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与战争
¥
42.25
¥
4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高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4089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9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0元
上书时间2024-05-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外交家与战争
定价:40.00元
作者:高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208134089
字数:238000
页码:2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从研究内容上看,该书具有前沿性,迄今为止尚没有人从外交与政治的角度集中对于该问题进行过系统的探索与研究;该书对世界政治、国际公法、外交学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外事部门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既有国内视角,也有国外视角,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前沿性与现实性。
内容提要
在民国建立至1949年之前,顾维钧在外交上、法律实务上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是民国建立直至1949年之前的一座丰碑。当代是昨天的继续。在今天,尽管和平是主流,但是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世间,消除战争,寻求和平,是政治家、外交家乃至芸芸众生的良好诉愿。该书截取顾维钧外交生涯中参加国联李顿调查团的重要经历为全书骨干,上溯顾维钧初涉外交和参加“巴黎和会”,下及“七七事变”后中国战时外交政策的转变,想以此探索政治与外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意义,行文中穿插一些外交细节、外交花絮。与此同时,阐明顾维钧的外交理念及外交策略,对顾维钧在外交中的作用作了客观的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高克,1958年出生于上海。曾留学日本,国际公法硕士、法学•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东北亚开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国家战略、日本政治、顾维钧外交思想。译作:《漂流的日本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序言
序吴寄南(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顾维钧是中国近代史上名闻遐迩的一位外交官。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堪称“第一”的记录。他是第一个在国际会议上与日本同行唇枪舌战,以凛然正气和犀利辩才赢得满场喝彩的中国外交官,他和他的同僚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挺直腰杆对不平等条约说“不”;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国联组织的调查团,是第一个也是……一个到东三省实地取证的中国政府代表,为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李顿调查报告”的问世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他在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期间为奠定战后国际秩序和中国的大国地位折冲捭阖、殚精竭智,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外交生涯,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缩影。研究顾维钧,就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外交史。高克兄是国内研究顾维钧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大家。他曾负笈东瀛,在大东文化大学攻读博士。高克兄在研读《顾维钧回忆录》的基础上,搜集了分别收藏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日本外务省的解密文件、顾维钧捐献给母校美国格林比亚大学的外交密档以及未经整理和公开的顾维钧私人文牍,从中搜求爬梳,挖掘整理,感悟深邃,卓然有识。高克兄1995年问世的《外交家与战争——顾维钧外交官生涯片断》一书,是他长期研究顾维钧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结晶。这本书截取了顾维钧外交生涯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段,即由“九一八事变”为开端,参与国联李顿调查团,在国联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与日本代表斗智斗勇的外交实践。这本书还披露了顾维钧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参与制定反对日本侵略策略,呼吁国内各政党一致御敌的经过。高克兄的这本专著以其独到的视角、详尽的史料和精湛的见解,甫一问世便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普遍好评。在当今中国学术界,一本已经问世二十年的专著能够再次付梓,应该说是为数并不多的。这固然表明读者对顾维钧这位“民国第一外交官”的热忱关注,也足证这本专著中显现出来的高克兄的研究功底之深,学术造诣之高。本书再次面世时充实了许多新的史料,书名也改为《外交家与战争——顾维钧的外交理念及外交技巧》。与原著主要限于介绍顾维钧的生平事迹相比,立意更高,内涵更丰富。再次面世时增列了第八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处理的国际外交”,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说顾维钧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多事之秋”的外交折冲,在揭露日本侵略罪行上居功甚伟,却未能阻止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华夏大地,不能不说是一部外交“失败记录”的话,那么,顾维钧在1943年后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的所作所为,却是一段建构战后国际秩序和中国大国地位的外交“成功佳话”。顾维钧秉持其一贯的和平主义的理念,在与反法西斯阵营主要盟国的磋商中既坚持原则,掷地有声,又灵活应对,游刃有余,充分显示出他的外交机智与手腕。新增加的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国内顾维钧研究的水准,也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和中日关系的来之不易。 像中日两国这样拥有二千多年悠久交往历史又恩恩怨怨的邻国,全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对。从历史上讲,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而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对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特别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选择了一条穷兵黩武、疯狂侵略和掠夺亚洲邻国的错误道路。国势衰竭的中国成为它欺凌和宰割的主要对象。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史上,几乎每一页都留下了用中国人民鲜血写下的罪恶记录。顾维钧半个多世纪的外交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与日本人交涉,直面其骄横跋扈、咄咄逼人的气焰,也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穷途末日、走向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了。与顾维钧的时代相比,当今的世界格局和中日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历经沧桑后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本在战败后按照《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放弃了昔日靠武力和欺诈攫取的大部分他国领土,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日两国在1972年邦交正常化后先后缔结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4个政治文件,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喜人的进展。然而,日本国内始终有一股政治势力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耿耿于怀,意欲摆脱战后体制对日本的约束。这既是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隐忧,也是中日关系迭起的根源。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被称之为历史修正主义的逆流,受到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这股逆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日本从未对其侵略罪行进行彻底的反省和认罪,与同为二战罪魁祸首的德国形成了鲜明对照。日本的右翼势力及其在政界的……人拒绝承认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肢解和鲸吞中国领土的罪责,拒绝承认实施南京大屠杀、任由“七三一”细菌部队肆虐的罪孽,拒绝承认强征慰安妇、劫持和奴役亚洲劳工的罪孽。当今这股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不过是集其大成者而已;其次,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导致日本朝野两大阵营的危机意识空前上升。近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同时,日本却始终未能摆脱经济持续滑坡的阴影,不仅无法有效应对国债高筑、人口老龄化等挑战,且其进出口贸易总额、GDP总额等也陆续被中国迎头赶上,在东亚地区乃至国际的事务中渐趋边缘化。日本国内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挫折感、危机感,在极端失望和悲观的社会心态引领下,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日渐抬头。日本政坛出现了“鹰”派政治家煽动民族主义思潮,而民族主义思潮又强化“鹰”派政治家地位的恶性循环。再者,美国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挑战对手,在加紧围堵中国的同时,加大了对其亚洲盟国尤其是最大盟国的日本仰仗。日本外交历来有傍大腕、与强者为伍的传统,美国的拉拢自然导致了日本少数政治家产生要与中国“搏”一把的战略盲动。许多迹象表明,中日间的战略博弈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尘埃落定。绝不能低估日本国内这股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搅局东亚和平进程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危险。这是因为中日间的力量对比目前尚未达到足以转变日本朝野传统对华思路的临界点。日本统治阶层历来信奉“以力服人”的丛林法则。100年来形成的对华优越感要纠正过来也非易事。而且,日本传统的战略文化是不习惯也不愿意以平等地位与对手进行交往。短视、偏执、盲目自信的岛国心态使它难以与邻国互谅互让,达成妥协。它也缺乏适时妥协、见好就收的战略文化基因。当然,历史从来不会简单地重演。日本少数政治势力要想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在局部范围内可能成功,但企图倒转历史车轮则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当今世界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日本的亚洲近邻无论是中国、朝鲜、韩国,还是俄罗斯、东盟,都有长足的进步,再不是当年日本可以肆意凌辱的对象。而且,战后70多年来,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已经根深蒂固。日本少数政治家要想将日本变为可以对外派兵、炫耀武力的“正常大国”,势必会遭到广大民众和舆论的强烈反对,战后延续至今的和平宪法和议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架构也是复古主义者难以逾越的法律和政治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日本这股历史修正主义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但完全不必夸大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在世界格局和中日关系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今天,高克兄推出这本顾维钧研究的专著,总结前辈历史上与日本当权者周旋、博弈的经验教训,为两国关系尽快走上健康、稳定发展轨道以及开创东亚地区各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提供殷鉴,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有幸为高克兄的专著再版作序,先睹为快,倍感荣幸,匆匆写下以上文字,愿与大家分享这份学术的愉悦。是为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