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上海工业化研究》一书系民国时期经济学家刘大钧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基于1931年和1933年的上海工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上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沿革、当时状态以及特点,分析了上海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对上海工业的劳工及劳工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上海工业资本少,规模小。除此之外,作者对工业化的经济社会影响也阐发了看法,认为工业化导致人口流入增加,地价上涨,工业制品进口逐渐减少、出口则逐渐增加;工业化不可避免地回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诸如娼妓、贫民区等。 目录 FOREWORDINTRODUCTIONBRIEF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HANGHAIRECENT DEVELOPMENTS AS REVEALED BY STATISTICAL SURVEYSSALIENT FEATURES OF SHANGHAI INDUSTRIALIZATIONLABOUR CONDITIONS IN SHANGHAIVI. ECONOMIC EFFECTS OF INDUSTRIALIZATIONVII.THE SOaAL EFFECTS OF INDUSTRIALIZATIONIN SHANGHVIII.CONCLUSIONAPPENDICESA. STATISTICS OF SHANGHAI INDUSTRIES, 1931B. STATISTICS OF SHANGHAI INDUSTRIES, 1933C. STATISTICS OF SHANGHAI INDUSTRIES, 1928—1934D.COMPARATIVE STATISTICSE.LABOUR STATISTICSF.ECONOMIC AND RELATED STISTICSG.SOCIAL STATISTICSH.EXPLANATORY NOTES ON THE VARIOUS SURVEYSCHARTS 作者介绍 刘大钧(1891—1962),字季陶,号君谟,江苏丹徒人,生于江苏淮安。1911年赴美留学密西根大学,师从亚丹斯(H.C.Adams)及戴勒(F.M.Taylor)攻读经济学与统计学,被选为美国大学高才生学会会员,1915年获学士。191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20任北京政府经济讨论处调查主任。1928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长,1931年任主计处统计局局长。1933年在上海执会计师业务,兼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所长。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1941年兼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专门委员和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1947年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起草委员,旋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驻美商务参事。后移居美国,病逝于纽约。 1923年和1929年先后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和中国统计学社,并担任两社的首任社长。1927—1931年任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研究干事。1929和1931年参加国际统计学会日本会议和西班牙会议。创办和主编《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1928—1946)、《经济统计月志》(1934—1941)、《国民经济月刊》(1937)、《经济动员》(1938—1940)。主编国民经济研究所工业化研究丛书。著作有《我国佃农经济状况》(1929)、《外人在华投资统》(1932)、《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37)、《吴兴农村经济》(1939)、《经济动员与统制经济》(1939)、《非常时期货币问题》(1940)、《上海工业化研究》(1940)、《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1944)等,另有英文著作多本,如“China’s Industries and Finance,”1927;“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hina,”1929:“China’s Cotton Industry,”(Co-author,Miss S.T.King) ;“Statistical Work In China,”“The1912 Census of China。”1931:“A Preliminary Report on Shanghai Industrialization,” “The Silk Reeling Industry In Shanghai,”China’s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1948。 序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