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境释四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言境释四章

27.21 7.2折 3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屠友祥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39468

出版时间200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43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24-04-28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言境释四章
定价:38.00元
作者:屠友祥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532539468
字数:311000
页码:4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切思想和艺术的问题,终都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先秦诸子的所思所论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已说明了这一点。《老子》一书开首揭橥的命题——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即焉道舆语言的关系问题。对这关系的不同认识,牵涉到语言的地位和性质。王弼的注释,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这理解几乎是为大家所接受了的。然而我们从帛书《老子》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自此可以悟及怎样纔是恒道:可道不可道相生相成方是恒道。光是可道,自然不是恒道,但把可道从恒道中排除出去,也不成其为恒道。不把可道不可道加以析离,纔符合老子的朴或道的概念。这样一来,就可见出语言在老子的道论中何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后世艺术批评舆创作中屡屡涉及的“韵味”“观念”,也是如此。韵味之所以是韵味,就在它透露出来的“恒”的性状,令人体玩不已,其中蕴蓄了种种不可道、已现未现的质素。
目录
引言一、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释 附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补释 附老子道可道也非常道集释二、论语辞逹而已矣释 附论语辞逹而已矣集释三、庄子类与不类相与为类释 附庄子齐物论集释四、公孙龙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释 附公孙龙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集释结论附录  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辨正采摭书目
作者介绍
屠友祥,一九六三年生,浙江萧山人,复旦大学文学学士(一九八六年)、硕士(一九八九年)、博士(一九九七年)。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特聘教授。以语言思想与批评理论为研究重点。著《言境释四章》、《修辭的展开和意識形態的实现》,译《索绪爾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