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必要的热情
¥
14.62
4.9折
¥
2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刘天昭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51179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8页
定价29.8元
上书时间2024-05-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毫无必要的热情
定价:29.8元
作者:刘天昭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44751179
字数: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阅读并不必然是温暖的,轻灵的,流畅如糖水文的,阅读也有可能是艰辛的跋涉,面对人生不被察觉的真相,经历被琐碎日常隐藏的荒芜和沉重。天昭的文字里有一种当代其他写作者不常见的灰调子,冷冽孤独中透着节制与骨感。阅读时格外能感受到她笔下那种对生活平静深处的触摸。阅读天昭的文字,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和人生阅历的累积,调性合拍的读者会从她貌似琐碎的叙述中找到光芒四射的宝石。读懂天昭的文字和情怀也是有点的事,因为精彩都在安静里。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这个时代,真的一切都太快了。唯有慢一点,才能留住自己。2、在微博上,有许多知名作者都是刘天昭的粉丝:刘瑜、蒋方舟、罗永浩、李海鹏、连岳等……他们都深深的喜欢刘天昭的文字并热情推荐。3、本书封面装帧独特,由台湾知名设计师聂永真打造。分为内外封,书脊处胶黏固定。外封宽度较短,藉由内外封两张不同用纸的白度与厚度落差,看到层次。封面使用大片树林的鸟瞰,呈现抽象与淡淡的“冷”及带点散文感的诗意,不至煽情却带有情绪的叙事感。
内容提要
《毫无必要的热情》收录了刘天昭2011年—2014年间所写的文章,有随笔有日记更有不循常规的诗作,记录了其辗转美国安阿伯、北京、长春、广州等地的生活。时空不停切换,调子却始终如一:感受的碎片、日常的诗意;散漫中带着细腻,冷静中透着热情;旁观人间,也旁观自己。而这些独语都终汇聚成一个人的巨川大河,自有其渊深,自有其澎湃。书中随笔部分曾以专栏形式发表于《人物》杂志,而诗的部分或许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诗,但却是天昭极为珍视的,因为完全真实,自然而然。
目录
序 (李海鹏)随笔 ESSAYS这真的是异乡只有自己是多余的Sarah& Harry一丁点儿的意义感一个人的暴风雪雅雯大米看不见的安阿伯探亲访友出游险途拾遗诗 POETRY礼拜天中午我们是夏天搬进来的天气太好了(一)天气太好了(二)天气太好了(三)主妇仲夏的夜晚杨树上的大风贪恋自觉绿萝傍晚起风酒故乡边界就这样过完一生旅游预感清楚跑花连衣裙过了铁消失能开窗的日子月亮秋天日记 DIARIES暴风雪春日羽毛球夏日张爱玲无所住初饮初乐去穗石王中义饺子馆读书海上花乒乓球达洛维夫人短篇小说春意思西王庄装修时期的月亮秋天这么好冬藏春节总算过完了
作者介绍
刘天昭 1977年生于吉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南方都市报》主笔,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现居北京,自由作家。已出版个人随笔集《出神》。
序言
有的作家像火箭,由野心助推,一飞冲天,姿态惊人又危险。这种作家偶尔幸得大成,多数都完蛋了。天昭也许是另一种作家,飞得慢,成熟得晚,长寿,到生命后期才显示出她是谁。这种人生轨迹不仅别有一番诗意,且能佐证基本事实,即大作家往往不是什么别人,正是持续精进的小作家。
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也许她有我不具备的知识谱系。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
2013年我约天昭在《人物》杂志写了一年专栏,专栏名字是她自取的,“在安阿伯”。编辑部同事都觉得写得好,当然也有人说对读者界面不够友好,读者反馈也是截然两分,喜欢的喜欢得不行,买杂志就为她这一篇,忽略的就当没看过。说不好的倒是一个也没有。好当然好了,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也观察过校对老师看天昭稿子时的神情,皱眉凝神,拿着笔,念念有词,我就知道他也觉得不是那么好读。其实不是不好读,是一般人不习惯。
中国读者都是糖水读者,喜欢甜的,文字也好情节也好人物也好,要流畅无碍。音乐像秧歌,叫优美;电影像样板戏,叫全片无尿点。我太理解这个事儿了,历史的悲惨的必然。我们有文学教养的读者其实也这样,没例外。
看版面的时候,有时我会停下来,重读天昭的一句话、一个段落,体会字里行间的微妙之处,想找出她写得那么好的秘诀。秘诀总是一个:她很聪明,心有所感,表达无碍。我想她一定很耐心地对待字词,把冷静参杂进热情,把戏谑编织进伤感,每写几行字就重读一遍,每有机会就降一个调子,静一点儿,再灰一点儿,直到去掉所有涉嫌媚俗之处。也有时候,我感觉不到她感觉到的东西,就会想,嚯,女人的思维是这样的。她们会这么看待女伴或冬天的光晕——当然,我会想到的——不是她们,是天昭这么看。
大约是2011年,天昭给了我一个网址,特意说明她很少给人看。上面是她写的小说,我读着读着,恍然重回东北。在小说里,“我”坐在床上跟她妈拉着家常,讲着亲戚的故事,又说着白菜之类的,时而插入散漫的感叹,这个妈是个豁亮又敏感的妈,“我”呢又时常陷入内心,精神恍惚。我猜想这小说里有天昭对平生岁月的无限沉思,还有很多思而不得其解。从那时起,我这个沈阳人就很东北主义地觉得,天昭这个长春人在性格才华上很像哈尔滨人萧红,再进一步,总联想到《呼兰河传》里的那个小孩。
天昭当初是因为在《南方都市报》写社论而名动媒体圈的,才女,思维能力过人,知识也多。那是多硬的文字,她也能写。然后她真正爱写的是自己的世界。她的文字充满兴味盎然的絮絮而谈,宛如对一个小孩探索世界的记忆。
我们,作为天昭的粉丝、支持者,都希望这个小孩能够写很多,写完她的那个拖延了太久的小说,再写更多的小说,写她应该写下的每篇文章。我们总觉得每个有才华的小孩都有迷失的危险,容易过于自爱,容易骄横懒惰,容易贪恋棉花一样柔软的日子,容易画地为牢,不懂得人生真的是倏忽而过。
人呢,是未解之谜。狗永远咬不到自己的尾巴尖,人类也永远了解不了自己。天昭我们就更不了解了。我不了解她为什么每一句都要写好,每个标点都要安排。我觉得那不是那么重要。我也不了解她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自尊心。我也不了解为什么她那么有幽默感,却不善加利用。也许她根本就排斥“利用”?我不知道。我了解的是,才华终究是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因此必然罕有。我还了解,才华也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东西。
想像一片旷野,四处闪动着火苗,冒着漂亮的烟,那就是人们的才华。规则是只有那些变成漫天大火的火苗才有意义。自然,其中有一团就是天昭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团火苗要变成漫天大火,要把自己烧得多么难受啊。
对于那些闪动的火苗,我们只是说,它们是美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