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中国学报 第十七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中国学报 第十七期

27 3.5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9527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0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78元

上书时间2024-04-26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文中国学报 第十七期
定价:78.00元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32559527
字数:565000
页码: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人文中国学报(7期)》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提要
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人文中国学报(7期)》刊登了港台及大陆学者关于文学、文字、历史、法学等各方面的高质量论文20篇。其中如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昌平总编从《文心雕龙》及《诗式》着手对于中古诗学——文章学的思想形态和理论架构高屋建瓴的阐释、台湾学者王力坚教授对于汉末建安的疫灾与文学之间关系详尽的考论及无锡荣耀祥先生以《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为例对吴方言和吴民俗精辟的辨析等,均可说是相关领域的之作和专门之作,必然会受到学界的关注。其他论文也各有新见、考证详实,体现了相当的学术水平。本书另有书评版块,收录书评4篇,选取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中国近代士阶层研究》等,在着重肯定其价值和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些著作中的不足之处,对作品作了中肯的评价。
目录

作者介绍
哪咤在中国经历了儒、释、道三教的贯通与冲突,以“析肉还母,析骨还父”,追魂摄魄,重现本身,神通广大的形象而闻名于世。正如“点石成金、夺胎换骨”被运用在江西诗派诗学批评一样,“哪咤手段”也被巧妙地运用到文艺学批评之中。本文讨论“哪咤手段”这一源于宗教的理论命题被借用在文艺学批评之中,使得中国的文艺学批评增添了一道亮色。“哪咤手段”,可以从宗教学、文艺学诸角度阐释。从宗教学的角度观察,佛教中的“哪咤手段”,由哪咤“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话头加以阐发,其要义在于脱略世俗形象,直达真如本原;只有脱略外在形象之执着,方能体认内在本性的自在法身。道教中的“哪咤手段”,则回归具像化与世俗化,从而引导信众相信脱胎换骨可以成仙,神仙变化自如,道法无边的道理。而文艺学中的“哪咤手段”,则是古代文学家从佛教、道教义理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从宋代严羽到清代王士稹,与“哪咤手段”有关的批评术语被运用到文学理论、书法绘画、古文批评、小说评点、诗词鉴赏等各个层面。“哪咤手段”在王士稹评论邹祗谟咏物词的例证中,体现得为充分。尽管文艺学家理解的哪咤手段不一定完全契合宗教教义,但总的说来,这一手段要求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脱略描写对象的外在形象,直接摄取对象的内在精神,达到追魂摄魄的境界。这与北宋以来所追求的“离形得似”文艺审美思潮在本质亡是一致的。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