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行
¥
10.16
2.1折
¥
4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吴尚清 等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09904
出版时间200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8元
上书时间2024-08-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禅院行
定价:48.00元
作者:吴尚清 等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08609904
字数:100000
页码:2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禅宗,作为佛教文化之一派,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弘扬禅宗文化的优良传统,追踪禅宗祖师传法的历程,记录中国禅宗的发展轨迹,《禅院行》一书的编写人员。身体力行,遍访禅宗祖庭及南岳五宗的生发之地,并亲历当代大德的道场,通俗地介绍了禅宗和禅院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包括祖师生平、经典公案、弟子传承、寺院风光、现任方丈等,突出禅宗祖庭在禅宗史上的渊源与历史地位。 一路行来,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无论是对佛学爱好者还是佛寺旅游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前言引子禅宗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一、达摩祖师 华林寺 达摩洞 少林寺 二、二祖慧可大师 司空山大二祖寺 三、三祖僧璨大师 天柱山三祖寺 四、四祖道信大师 双峰山四祖寺 五、五祖弘忍大师 五祖寺 六、六祖惠能大师 光孝寺 南华寺 大鉴寺 国思寺 七、六祖弟子篇 (一)南岳怀让系 1.怀让道场:南岳福 2.马祖道扬:靖安宝峰寺 3.怀海道场:奉新百丈寺 (二)青原行思系 1.行思道场:青原净居寺 2.希迁道场:南岳南台寺 3.大颠道场:广东寺 八、南禅一花五叶 (一)沩仰宗 沩山灵佑:沩山密印寺 仰山慧寂:仰山栖隐寺 (二)临济宗 黄檗希运:宜春黄檗寺 临济义玄:正定临济寺 (三)曹洞宗 洞山良价:洞山普利寺 曹山本寂:曹山宝积寺 云居道膺:云居真如寺 (四)云门宗 云门文偃:韶关云门寺 (五)法眼宗 法眼文益:南京清凉寺 九、当代禅宗泰斗 虚云老和尚 本焕老和尚 一诚老和尚附录
作者介绍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县),其父被贬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夏卢村,后与朗村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日,惠能诞生。 惠能三岁丧父,家境异常贫困,母子俩迁居到龙山山麓居住,以打柴为生。一天,他挑柴经过筠城金台寺(故址在今广东新兴县城南)时,听到有人诵经,心中有感,便问:“此为何经?从何而来?”诵经者告知惠能:“此为《金刚经》,从黄梅五祖弘忍大师处传来。”惠能从此结下佛缘。二十四岁时,惠能把母亲安顿以后,北上求法。 唐成亭初年(公元670年),惠能来到韶州曹溪(今广东韶关),遇到村里人刘志略,带了他出家的姑姑无尽藏尼来问字。惠能说:“我虽不识字,但还了解其义。”尼说:“既不识字,如何解义?”惠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深为惊异,于是告知四邻乡里,不少人前来礼拜,请惠能居住于当地的宝林古寺,称他为卢行者。 惠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后,从智远禅师学禅,智远劝他到黄梅东山禅寺去拜见弘忍。 惠能于唐成亨三年(公元672年)到黄梅东山,拜五祖弘忍为师,以求参学《金刚经》。弘忍见他即问:“居士从哪里来,有何求?”惠能说“我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作佛?”惠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猫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我只来求佛,不求余物。”惠能语出惊人,弘忍知来者不凡,根基深厚,于是令他在碓房舂米,现五祖寺可见六祖舂米之物。 惠能因身材瘦小,常腰系重石舂米,在艰辛劳动之中,“渐悟”佛性。 惠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后,适逢弘忍准备付衣法于弟子,弘忍令弟子各人作偈以考验。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神秀为上座,即作一首: 身是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果能依此修行,也可以修得正果,并劝大众诵之。 关于此后六祖如何作偈得法,《坛经》有精彩记录: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日:尔这猫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佛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日: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五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五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五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五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五祖相送直至九江驿,五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五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 P70-75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