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资本论
¥
94.62
¥
8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鲁品越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2030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58页
定价85元
上书时间2024-05-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鲜活的资本论
定价:85.00元
作者:鲁品越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208132030
字数:
页码:5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作者用生动的现实与逻辑力量确证了《资本论》的生命力,书中对资本本质的新阐释、社会关系力量的资本动力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积累所导致的危机的新概述、关于金融危机本质的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生成的观点等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与《资本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资本论》是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类实践之中的具有生命力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与其经济学理论融为一体,以当代活生生的实践为载体,对《资本论》理论进行探索、还原与创新。发现《资本论》的主线是扎根于劳动二重性的社会经济双层结构:深层的社会经济权力结构和表层的“自然—技术”物质结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从而驱动后者。一切社会关系过程都要通过自然物质过程来实现,人类历史于是成为自然历史过程。由人们相互服务的活劳动结成了“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它通过市场交换与货币化而表现为市场权力,并且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而形成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权力,由此生成当代经济权力体系。资本作为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殖的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吸收三种自然力(人、自然界与劳动组织的自然力)而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开拓经济空间,以实现资本积累和集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相应造成三种自然力的贫困积累,相互交织产生了当代世界一系列问题与危机。而商品价格与价值相偏离的现象正是产生于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均衡与非均衡对立统一的运动,由此形成了远离平衡态的均衡—非均衡结构。这不仅用强大的理论说服力回应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挑战与诘难,而且展示了西方经济学未能触及的深层经济权力结构图景及其深层历史运动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既全面发挥资本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作用,同时坚持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重重缺陷与危机,是在此历史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制度,由此创造了中国奇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资本论》的续篇。
目录
序…………………………………………………………陈学明自序:《资本论》的真谛及其曲解——兼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引言:对《资本论》的当代挑战与呼唤一、时代的挑战与理论的诘难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挑战的理论力量之根三、时代呼唤对《资本论》的新的理解与发展四、本书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结构篇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从既成事物的哲学到内在联系的哲学章 旧世界观及其困境一、英法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悖论二、德国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其困境第2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一、新世界观的诞生地:物质生产实践二、新物质观:从自我存在到对象性存在三、新认识论:从原像-镜像说到实践生成论四、新规律观: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本体论图景第3章 旧历史观及其困境一、从“君权神授”到“社会契约”二、英法社会契约论及其悖论三、德国历史哲学及其悖论四、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及其悖论五、旧历史观的历史地位与出路第4章 唯物史观:物化劳动及其历史逻辑一、异化劳动:通向唯物史观的过渡理论二、物化劳动与“社会物质”的发现三、“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四、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与历史发展五、物化劳动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规律第5章 哲学基因与经济学理论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因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哲学基因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因第二篇 劳动价值——市场力量本体论第6章 交换价值之谜一、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关系力量二、交换价值:商品世界中物与物的关系三、西方经济学的认知误区四、旧劳动价值论的失误——兼论马恩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五、交换价值背后:对社会劳动的支配权第7章 劳动二重性的哲学密码与经济学量度一、唯物史观主线: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二重性二、分工与“社会人集体生命”的生成三、社会总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四、社会总劳动的物质化:从商品到资本的二重性五、价值实体的历史发展及其量度六、劳动价值的各种表现与交换价值的形成第8章 劳动价值的市场表现与价值规律及其偏离——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何是驳不倒的理论一、简单商品市场中的交换价值与价值规律二、简单商品生产在《资本论》中的意义三、价值与货币:从价值实体到市场权力四、社会权力结构对价值的分割,市场现象对价值规律的偏离第9章 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一、产值悖论: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理论困境二、产生根源: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混淆三、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四、价值创造率:不同社会的不同质的抽象劳动五、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0章 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的价值创造一、两种层次的劳动及其根本差异二、两种本质不同劳动及其创造价值方式三、价值创造率和创新劳动的价值创造四、一个简单创新型劳动的价值创造模型第三篇 资本逻辑——资本本质论1章 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市场权力放大机制一、资本的二重性与物化劳动二、资本权力:市场权力的放大器三、物化劳动支配活劳动:市场权力放大器的结构四、资本的“市场权力放大率”的决定因素2章 资本与资本逻辑的生成一、物化劳动新形态:资本及其生成条件二、资本逻辑的内涵与产生根源三、资本逻辑的两个方面:资本扩张动力及其自我否定四、资本逻辑的三大层次:物化资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五、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回应鲍德里亚的诘难3章 驱动生产力系统的社会动力体系一、资本的扩张驱动力结构二、市场空间的吸引拉动力结构三、资本扩张方式: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四、资本扩张对象:自然力及其“空间”五、当代市场空间的创造机制4章 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一、危机根源:资本积累导致贫困积累二、发生机制:无序竞争导致资本循环链断裂三、扩散机制:产品过剩产生的正反馈回路四、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与危机新形态5章 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一、社会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体二、《资本论》的生态环境内涵:外环境与内环境三、资本积累与自然资源环境的“贫困积累”四、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五、《资本论》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观念的萌芽6章 资本逻辑与社会关系的贫困化和人的发展危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危机的误区二、“人的自然力”及其自由发展空间三、“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来源与发生机制四、人的发展空间的“贫困积累”:人的发展危机,以及资本扩张悖论的总体图景 第四篇 从资本逻辑到剩余价值形态——资本现象学7章 市场权力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分割一、社会权力体系及其货币化表现二、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分离及其当代形式三、剩余价值分割的社会正负功能四、分割剩余价值的社会系统8章 微观流通过程与经济空间的生产一、流通领域的劳动分析:生产性劳动与流通费用二、流通性劳动的产物:“流通机器”与经济空间三、流通费用生产的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四、经济空间的内在矛盾与“诺思第二悖论”五、结论:对几个理论误区的矫正9章 马克思的非均衡宏观经济学理论一、供需均衡模型与两部类模型:两种经济学理论与两种哲学二、两种再生产的均衡态及其产业结构三、扩张与萧条:资本流通过程的两种非均衡现象第20章 经济虚拟化与金融网络权力结构一、货币资本与利息现象的秘密二、实体资产的虚拟化:虚拟资本的诞生三、金融资产的再虚拟化:权力的再度分离四、动力与危机:凌驾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网络系统五、虚拟经济体与当代经济危机新形态第21章 资本与地租:远离平衡态的均衡一、资本与土地产权:对立的社会关系力量二、各部门资本和利润平均化趋势三、地租:对利润平均化的对抗与系统均衡四、级差地租:超额利润的级差五、产业链中权力壁垒:租转化为超额利润六、耗散结构:远离利润平均化的均衡第22章 利润率下降规律与资本高积累的矛盾统一——《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的矛盾及其解决一、矛盾:资本收益率高企与一般利润率下降二、互动: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成为驱使资本积累与转移的动力三、结果: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第23章 资本逻辑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一、劳动价值:驱动生产系统的市场力量的本体二、资本逻辑:资本权力体系的自我扩张与自我否定三、资本现象:各种产权的价格表现四、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资本主义的福利化、金融化、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应危机结语 《资本论》的续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历史路径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阶段三、《资本论》的启示与两种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四、空间生产:开拓中国经济未来前景之路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