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

54 9.3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易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5096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3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05-06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
定价:58.00元
作者:萧易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9805096
字数:360000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考古、石窟艺术、道教研究、旅游爱好者                               从何知“道”?欣赏——道教石窟艺术的收藏之作;探寻——跟着本书寻找道教石窟的文化之旅;理解——中国古典小说神仙形象的解密之书。1.本书作者为《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的专栏撰稿人,从人文地理的专业角度,实地考察大量道教石窟。2.道教文化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道教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本书在可读性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道教人物的故事和演变,富有趣味性。3.本书的图片精美而全面,既有实地考察的实物图,也有精心制作的线描图,是一本关于道教石窟艺术的收藏之书。4.研究道教石窟的书寥寥无几,本书具有唯独性。
内容提要
道教在中国,留下许多栩栩如生的神仙形象,如玉皇大帝、天蓬元帅、土地公公、月老、八仙等。《知 道》从道教石窟入手,有趣地回溯了这些神灵的来龙去脉:玉皇大帝本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如何变成“六御”之首?赵公明怎样从隋代的讨厌秋瘟,变成人间喜爱的财神?唐代名医孙思邈如何完成从人到神的转变?早年在民间影响不大的关羽,后来被抬为“关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造神史?《知 道》是一部全面考察道教石窟的作品。它带您走进繁复精美、神秘莫测的石窟艺术,重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道教人物,驰骋于那波云诡谲的历史和政权。石窟的真实、历史的缥缈,时空交织,包罗万象。深山寻访,问道知道,构建一部雅俗共赏的石窟道教史。
目录
南北朝 乱世之音碑上仙境——发现中国早的道教诸神*南北朝道教石窟哪去了? 隋 白衣天子循金牛古道而来的道风——绵阳西山观、龙门垭、圣水寺*道家与道教 唐 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安岳玄妙观荒草与旷野中的道教神祇——剑阁老君岩、王家河、鹤鸣山*道教护法神荒草中的天外飞仙——仁寿石窟石窟中的大唐女道士传奇——丹棱龙鹄山、蒲江长秋山 宋 诸神之国皇帝、宦官与道士——杭州通玄观中的南宋道事隐秘西南的南宋洞天——大足道教石刻*雷公电母风伯雨师 元 全真风云那些与全真教有关的石窟——太原龙山 明 天子之道天子脚下的道教故事——北京烧窑峪一位明朝官吏眼中的道教石窟——洪雅苟王寨镌刻在岩壁上的《西游记》——广佛洞、卧牛山、龙潭子 清 俗世传奇“湖广填四川”家族的信仰史——巴中朝阳洞一位清代乡绅的理想国——张家界玉皇洞*土地与城隍
作者介绍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供职于《成都日报》副刊部,《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古城旧事》等专著,《空山—寂静中的巴蜀佛窟》于201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十年300本”精品书。 
序言
萧易文质彬彬,翩然学者状,你很难把他与一个迈动双脚,奔走大地,探险加考古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但他确实如此。近些年他把目标锁定在少有人问津的道教石窟之上。他思之深,行之广。《知·道》这本书不仅仅把一处处鲜为人知的道教石窟披露出来,也不仅仅用他的思考和足迹把中国的历史和道教石窟勾联起来,更可贵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芸芸众生与道教密不可分的关系。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主编

分布各地的道教石窟,始自北朝,终于清代,跨越近1500年历史。作者的叙述视角颇为独特:有时他是一个隐身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和评判者;有时他又是一个亲历者。全知视角使其有开阔视野,能让他融合道教教义、史实、掌故,给读者呈现石窟凿造的历史,诸神的来历,百姓对神灵的祈望,以及造像风格的嬗递;而见证人的视角,讲述自己的亲历或转叙见闻,则以话语的可信性和亲切性补充了全知视角的叙述,不但读起来轻松,也拉近了读者与道教艺术的距离,因此,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柳扬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

道教石窟遍布巴山蜀水,这不但是道教石窟为密集的区域,而且也是中华道教的文化胎记,它们在时光的漫漶之下,以孑遗的沉默铭刻着道教是如何与本土生活方式连为一体的。身为青年历史学者、作家的萧易,还有一个更为扎实的身份是田野考察者,他多年来用脚丈量、用心体察、用追踪道教的踪迹。
——蒋蓝  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文学田野考察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