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 凤阳花鼓全书:文集卷 社 9787546154176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
173.6
6.2折
¥
28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凤阳花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纂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54176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0元
货号R_8807149
上书时间2024-07-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凤阳花鼓,是首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凤阳府地区以“花鼓”表演、歌唱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形式。数来,它首先在曲艺、民歌、歌舞、戏曲、民间美术、文学括诗词、小说等)等几乎涵盖所有文化艺术领域中广泛流传而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内容,成为礼仪、庆典、、民俗等具有社能的艺术形式,甚至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大改革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舆论工具。数来,凤阳花鼓不仅遍及全国,甚至成为有靠前影响的综合艺术。《凤阳花鼓全书》是凤阳县委、凤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资助。其编纂原则是“精品集成,述而有作,作而不显”。分为五卷:《史论卷》、《文献卷》、《文集卷》、《词曲卷》,此卷为《文集卷》。
作者简介
刘思祥,1969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1993年调入社科院人物,副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历史人物研究,侧重台湾地区皖籍人物研究。
目录
上编:民国部分
北平俗曲略(节选
三论花鼓戏之起源
谈花鼓戏
花鼓戏无分南北
凤阳花鼓发生的社会背景
打花鼓
花鼓探源
凤阳曲子
《打花鼓》平汉戏之比较
花鼓戏
三谈《打花鼓》
凤阳花鼓
十八世纪的打花鼓的人
叫花子的王国――凤阳县
中编:新中国部分
民国初年“学堂乐歌”中的《凤阳花鼓》填词歌曲
中国花鼓漫议
附录:一张珍贵的节目单
难忘的记忆
――记凤阳县临淮关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型活动
陶行知与《凤阳花鼓调》
钢琴上的《花鼓》
――钢琴曲《花鼓》诞生50周年
三十年代:后的名伶
――冯子和和他的《打花鼓》
皖北的花鼓歌
凤阳的大花鼓
六十年前“凤阳花鼓”的回忆
凤阳花鼓话旧
凤阳花鼓的演变与流传
暂借郎肩作画楼
――花鼓灯史料钩沉
试析明中都的兴废与凤阳花鼓的形成
花鼓三通出凤阳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自然灾害与当地民众逃荒br/> 凤阳花鼓
“秧歌”溯源
――兼谈“南方花鼓”即“北方秧歌”
大脚婆娘花鼓
略论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凤阳花鼓的艺术属性和文化特质
――兼谈对“凤阳花鼓”的传承与保护
凤阳花鼓原生态风格的保持和教学方式的
淮河花鼓文化内核与艺术要素
――兼论花鼓的几种起源说
民族文化优秀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凤阳花鼓
关于“凤阳花鼓”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
凤阳花鼓戏的正名、保护与研究现状
检视冲绳与长崎中国音乐之流变
――以明清俗曲《打花鼓》为例
冲绳与中国的《打花鼓》
凤阳花鼓凤阳歌溯源
淮河流域传统民歌的过渡性与融合性探析
凤阳歌与凤阳花鼓的流变探微
论明清时调小曲的渊源与发展
――以“凤阳花鼓戏”的生成为研究个案
凤阳歌系研究
关于《凤阳歌》的形成与传播
论凤阳歌的传播与影响
民歌的流传变异性刍议
――以民歌《打花鼓》与《凤阳花鼓》为例
江淮地区乞丐音乐的初步研究
《凤阳歌》在淮北民歌中的流变
《凤阳歌绞八板》音乐及其演奏
关于凤阳民歌的几点思考
让世界同唱中国歌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茉莉花》与打花鼓、打连厢
《妈妈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国
江苏民歌《茉莉花》应称为苏皖民歌
论凤阳民歌《王三姐赶集》的非遗特质和保护传承
吕剧《凤阳歌》到《四平腔》的衍变过程
明清两代地区流传的花鼓戏
略论凤阳花鼓在浙西的流传
弥渡花灯《花鼓舞》源流
李罗克与《打花鼓》
广东汉剧中的民间小戏《打花鼓》
江西茶灯戏别派――花鼓灯
清代谐谑小戏与文人传奇的关系初探
――以《花鼓》、《扣当》为例
要重视凤阳花鼓艺术元素在曲艺中的传播价值
《打花鼓》在福建地方戏中的流传
从鹿港玉琴轩《打花鼓》抄本看北管戏之本土化
徐州琴书音乐唱腔结构研究
黄淮花鼓秧歌与安徽花鼓灯的同源考辨
皖北花鼓灯探源
听老艺人讲花鼓灯
改革开放以来的凤阳花鼓及前景展望
凤阳民间一群花鼓小锣的原生态传承人
――介绍刘陆氏、邓家芳、邓凡兰、刘霞及其花鼓队
我把《王三姐赶集》
从花鼓声中走出来的作曲家
――兼忆《双条鼓儿敲起来》问世的前前后后
誓与凤阳花鼓终生相伴的人
――凤阳花鼓传承人孙凤城
下编:专著部分
凤阳歌的启示
――“凤阳歌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凤阳歌》初考
从凤阳歌看“同宗民歌”的传播流变
凤阳歌研究的一条新线索
凤阳歌的缘起及胞波
凤阳歌三题
凤阳花鼓与凤阳歌
凤阳歌风阳花鼓与戏曲
凤阳歌在戏曲中的流变
从风阳歌在河南的流变谈起
阳调与凤阳歌同系
凤阳歌在
凤阳歌与戏曲
凤阳歌在陕西的流变
南花缘何北方开
山东曲艺中的风阳歌
凤阳歌在山东琴书中的应用和发展
凤阳歌的演变及其启示
我所知道的凤阳歌
把风阳歌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凤阳歌全国学术研讨会”结束语
附录:
凤阳歌调旧唱片部分模版目录
学凤阳歌调的参考书目
民间音乐中凤阳歌调名一览表
前言/序言
10年上半年,凤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老科协”)成立后,为实现老有所为的愿望,拟对凤阳花行挖掘、整理、宣传。初的打算是请王文牵头,把凤阳“双条鼓”开发出来,作为旅游产品宣传、推销;请夏玉写一本小册子,作为“凤阳花鼓”文字介绍材料。“老科协”会长陈本邀请我来协调此项工作。我生在凤阳,又在凤阳工作多年,退休后又客居凤阳,对于这种要求我也没有理由推辞。但对凤阳花鼓早有研究的夏玉,接受任务后,一再坚持:一本小册子不能说清楚凤阳花鼓的全貌,提出要编写一部较完整的《凤阳花鼓全书》。夏玉这种想干事、想把事干好的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我们把编写《凤阳花鼓全书》的想法报告给凤阳县委。时任凤阳县张听取汇报后,立即批示同意老科协的方案。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于10年12召开了《凤阳花鼓全书》论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艺术研究院曲艺所长昊文科,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戏曲音乐学会名誉会长时白林,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名朱继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唐先田,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会常务副秘书长高敏,编赵国华,编辑室主任石松,安徽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媛媛等以及凤阳县委、县政府有。
会上,与、专家学者从历史、地域、民俗角度,从戏曲、音乐、舞蹈、文学、等领域对凤阳花行广泛探讨。一致认为,凤阳花鼓,作为全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具有南北交融的文化和风阳帝乡文化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对其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的意义重大。建议凤阳县人民政府和门将《凤阳花鼓全书》列入“十二五”文化工程,积极向国家、省和出版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这次论证会,对《凤阳花鼓全书》的编纂出版取得高度认同,论证会后获得国家专项资金50万元。可以这样说,没有这次论证会就没有我们的决心,更谈不上《凤阳花鼓全书》的出版。
《凤阳花鼓全书》原定12年底出版发行,延至15年底出版的原因很多:一是征集资料难度很大。凤阳花鼓流传几,流传国内外。为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编写《凤阳花鼓全书》,必行资料征集工作。从11年4月份开始,夏玉在各方、专家的引荐和帮助下,先后前往山西、河南、、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行采访收集资料。三次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查阅资料,并与该馆洽谈资料合作事宜。是国外资料的征集,不但渠道难通,而且手续也很繁杂。征集来的资料还要找人翻译,费时费力。二是编纂工作任务重。据初步统计,《凤阳花鼓全书》征集的资料,除音像、图片外,仅文字部分就有千万字以上。要把这些资料归类、整理、筛选、打印、校对,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除夏玉润、高寿仙、刘思祥、周熙外,我们还请了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音乐学院,滁州艺术学校部、教授、老师参与此项工作。三是协调工作量大且繁。参加《凤阳花鼓全书、编辑、服务工作的,由凤阳县成立小组、工作小组。还有县外参与的诸多单位和个人。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由没有多少公权的“老科协”和我一个已退休来组织协调,实在很难。很多工作要做到步调一致、雷厉根本不可能,只能采取磨杵成针、趋势而行。《凤阳花鼓全书》从立项到成书,召开的各种协调会、工作会40余次,很多时间流失在协调中,很无奈也很自然,也可以说是好事多磨。
《凤阳花鼓全书》自立项到成书,历时五年。其间更换两任县,两任县长,三任宣传部长,四任县政府分换了一次又一次,但重视和支持《凤阳花鼓全书》的编纂工作力度始终未变。为推动编纂工作,县委成立了《凤阳花鼓全书》编纂工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当时的县张亲自担小组组长;时任县长米德任副组长并批专项费,确保编纂工作的顺行;并把《凤阳花鼓全书》列入“十二五”文化工程之一;下文明确提出:此项工程由县负责、文广新局、老科协、财政局协办,并责成时任宣传部长钱家代表县委负责此项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