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见看见听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想见看见听见

11 2.4折 4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阮义忠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64174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7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5元

上书时间2024-04-29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想见看见听见
定价:45.00元
作者:阮义忠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32764174
字数:118000
页码:28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阮义忠,当今活跃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在摄影艺术上的成就为人们所熟知,而他的文字魅力也在近年越来越多地呈现。不但亲手为自己的摄影集配上精致文字,更在多家报刊发表专栏,每日一世界的微博亦在只言片语中找寻生活情味。本书是他创作三十年来第一本个人随笔集,自述童年记忆、影响一生的重要历程、与世界摄影大师的往来,心仪的歌手和友人……读者可从中一窥这位“摄影教父”镜头背后的故事,与他一同“想见,看见,听见”那些黑白影像中没有说出来的,都在文字中汩汩流淌。
内容提要
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之誉的摄影家阮义忠,三十年来本个人随笔集。以真挚隽永之笔,回顾他摄影艺术生命中所有的“想见,看见,听见”。  章“想见”,怀念故乡风土、童年往事、异族民情,历数自己从一个宜兰乡村木匠家的孩子走上摄影之路的来龙去脉,浓缩了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不同人群的生存景象;  第二章“看见”,介绍方大曾、庄灵、吕楠等华人摄影师及其作品,以他始终行于时代之先的艺术眼光和文化敏感,捕捉这些暂时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摄影天才之灵光;  第三章“听见”,是“非主流”的书评与乐评,藉由书籍与音乐,追溯自己与创作者的缘分,从“诗人摇滚歌手”科恩,到瑞士摄影大师罗伯弗兰克,书写的“私人艺术史”。  本书同时收录近50幅阮义忠摄影作品及方大曾、吕楠等摄影家的代表作品,读者可从中一窥“摄影教父”镜头背后的故事,与其拍摄的黑白影像相互映衬,图文共赏,构成一部完整的生命之旅。
目录
序:见或不见卷一 想见爱哭的童年 回家的方向 北埔十三巡 八尺门、摄影、我 人与土地:我的摄影主题、我的成长背景 台北谣言:为城市造像的感慨 四季的故事失落的铁轨,失色的梦 抽屉里的浪花 老伴卷二 看见寻找方大曾 丈量永恒的尺度:吕楠 谜语和真相:陈传兴 期待上帝:冯君蓝的《微尘圣像》君子庄灵灵视人间向自然习法:谈张志辉的摄影专题《胸无成竹》卷三 听见重听伦纳德科恩的异乡人:罗伯特弗兰克黑暗报告,良知之光:唐麦库林永远的布列松想念亚美尼亚
作者介绍
阮义忠,当今活跃的摄影艺术家之一。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在华人摄影界影响甚巨,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之称。三十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摄影家》杂志,撰述《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等书,在摄影界引起很大反响;他的五部摄影集《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使他成为世界知名摄影家。
序言
  序:见或不见
  从小我的作文成绩就不好,长大了对写文章也没信心。倒是画画一直被夸奖,后来拍照也得了些掌声。我对图像的掌握能力远胜过文字,这跟我的成长背景与环境有关。祖父是镇上有名的细雕木作师傅,在我还不会走路,于木料刨花堆里爬的时候,日日所见的就是神案上的龙凤木雕、考究家具上的花卉禽鸟。长大些,堂兄弟们在玩捉迷藏、官兵捉强盗时,我爱的却是用砖头、木炭在晒谷埕画东画西,让大人十分头痛。  上了学,有了笔,课本、作业簿的空白处都是我的涂鸦。爸爸妈妈一看就摇头,认为我不好好念书,只会鬼画符。如果说,我的画画爱好曾受过什么鼓励的话,那就是每当家人生病久久不好,必须举行去邪、路祭时,就会由我负责用冥纸为扎好的稻草人画张脸。大人小孩都说:“阿钉仔画得好像啊!”  我所看到的世界充满线条、比例、秩序、构图,却找不到形容它们的词句;没想到这个毛病竟成为我日后的写作风格。对我来说,大多数的表达方法似乎不太适用,总觉得那不是我所见到的,也不是我想传达的重点。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一向特别敏感,对同一件东西在不同时间的存在状态我总是特别感兴趣,但在意的焦点往往说得不够清楚,让别人觉得我叙述事情太跳跃;这是我的缺点。可是,我有办法抓住稍纵即逝的一线灵光,当我把这个长处与摄影结合为图文书时,竟引起我没有料到的热烈回响。  这本书以文为重,图反而为副,在某个方面来说,可说是我众多出版物中的第一本散文集。会把书取名为《想见  看见  听见》,是因为我特别注重“见”。我认为那不只是视觉,而是一种触感。它是具体的,会反弹、有温度、有形状、有量体,是一种几乎等于烙印的存在。若是“想”、“看”、“听”而没有“见”,就等于生命不曾与外在有过接触。真正的“见”来自生活本身,而不是阅读他人的经验。我的文章若是有一点点特别,大概就是因为文字与生活共频率;因此我将这本书的二十一篇文章分成这样三辑。  书中文章早的一篇写于一九八五年,近的一篇刚脱稿。让我感激的对象很多:台湾的联合报副刊及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几乎每次收到稿子都会以我不敢妄想的慷慨篇幅刊登;台湾九歌出版社好几次把我的文章选入年度佳散文选。大陆的生活月刊更是不但跟我邀稿,还将我拉入编辑顾问团,一有合适题材就催促我写稿;近年来写的一些稿子都是在这本令人尊敬的刊物首发。其他文章多半是当年开摄影展时赶出来的,事隔三十年重看,有点脸红,幸好内人袁瑶瑶帮我精简润饰。我还要特别向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陈飞雪女士致谢,因为她完全尊重我在本书结构与配图上的决定。  感恩大家!  阮义忠 于台北  二一三年三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