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洄澜:相逢巨流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洄澜:相逢巨流河

20.94 5.5折 3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齐邦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9787108053909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洄澜:相逢巨流河
定价:38.00元
作者:齐邦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8053909
字数:295000
页码:3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众多知名作家合写的书。如千川注入江河,洄澜激荡。    《洄澜(相逢巨流河)》为《巨流河》回响的纪念文集,由齊邦媛本人编著。分为评论、访谈、来函三个部分,从千篇文字中精选近百篇。收录的文章包括简媜、陈文茜、林文月、王德威、王鼎钧、席慕蓉等作家的文字。
内容提要
千川注入江河,洄澜激荡。    齊邦媛这一生,很够,很累,很满意。……齊邦媛一生都在奉献,给家庭、学生,但愿服务期限满的时候,从这个人生到另一个人生,当齊邦媛过了那个界限时,齊邦媛的船没有发出沉重的声音。    《巨流河》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恳切的长信,至此心愿已了,留下祝愿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四年间,来自世界各角落的文字直扣作者的心,读了又读,每篇都不忍释手,只有用一本书,在此集中代表性的了解与交流,而找回旧谊重叙生死契阔,也在这本《洄澜(相逢巨流河)》内做个的相逢纪念吧。
目录
序一  齐邦媛第一部  (依刊登日期排序)评论REVIEWS   台湾篇     一出手,山河震动…简媜    台湾文学的国际推手一单德兴    齐邦媛的历史巨河——陈文茜    文学不了情——周慧珠    齐邦媛的书孙运璿的车…张作锦    巨河回流——陈芳明    不废江河万古流——李惠绵    齐家父女的台湾经验——林博文    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水势——林文月    “我当另有天地”一邵玉铭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王德威    一九四九三棱镜——王鼎钧    邮车真好!——封翁    巨流河畔的回忆——胡宗驹    林太乙、齐邦媛和她们的父亲们——黄怡    由巨流河到生命河一——殷颖    芍药与雪莱——张德明    撒播文学种子—一李乔    晚开的芍药花——钟丽慧    心灵的后裔——石家兴   大陆及海外篇     她的历史,我们的历史——黄艾禾    纸上的乡愁且听她这样诉说      读齐邦嫒《巨流河》的通信——卢跃刚    忧患夜莺——昆布第二部  (依刊登日期排序)访谈INTERVIEWS   台湾篇     痛苦是不能“经验”的——邹欣宁    齐世英齐邦嫒东北心台湾情——何荣幸、郭石城      附:铁汉挺民主康宁祥谢师恩      外销台湾文学“译”马当先推动    从容不迫——董成瑜    巨流河滚滚冲刷家国悲情——张殿文    书房里的星空——简媜   大陆及海外篇     以书还乡,亦喜亦悲——吴筱羽    “你懂得我的痛吗?”——钟瑜婷    “我无大怒也无大乐”      抹不掉的只有乡音——姜妍    “我已无家可回”      巨流河:一段温婉回忆的政治想象——杨时旸    “我用诗的真理写他们”——刘芳    “我现在还有一个精神在”——韩福东    “历史可以一笔带过,文学不能”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田志凌    八十岁仍心灵未老——陈书娣    “巨流河和哑口海,存在于我生命的两端”——李菁    潭深无波《巨流河》——明凤英第三部  (依来函分类排序)来函LETERS  1 赵金镛  先生  2 陈鸿铨  先生  3 潘恭孝  先生  4 周正刚  先生  5 邵力毅  先生  6 张鸿藻  先生  7 石崇礼  先生  8 尤广有  先生  9 钱婉约  女士  10 张延中  先生  11 熊健美  女士  12 黄渝生  女士  13 李耀东  医师  14 王梦松  先生  15 江心静  女士  16 林立仁  女士  17 孙守萱  读者  18 昀圣  读者  19 郑文  读者  20 杨静远  女士  21 王秋华  女士  22 姚朋(彭歌)  先生  23 费宗清  女士  24 车慧文  女士  25 陈太太  26 李照仁  (恳丁小友)  27 何怀硕  先生  28 林文义  先生  29 夏祖丽、张至璋  伉俪  30 张让  女士  31 喻丽清  女士  32 痖弦  先生  33 赵淑侠  女士  34 赵淑敏  女士  35 蔡文怡  女士  36 钟丽慧  女士  37 高全之  先生  38 韩秀  女士  39 陈幸蕙  女士  40 黄胜雄  医师  41 顾洵  先生  42 吴敏嘉  女士  43 林丽雪  女士  44 龙村倪  先生  45 施玉凤  女士  46 陈大安  先生  47 赵守博  先生  48 蔡慧玉  女士  49 欧丽娟  女士  50 孙康宜  女士Anachronisrn  一九三七年南京齐邦媛发自空城的信  乐苣军女士(薇薇夫人)的画  两封重要的信,《巨流河》之前  席慕蓉的诗
作者介绍
齊邦媛,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四七年到台湾。一九八八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与文学评论多种,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
序言
◎齐邦媛    这是一本大家合写的书,如千川注入江河,洄澜激荡。    我曾踌躇多年,这些文章拿在手中既温暖又沉重,不知是否应与大家分享。岁月催迫,终于决定将它作为一本纪念册问世。    《巨流河》是我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恳切的长信,至此心愿已了,留下祝愿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但是旬日之内这平静即被冲破。许许多多一样真挚、一样恳切的回信,如山洪暴发般冲进来,这些以厚重情意和更深的智慧写来的信,以信函评论访问的方式,直扣我心,读了又读,每篇都不忍释手。有些评论文章是朋友写的,有些是台湾知名人士,由读此书谈到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许多报刊作了详尽的访问,问与答都是有充分了解的坦率、亲切的交流。    书出第二年,二○一○年十月,我收到北京三联书店刘蓉林编辑寄来的两本大陆简体字版《巨流河》,收到的那一刻,我第一个想去分享这喜悦的人是长庚养生文化村用专员电脑为我联络的廖婉竹小姐,在众人看日落,看美丽的金乌西沉的大门口,我对正要开车回家的她,喊着:“你看看你在空气中传过来传过去的(那些邮件)已经印成了这本书啦!”    在我构思和写作的那些年,从不曾梦想过会有大陆的读者,我的前半生,在大陆的经验一直是他们的禁忌。万万想不到,在台湾出版后一年,《巨流河》竟能在大陆出版!出版后的反应迅速强烈,更是在我意料之外。我不用电脑,初收到的贴了邮票的信函,书中人物和记者的电话,然后是越洋的访问,当选十大好书的红色通知,得奖的通知……有一段时期,我常常似由梦游中醒来,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    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北京打来的,——北京?那必须跨越台湾海峡、长江、黄河才能回去的北京?我竟然脱口问那端的记者:“你从北京打电话来的啊?这么远啊!我记得小时候,风沙刮起来,我的姑姑们都用漂亮色彩的纱巾蒙在脸上……”——因为心理上长久的隔离感,我竟会如此语无伦次起来,人家只不过想对《巨流河》作者做个采访,问几个问题。    我终生隔绝的故乡啊,我怎么能用几个简短的句子,在电话中向你说我的思念?我怎么能告诉你,我忘不了童年跟父亲坐火车过黄河铁桥的情景;忘不了长江到岷江两岸的丛树;我怎么告诉你,我父亲坐在我母亲墓前,痴望着太平洋东北方,眼中的悲伤!    在这本众人合写的文集里,大陆访谈十篇里有五篇是我手写的回答,也许有一些重复的问题和回答,但是我今以书还乡,悲喜之际总有些相似的情怀。    感谢王德威教授、黄英哲教授推动《巨流河》日文译本,邀得池上贞子和神谷真理子,一年译出毫无删减的日译本上下两册,以抗日战争为主轴的这本书,得以全貌在日本出版,令我们很感动。    读者来信数量甚大,每封都真情感人,但我已无体力一一作答,而此册篇幅有限,只能选刊一小部分,编选全由多年主编我书的项秋萍女士辛勤带领黄微真、池思亲小姐工作,只要能联络得上的,她们都征得原作者同意删去了许多重复的资料、过奖的赞美。但这些信与我有更多个人的关联,有许多是找回的旧谊,重叙生死契阔,也在此书内作个永久的相逢纪念吧。    在编者原归为附录栏内的一封我写于一九三七年的信,和乐苣军的一幅画我二十岁时的画,在我书中或对我个人回忆都有重要意义,绝不是“附录”。直到一个不寐之夜,Anachronism一字来到心中。没有别的字可以代替我心中这复杂的情绪了,所以我辟立此栏名为Anachronism。按字典说,它是时间的错置,把后世的事物与前代的事物相混淆,是不合时宜的。(是希腊诗人Anacreon浪漫[酒色]之风的。年月错误的,希腊拉丁诗中短音节和长音节的突兀交换……)多年来,我看到这个字立刻会想到,像我这样的人生,在时代与时代、居所与居所残酷的断裂之际,所有的失落与寻觅。    我以席慕蓉的诗总结此书,她在诗中点出我钟情的时候是天高月明的,钟情焚烧之后留下的是玫瑰的灰烬。诗境虽是她的,心境却是我的,是散文所达不到的精练。    再读此集中的来信、访问和评论,我深感人间深情洄澜冲激之美,我充满感谢与你们在书里书外有缘相逢!    在如此回首一生之时,重读(怪经·约伯记》,似乎为自己多年质疑找到一个文学答案:在他尽失一切之后,因为他在绝境仍信主的旨意必有意义,——所以“此后约伯又活了一百四十年,得见他的儿孙,直到四代。这样,约伯老迈,日子满足而死”。——这长长的一百四十年是给他了解痛苦与救赎,为超越人间生死写下记忆么?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