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大学之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大学之魂

79 7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马斯登 著,徐弢,程悦,张离海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0488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16页

字数43300千字

定价75元

上书时间2024-03-02

大喜阅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大学之魂
定价:75元
作者:(美)马斯登 著,徐弢,程悦,张离海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301250488
字数:43300
页码:5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美国大学之魂》是一本探讨美国高等教育从宗教走向世俗的史学名著。本书熔丰富的历史叙述和透彻的理性思辨于一炉,生动讲述哈佛、耶鲁等名校如何从原本浸透宗教精神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俗状态的路径。本书曾在美国图书市场上创造了学术著作的奇迹。  《美国大学之魂》所关切的“大学之魂”乃是高等教育界的核心话题,有助于中国大学师生深度认知美国文化的历史脉动及高等院校的文化使命。  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乔治?M. 马斯登(George M. Marsden),当代杰出的基督教史家,美国圣母大学历史学讲席教授。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美国宗教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主要学术领域在于美国福音主义以及基督教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代表作有《基要主义与美国文化》《大学的世俗化》《认识基要派与福音派》等。
序言
美国高等教育:从宗教走向世俗(代序)  林 伟  历史学家乔治?马斯登的名著《美国大学之魂》着眼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大学的历史变迁,探析了原本浸透宗教精神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俗状态的路径。这部著作一经出版,竟在美国图书市场上创造了学术著作畅销的奇迹。其背后原因不乏当代美国基督教意识的隐隐复兴,亦与作者立场鲜明、敢于破除窠臼的新观点直接相关。  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与蓄力,终于在19世纪晚期以降的几十年间在美国社会完成世俗化  一般认为,所谓世俗化就是宗教仪礼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以及个体世界中的淡化和退隐。根据经典社会学的理论,世俗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学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地位。因此,考查大学的世俗化路径无疑对于理清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谚语有云:“历史是由胜利者写就的。”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进步史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宗教与科学之间的战斗,终的“胜利者”——科学把持了有关世俗化的解释话语。在这种话语的支配下,世俗化被认为是现代化过程中一股不可避免的浪潮,它兴起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与蓄力,终于在19世纪晚期以降的几十年间将浸透宗教精神的美国社会彻底倾覆为世俗的世界。  在高等教育世俗化的问题上,“二战”之后美国历史学界的翘楚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为学界订立了一种颇富解释力却又逐渐被大家怀疑、批判的传统模式。霍夫施塔特以内战为界将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划分为学院时代和大学时代。学院时代的主导是由各个教派创立的学院,它们服膺于宗教的目的,其教学内容与活动无不充满了宗教的底蕴。与学院相对,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大学则是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无论是在查尔斯?埃利奥特治下推行选修制的哈佛大学,还是按照德国大学模式于1876年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它们都是世俗化过程中科学原则战胜宗教的象征。  正是自由派新教扮演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洛伊木马”,在其主导下,美国大学逐渐过渡到观念世俗化,并终将新教精神与原则彻底边缘化  针对霍夫施塔特等史家所主张的“革命模式”的高等教育世俗化理论,美国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渐起批评之声。在修正传统史学方面,具备相当学术水准的一系列著作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来,其中就包括马斯登的《美国大学之魂》。马斯登开门见山地将其思考与尝试解决的问题呈现了出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基础原本是那些尊奉新教教派精神的学院,直到19世纪70年代,这些学院仍然保留了明显的宗教信念,但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20年代,大学课堂却已然将新教的教义排斥在外了?  马斯登摒弃了传统史学强调科学与宗教冲突的功能主义解释模式,着力于从新教内部找寻历史演变的线索。他首先指出,19世纪后期逐渐确立的新教无宗派主义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开启了一条通路。19世纪前期,北美大陆上宗派林立,各个宗派都将建立学院、培养人才作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教派竞争加剧,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宗派主义的排他精神不利于美国社会的发展。于是,倡导无宗派主义的自由派新教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其精神特征正是神学原则上的包容性和宽容性。在此后的美国大学创建过程中,自由派新教徒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其精神原则也渗透到了大学的目标与制度之中。  马斯登认为,正是自由派新教扮演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洛伊木马”,在其主导下,美国大学由“方法世俗化”逐渐过渡到了“观念世俗化”,并终将新教精神与原则彻底边缘化。19世纪末的大学创建者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都试图通过大学对科学方法的追求来改进僵化的宗教。这些校长们普遍认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科学自然主义原则非但不会对基督教精神造成威胁,反而可以作为完善信仰的有益补充。  20世纪初,在自由派新教的内部推动下,加之社会对科学的普遍乐观精神,宗教信仰逐渐退隐到大学的神学院之中,成为专业化神学研究的领域。与此同时,美国大学校园里信守多年的强制性祷告仪式也终诉诸于个人自由,宗教的课程更是被较为实用和世俗的道德哲学所取代。可是,试图从方法上改进新教信仰的努力却终失败了,马斯登将其归因于自由派新教内部难以化解的矛盾。终于,在大学的校园里,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弥漫着一种对宗教的普遍冷漠,几个世纪以来被奉为大学灵魂的基督教精神终消失了。虽然一些保守的基督教派和人文主义者都曾经尝试为美国大学重新找寻某种灵魂,但是这些努力终都没能取得成功。  马斯登着力考查自由派新教精神主导下的美国现代大学的演变,实质上是为研究高等教育世俗化问题找到了一个可以撬动旧有观念世界的杠杆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学界,马斯登的《美国大学之魂》连同茱莉?罗宾的《现代大学的形成——知识变革与道德的边缘化》,以及道格拉斯?斯隆的《信仰与知识——新教主流与美国高等教育》三部著作都是旨在从知识与信仰的交互关系角度,重新探讨美国高等教育世俗化路径的代表性研究。纵观三部著作,虽然角度有异,但是思路大致相同,结论也都注重强调世俗化过程的复杂性。  高等教育的世俗化问题牵涉颇广,直接来说就与西方大学的传统、高深学问的根本属性、宗教信仰的现代转型、科学观念的动态演进等诸多要素交错关联。从这个角度而言,马斯登着力考查自由派新教精神主导下的美国现代大学的演变,实质上是为研究高等教育世俗化问题找到了一个可以撬动旧有观念世界的杠杆。  此外,在《美国大学之魂》一书中,马斯登非常明显地将自己的研究立场与目的表露出来——要在日益多元化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为宗教活动与研究争取更大的空间。这种鲜明地彰显研究者的意图,显然是受到了自20世纪中期以来新左派与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不过,马斯登所采用的论辩性的研究立场同样招来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若将公正这则基本的治史准绳置于主观的价值取向下,难免会在某些历史因素和事件上产生遮蔽与误读。  不管怎样,《美国大学之魂》一书从有别于传统史学的角度书写了美国高等教育史,这为拓展和丰富学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路径。同时,对于作者所彰显的研究意图与立场,我们大可以采取一种包容性的态度。毕竟,对于当下的美国高等教育而言,多样性或许已经成为显著的特征,如果马斯登所诉求的目的能够得到认同乃至实践,这未必不是一种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