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

80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厦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学能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2-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内有画线笔记介意勿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学能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91731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6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本研究主要以Leech的文体学理论、M.A.K.Halliday和Martin的功能语言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从前景化和衔接两个视角分析和研究英语诗歌。本书由八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文体学的概念、文体的意义,然后说明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简要回顾以往有关文体学和诗歌文体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研究方法,并说明该研究有别于以往之处。第三章介绍了诗歌的定义、诗歌语言的特征。依据Leech的文体学理论,通过分析语言的层次和前景化,我们构建出新的实现前景化的模式。在第四章中,我们运用第三章中所构建的模式,从实现、形式和语义三个层次,从音位、语相、词汇、语法和意义五个方面阐述语言变异是实现前景化的重要手段和诗歌前景化买现的过程。第五章,我们从音位层次、词汇层次和语法层次讨论了实现前景化的第二个手段——过分规则化。第六章介绍了Hallidav和Hasan的非结构性衔接和结构性衔接理论以及胡壮麟、张德禄等国内学者的语篇衔接理论。这一章是第七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第七章,首先,我们依据文体学和功能语言学思想构建出一个新的语篇衔接模式。其次,我们从传统韵律诗和自由体诗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在这一章的第三和第四部分中,我们以DylanThomas和E.E.cllmmings的诗歌为例证来论证新的语篇衔接模式的作用。最后一章
  是对全书的简要总结,提出该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诗歌教学的意义,以及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试图确立诗歌文体分析的新模式,其目的在于从诗歌的形式和意义等多层次、不同的视角揭示诗歌语篇的内在特征,为诗歌文体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并最终应用于外语教学。

  笔者一方面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英语诗歌文体学的发展和学术科研的创新,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是初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争论中发展的。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国内外学者提出批评意见。
【目录】
现代英语文化学与英语教学——《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序

前言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What is Stylistics?

 1.2  The Definition of Style

   1.2.1  Style as the Man

   1.2.2  Style as Choice

   1.2.3  Style as Deviation

   1.2.4  Style as Foregrounding

 1.3  The Scope and Design of This Book

Chapter Two  A Survey of Stylistic Study

 2.1  Introduction

 2.2 Study Abroad

 2.3  Study in China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Anatomy of Poetry

 3.1  Introduction

 3.2 What is Poetry?

 3.3  The Distinctiveness of Poetic Language

 3.4  Levels of Language

 3.5  Foregrounding in Poetry

 3.6  Summary

Chapter Four  Linguistic Deviation

 4.1  Introduction

 4.2  Realization Level

   4.2.1  Phonological Deviation

   4.2.1.1  Elision

   4.2.1.2  Special Pronunciation

   4.2.2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4.2.2.1  Shape of Text

   4.2.2.2  Capitalization and Decapitalization

   4.2.2.3  Grammetrics

   4.2.2.4  Punctuation

 4.3  Form Level

   4.3.1  Lexical Deviation

   4.3.1.1  Affixation

   4.3.1.2  Compounding

   4.3.1.3  Conversion

   4.3.2  Grammatical Deviation

 4.4  Semantic Level

   4.4.1  Absurdity

   4.4.1.1  Oxymoron

   4.4.1.2  Paradox

   4.4.2  Transference

   4.4.2.1  Metonymy

   4.4.2.2  Synecdoche

   4.4.2.3  Metaphor

   4.4.3  Honest Deception

   4.4.3.1  Hyperbole

   4.4.3.2  Litotes

   4.4.3.3  Irony

……

Chapter Five Linguistic Overrigularity

Chapter Six Cohesion in English

Chapter Seven Cohesion in Poetry

Chapter Eigh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有画线笔记介意勿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