蜷缩在象牙塔中的顾影自怜,或是封闭在蜗牛角里的自弹自唱。但是,诗歌又是诗作者这一审美主体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精神审美观照,它所反映和表现的乃至再造的生活,是生活的心灵化,或心灵化的生活,是生活与心灵交会的闪光。诗的才能之大小与高下,诗作者之平庸与杰出,除了受到其他种种因素的制约之外,诗作者主观的内在心理素质(或称“审美心理结构”),诗作者的诗性思维与诗性智慧,实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审美主体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与表现,存在过一些否定审美感受之客观内容与社会性质的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解释。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灵感来自神灵的凭附,以迷狂为基础,文学创作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在柏拉图之后的普洛提诺以更神秘的形式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模仿,是神赐的“专为审美而设的心灵的功能,对本原的美的观照”,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创始人康德认为艺术“不涉及对象中的任何东西,只涉及主体如何受到表象的影响而自己有所感受”,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奥地利人弗洛伊德,他把审美感觉看成纯然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是一种潜意识,或者是人之性欲的满足的愿望,如此等等。在中国古代,对于创作中主体的奇异作用与表现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时,往往就用“殆有神助”“神来之笔”“梦笔生花”之类来为那些美妙的创作现象加冕,一半表示赞美,一半表示无以名之的神秘。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第二四页。如果这一个论断还只是一般地就人与历史的关系肯定人这一主体的作用,那么,他在谈到英国十七世纪伟大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时,他所指出的则毫无疑问是指创作中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了。马克思说:“弥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着重号原有——引者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卷第四三二页。弥尔顿四十岁以后双目失明,他晚年还凭借口授而完成三部多卷体的长篇杰作,即《失乐园》《复乐园》和《骑士参孙》。《失乐园》是诗人五十九岁时所作,分十二卷,长约一万行。诗人如果不是依仗他内心的诗的感觉来创作,这种凭借内心的艺术感受来创造形象系统的能力,即阿·托尔斯泰在《致青年作家》中所说的“内心的视力”,那么,失明的弥尔顿完成长篇巨制《失乐园》是不可想像的。因此,马克思的“天性”一词充分肯定了诗创作中审美主体能动的积极的作用,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只是由于我们以往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另一方面的论述,而对他们这一方面的见解视而不见,这样就妨碍了我们对艺术规律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目录
目录序(古今遐迩贯珍书)——黄维樑章诗人的美学素质——论诗的审美主体之美第二章如星如日的光芒——论诗的思想美第三章五彩的喷泉神圣的火焰——论诗的感情美第四章诗国天空缤纷的礼花——论诗的意象美第五章如花怒放光景常新——论诗的意境美第六章“云想衣裳花想容”——论诗的想像美第七章“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论诗的时空美第八章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论诗的阳刚美与阴柔美第九章尊重读者是一门艺术——论诗的含蓄美第十章五官的开放与交感——论诗的通感美第十一章语言的炼金术——论诗的语言美第十二章严谨整饬变化多姿——论诗的形式美第十三章高山流水写照传神——论诗中的自然美第十四章以中为主中西合璧——论诗艺的中西交融之美第十五章作者与读者的盟约——论诗的创作与鉴赏的美学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