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27 4.7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谷川道雄 著,李济沧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8995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61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04-26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定价:58.00元
作者:(日)谷川道雄 著,李济沧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32558995
字数:318000
页码:36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古川道雄)是一本以十六国北朝政治史为具体内容,而以隋唐帝国形成根据和历史本质为问题意识的实证之作,也是作者著称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由以提出并得以成立的奠基之作。《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包括了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北魏统一帝国的统治结构与贵族制社会等内容。
内容提要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古川道雄)是一本以十六国北朝政治史为具体内容,而以隋唐帝国形成根据和历史本质为问题意识的实证之作,也是作者著称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由以提出并得以成立的奠基之作。对于这本成名之作,作者自称:“如果说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何自负之处的话,那便是密切注意民众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点。”《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从十六国北朝寻觅隋唐帝国的原始形态和形成动力,指出国家与民众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没有民众的积极作用,隋唐帝国便不可能出现”。作者深入到六朝隋唐社会的内部和基层,把摸这一时代的精神脉搏,揭示出从纷乱的十六国发展到强盛的隋唐帝国的历史内在逻辑,突破了战后日本中国史学界强调世界史基本规律而忽视中国历史特色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一种新的中国中古史阐释体系的成立。
目录

作者介绍
以上主要以太武帝时期的占领地区为例,那么,道武帝时期被平定的后燕旧领又怎样呢?刚才提到,北魏迁一部分被征服民至北方,然后在这:地区实施州制统治,这与后来首先立镇的情况是不同的。不过我们看到,在后燕旧都中山(定州)以及其他的河北各州,北魏分派一部分国家军队亦即鲜卑兵常驻此地。因此也可以说,在上述地区有实施军政统治的倾向。     总之,北魏对华北的统治有着十分浓厚的军事色彩,其军队主力为北族系兵士。在中央有近卫军,其兵士为羽林、虎贲等北族兵,而被派至占领地区的州、镇兵士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羽林、虎贲的分枝。他们就是成为部落解散对象的北族民,在被编人八国组织后,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作为兵士驻屯并逐渐定住于各地。    统率这些北族兵的然以北族系宗室、贵族为主。他们带有中国式的将军号,在太武帝以后开设军府,配置属官。北魏的军事体制并不一定只是由北族因素所构成,但是不能否认北族因素占主要位置。北族兵及其统率者们可以说是国家的柱石,作为近卫军士的羽林兵名誉极高,地方州镇的北族兵的地位也与之类似。这些兵士地位之高,与汉族国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故可以看到作为战斗共同体的部落联盟国家的遗影。拓跋国家试图摆脱部族制的结合,断然实行部落解散,作为部落联盟国家的拟制而临时采用的八国(部)制在慢慢缩小、消亡。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是由带有浓厚北族因素的军事体制支撑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走出了五胡十六国的阶段。    ……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